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是和平时期的英雄。2月11日——3月18日,36天,864个小时,51840分钟,多少不眠夜晚、生死瞬间、焦急等待。关键时刻、危急关头,是他们主动请缨、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甘赴艰险疫区,挽救危重病人,为这个春天,抹上最温暖的颜色。
目前,英雄们已经返回工作岗位。郴州苏仙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一线抗疫群英谱》,记录英雄们战“疫”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抗“疫”英雄,学习抗“疫”精神,为建设美丽幸福新苏仙,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力量!
红网时刻通讯员 李川 陈晶 李思璇 郴州报道
4月13日,郴州市四医院呼吸内科。从早上8点走进办公室开始,主治医生黄长翼的脚步一刻也没停下来:做完支气管镜手术,没来得及擦一下额头的汗珠;他赶回办公室,为等待已久的患者家属分析病情;安抚好家属焦虑的情绪,他又走进病房查房……
“熟悉的同事,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感觉。”黄长翼说,回来了,要继续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经历。
4月6日,黄长翼和其他援鄂医疗队员结束14天的隔离修养,回家与亲人团聚。医院安排他们再休息一周,倒倒“时差”,但4月7日,他就按捺不住“寂寞”,回到科室,看望同事们,一起分析讨论疑难病例。了解到第二天有两个危重病人手术,同事感觉棘手,他主动提出“交给我”。第二天9点,在熟悉的呼吸机前,4个多小时,连续两台手术有条不紊。
黄长翼回到市四医院工作岗位。
第一位疑似肺癌的患者,肿块位于气管左侧——上面是主动脉,下面是肺动脉,手术操作的间隙只有1厘米,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严重后果。借助CT定位,黄长翼稳定的双手,熟练操作探针,穿过“如履薄冰”的间隙,成功取到肿块组织样本。
另一位病人是13岁饮酒昏迷的小姑娘。因为误吸,胃里的残渣返流进入肺部,引起肺不张和严重炎症。黄长翼为她冲洗肺部,用导管将食物残渣吸出来。
做完手术回家吃饭,时间来到下午1点半。“爸爸,你真棒,给你点个大大的赞!”一开门,3岁的儿子冲上来,竖起肉乎乎的大拇指,“印”在爸爸的额头“点赞”。黄长翼一把抱起儿子,疲倦的嘴角绽开笑容。
黄长翼说,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就是天职。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一往无前,一刻也不敢懈怠。每一位危重病人,每一台高风险、高难度的手术,他都冲在最前面。
黄长翼在黄冈大别山医疗中心前留影。
说起在黄冈的故事,黄长翼打开了话匣子:
在黄冈,黄长翼最不放心的就是年迈的父母。爸爸身体不好,种田、杀猪卖肉、建筑工地打工,为了一家生计,几乎所有苦力活都干过,因此落下了高血压、冠心病、脑梗、痛风“后遗症”。
2月11日,听说父亲脚疼,拄着拐杖都行走困难。黄长翼带了药,约上同事,给父亲打针。在路上,他接到支援黄冈的电话,40分钟后集合出发。
在父母家,黄长翼匆匆扒了几口饭,犹豫着怎样跟父母说支援黄冈的事。他想到母亲是急性子,知道了会非常担心,于是悄悄告诉弟弟马上出发支援黄冈,叮嘱他别告诉母亲。父亲在一边看出些端倪,侧着耳朵听见了。黄长翼和母亲招呼了一声,说有急事先走,一路跑下楼。父亲心里憋不住,转头告诉母亲。母亲追出门,在楼梯口哭着喊:“儿子,在那边一定要注意安全!”黄长翼走远了没听清后面说了什么,只是抹眼泪。后来才知道,父亲一直安慰母亲,说儿子心里有数,那边需要支援,去救死扶伤是好事。
黄长翼说,递交请战书以后,一直没有接到通知,他像往常一样细心处理科室主管的每一个病人,做好每一台支气管镜手术,同时默默关注着疫情动态。当突然接到出发的通知时,有一些心理准备。大家简单地收拾行李,紧急集结出发,几个小时就到了黄冈。
3月14日下午3点,在黄冈大别山医疗中心湖南重症监护室里,由ECMO、呼吸内科、麻醉科、感控团队、护理团队等多学科、多团队组成的精锐医疗团队,进行了国内首例清醒ECMO支持下为危重型新冠肺炎合并气管重度狭窄的患者实施的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覆膜支架置入术。这台难度大、风险高,代表呼吸介入最为高端技术水平的手术,主刀医生就是黄长翼。
黄长翼(中)在黄冈治疗病患。
54岁的患者李阿姨,因为咳嗽、呼吸困难、昏迷入院,有气管狭窄病史,住院期间曾四次出现窒息症状危及到生命,两次出现呼吸心跳骤停,都是医护人员从死神手里把她抢了回来。
