当前位置:

湖南武冈市:“三代”“三送”盘活农业“半边天”

来源:红网 作者:胡南春 熊小洋 罗建峰 编辑:陈纲 2020-03-31 17:46:13
时刻新闻
—分享—

武冈:“三代”“三送”盘活农业“半边天”1_副本.jpg

农业生产春耕忙。

红网时刻3月31日讯(通讯员 胡南春 熊小洋 罗建峰)又是一年春耕忙,犁了田地又播种。3月30日,武冈市湾头桥镇正南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员下水田开展集中育秧。

春季以来,武冈市严格执行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总抓手,对标对点拟定粮食生产发展大计,以逐步落实土地流转为导向,把农业运输机械、生产及加工机械、农药、种子、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纳入“代育、代耕、代种‘三代’”模式,以多户连片、土地入股、农企联姻、职业管理、家庭垦荒、规模经营为前提,全力打造农机、水稻、玉米、大豆等专业合作社集群发展,大胆探索了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成片化产业、品牌化效应、集约化经营、共享化收益等创新经验。像这种现代农业繁荣走向,不但让农民朋友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而且可以助力破解“稻田怎么种、效益如何好、今后谁来种”等一系列难题。

邓元泰镇资建平安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刘大满,对“合作共赢”一事赞不绝口:“不仅改变了过去撒播种植模式,还可以帮助劳力不足、老弱病残这两类群体成功实施农业生产,咱们村由此发家致富的大有人在,比传统方式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其实,像他这般受益“深刻”的农民不胜枚举。

与此同时,武冈市全力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市团领导包乡镇、市直单位包重点村、乡镇干部包片,落实面积、落实大户、落实丘块“三包三落实”工作机制,以派出299个工作组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技术为契机,加大病虫害防治宣传力度,以“上门服务”“包揽式服务”“结对服务”等助农解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面对面免费实行科技、服务、信息“三送”,采取提早调入一大批杂交水稻、玉米、大豆、农药化肥采购、优良品种,在精准收集、分类、整理、传输、公布相关农业信息基础上,严格执行健全面积、大户、丘块“三落实”工作机制要求,切实破解“三农”棘手难题,进而保障春耕生产有序推进,有效发挥85名科技特派员、142名产业指导员“盘活”春耕生产关键性作用。说起“三代”“三送”,司马冲镇双元村双元种粮大户许声明更有发言权,他们采用十户联营模式,从水稻到蔬菜、大豆、玉米,由于集体购置农机设备齐全,每年不但节约100多个工时,而且比单户种植多出年收益1700多元,特别是还带动其它合作社走抱团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幅“闹春图”,集成经验全市推广。

农业生产_副本.jpg

春耕播种。

“水稻种植这一块,在早稻集中育秧补贴60元/亩的基础上,多措并举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对连片30亩以上的双季稻种植户275元/亩、机插(抛)秧作业30元/亩、机防补贴25元/亩、测土配方施肥20元/亩,还争取到本级财政补贴160元/亩。”武冈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年胜介绍道,全市所有种粮大户通过集中育秧等社会化服务带动普通农户种植双季稻,发展面积超过300亩的将给予额外奖励,而且各项惠农补贴优先向双季稻种植大户倾斜,包括救灾资金、优秀专业合作社评选、湘米工程项目实施等。

武冈市2020年目标任务是总产量逾45万吨,涉及播种面积102万亩,其中早稻26万亩、中稻和一季晚稻29.4万亩、晚稻27.6万亩、玉米11.1万亩、大豆6万亩,其他粮食作物1.9万亩,累计完成水稻集中育秧14万亩,其中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4万亩以上,示范片有万亩2个、5000亩6个、3000亩5个。

来源:红网

作者:胡南春 熊小洋 罗建峰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3/31/69663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