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丨林伯渠故居:开国大典主持人从这里出发

来源:红网 作者:黎鑫 编辑:刘良骏 2020-04-12 22:54:2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近年来,湖南不断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强“根”塑“魂”,打造社会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在湖湘这块红色文化的沃土上,29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158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记录着时代的故事。

为进一步发挥好湖南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不断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弘扬社会正能量,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系列报道,带读者走近伟人故地,拂下文物藏品的岁月灰尘,用文字讲述背后的故事。

1704196967副本.jpg

林伯渠故居。

红网时刻记者 黎鑫 长沙报道

开国大典中,有一位身着中山装、戴圆黑框眼镜、发际苍苍的主持人,他以洪亮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开始。他就是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被称为“延安五老”之一的林伯渠。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的林伯渠故居,与多名游客共同参观了林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片、照片和文物资料,追忆他光辉的一生。

林伯渠,原名林祖涵,湖南临澧人,1886年生。从青少年时代起,他目睹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民族灾难的深重,忧国忧民。1904年春,林伯渠东渡日本,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受革命思潮的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从此,林伯渠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1920年8月,林伯渠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最早的党员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林伯渠参加了南昌起义。1933年进入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并于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参加长征时,林伯渠已年近半百。长征路上,林伯渠有五件宝:棍、帽、草鞋、粮袋、军包。他常常说:“行军带上五件宝,不怕目的达不到。”每次行军,林伯渠总是一手提小马灯,一手拄着那根从瑞金带来的拐杖,照顾着同志们。红军女战士李坚贞回忆说:“他的小马灯从来不个人占用,一定要把光亮照着大家。”

1937年9月至1949年,林伯渠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对陕甘宁边区的巩固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37年起,他多次担任国共谈判的中共代表,后又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60年5月29日病逝于北京。

林伯渠是中国共产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也是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楷模。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一、遵守党章党纪。二、戒骄傲自满。三、必须有系统地进行监督。四、加强马列思想教育。

1704196966副本.jpg

游客瞻仰林伯渠雕像。

“林伯渠同志的一生是彻底革命的一生,是一个职业革命家战斗的一生。”临澧县林伯渠故居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说,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各个历史阶段中,林伯渠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以他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经受了历史的严峻考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年来,林伯渠故居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2019年,林伯渠故居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参观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林伯渠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光辉业绩和品德风范将与世长存,将永远激励着广大人民与时俱进。

来源:红网

作者:黎鑫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4/12/70122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