作为有几千例支气管镜介入手术经验的呼吸科医师,黄长翼知道,只要她的气管狭窄不解除,随时可能死亡。于是建议通过支气管镜进行介入治疗。
黄长翼的建议一度面临许多困难:手术设备缺乏,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极大,手术过程中患者随时可能死亡。在了解黄冈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相关条件后,他制定了手术计划,提议成立手术攻坚小组,科室讨论后制定了详细的部署:ECMO团队先建立心肺支持,在静脉麻醉下实施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气管覆膜支架置入术,做了周密的术前准备。
战斗开始,ECMO团队迅速建立心肺支持后,黄长翼和手术团队进入病房,开始手术。镜下所见气管狭窄最窄处直径只有2—3mm,狭窄约90%,这是患者多次窒息危及生命的根本原因。由于疫情原因,设备科只拿到一个支架,支架一旦释放,位置很难调整,手抖一下都有可能导致手术失败,黄长翼只有一次机会。当时他的压力非常大,不能有丝毫差错,整个团队不能因为他功亏一篑。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正压头罩,跟一个‘外星人’一样,视野也不一样……我屏气凝神全神贯注进行着每一步操作,在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下,获得圆满成功,出了隔离病房,我才发现自己全身湿透。”黄长翼在日记中记录。术后患者很快脱离氧气正常呼吸,长时间没有开口说话的李阿姨激动地感谢湖南医疗队的医生和护士,说是他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还问黄长翼要电话号码,说以后要到湖南去看他。
黄长翼说,这样高难度的手术取得成功,要感谢整个团队不畏风险、环环相扣的密切配合。
黄长翼、胡青、段佐浪组成的“抗疫铁三角”。
在黄冈,黄长翼和来自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胡青主任医师、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的段佐浪组成了“抗疫铁三角”。他们配合默契,一起抢救过很多危重患者。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很多进展非常快,一旦病情恶化,几分钟之内就会死亡,常常合并呼吸衰竭、休克、心功能衰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这时候团队的密切配合非常关键。重症医学科医生在多器官衰竭救治、维持生命体征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呼吸内科医生在呼吸疾病诊治、各种有创和无创呼吸机运用、呼吸介入、肺康复等方面有优势,大家相互弥补,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黄长翼说,黄冈之行,有太多值得珍藏的记忆。这是和战友们一起拼过命、战斗过的地方。大家配合非常默契,穿隔离衣的时候相互帮助,进隔离病房之前相互检查防护有没有到位,对方就是自己的眼睛;抢救病人、做手术时,压力很大,大家互相鼓励、加油打气;手术成功,大家一同喝彩,和对方说“感谢有你”。
黄长翼在黄冈为病患加油打气。
黄长翼和患者成了亲密无间的“战友”。看到他们累得精疲力尽,患者满眼心疼;当他们走进病房,患者都会戴好口罩,即使饥肠辘辘、正在吃饭,也会停下来,戴好口罩再交流。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医生辛苦了,谢谢您!”有的患者手都没力气举起来,说不出话,也会尽全力握住笔,给我们写感谢信……黄冈的市民非常热情,无论是酒店的卫生阿姨、车队的汽车司机,还是一起工作的当地医生,大家朝夕相处,共同抗疫。当患者清零,将要离开黄冈,彼此依依不舍,热泪盈眶。
病人家属写给黄长翼等人的感谢信。
在黄冈,黄长翼度过了33岁生日,虽然只有一碗简单的清水面,但这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美食。他和着眼泪,喝完了最后一滴面汤。
黄长翼说,黄冈的每一刻,都值得铭记。
很多患者和家属听说黄长翼回来后,都很高兴,预约着要来他这里看病。黄长翼说,在熟悉的工作岗位,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初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不变!
来源:红网
作者:李川 陈晶 李思璇
编辑:姜姿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