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驻守一地幸福一方 武警张家界支队扶贫攻坚爱心助学工作缩影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胡津铭 编辑:彭笑予 2020-04-16 14:01:0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胡津铭 桑植报道

“罗祥华帮扶对象:彭甄、男、土家族、2年”“呼延平帮扶对象:覃红、女、汉族、15年”“朱杰帮扶对象:刘潇、女、白族、7年”…… 武警张家界支队那本厚厚的扶贫档案里,记录下官兵在贺龙元帅家乡桑植以实际行动响应“打赢脱贫攻坚战”伟大号召,用爱心浇筑留守儿童成长梦想的痕迹。

武警官兵在桑植县汨湖乡国营农垦小学给同学们系上新买来的红领巾.jpg

武警官兵为汨湖乡国营农垦小学的孩子们戴上崭新的红领巾。

武警官兵在桑植县汨湖乡国营农垦小学教同学们画画、写字.jpg

武警官兵和汨湖乡国营农垦小学的孩子们一起画画、写字。

记忆是珍贵的礼物,在永葆本色的路上探源活水。你会发现一种怎样的情感积淀——

一条红领巾的约定

在武警张家界支队桑植中队荣誉室挂着一张特殊的地图,上面不仅标注着“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贺龙纪念馆”等红色地理坐标,还密密麻麻注释着“空壳树乡莲花台村科教服务点”“汨湖乡国营农垦小学”等扶贫支援点,地图旁边一本名为《星愿》的爱民故事集里,佳话仍在续写……

时间拉回到2012年5月31日,在桑植县汨湖乡国营农垦小学不足100平方米的操场上,一场特殊的少先队入队仪式正在进行。三名身着礼服的武警官兵擎着少先队队旗精神抖擞,29名小学生举起右手行了他们人生第一个少先队队礼,胸前崭新的红领巾映照着面前的橄榄绿。

半个月前,中队官兵从新闻报道中获悉,这里的学生多是留守儿童,每天需要走十几里山路,攀爬近20米简易“天梯”上学。官兵们电话联系上了学校任教老师陈银玉,表示希望能给孩子们做点什么。

“学校条件有限,但孩子们都很刻苦,如果可以,我想请你们能给每个即将加入少先队的孩子戴一条红领巾,并参加他们的入队仪式。”陈老师回答。

这一条条红领巾,从此成为孩子们与官兵之间最真诚的纽带。

随着助学帮建的深入,2014年3月,中队党支部决定建立完善“助学工程”机制,除一对一帮扶外,还设立“军营奖学金”,当年就有33名学生受益。

一茬茬官兵在溇澧大地上播种希望,又俯身为泥土,孕育希望之花悄然绽放。直至2016年9月,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帮助下,学生们搬进了新学校——汨湖乡中心小学。昔日的国营农垦小学早已不在,只有那时援建的图书室、娱乐室、电话吧等门牌实物被永久珍藏在中队荣誉室,成为新兵入营的“第一课”。

武警官兵在桑植县空壳树乡莲花台村科教服务点授课为孩子授课.jpg

武警官兵在空壳树乡莲花台村科教服务点为孩子们授课。

武警官兵慰问结对帮扶对象彭新华一家.jpg

武警官兵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对象。

陪伴是长情的告白,在扶贫攻坚的路上播种欢笑。你会看到一种怎样的不解之缘——

青山绿水带笑颜

“子弟兵来了,就再也没有走!”

如今已更名为桑植县空壳树乡莲花台村的六方垭,曾是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的一个贫困山村。自2015年武警张家界支队与张家界市委政法委联合扶贫驻村工作组进驻后,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很多桑植中队的官兵还记得,2017年11月初,中队按照惯例来到为莲花台村援建的《多彩课堂》科教服务点,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开展教学活动时,一个叫彭卉的小女孩突然流起了眼泪……

“父母在家的孩子,看着很有灵气,不在家的,看着目光呆滞,上课时还会经常发呆。”村党支部副书记雷雨道出了留守儿童的辛酸。村里大多数孩子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与父母朝夕相处成为一种奢望。这也让官兵们深深感到,光是物资上的资助还远远不够。

“帮助对接扶贫项目,鼓励青壮年返乡创业,才能解决本源问题。”经武警张家界支队党委研究决定,又投入30余万元用于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辟红色线路旅游等十项具体举措。

当年,村里成立了桑植县巧手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将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搬上全国各大展会平台。同时,在一批优秀村干部带动下,网络直播带货也开始走俏乡村。

村组道路连通了,饮水管网连到家家户户,通信、用电、集体经济发展等制约当地脱贫致富的关键难题被一一解决。到2018年底,村里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余元,成功实现脱贫。

“现在村里以‘金土地’公司为龙头企业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养殖等产业日渐兴旺,为青壮年返乡提供了就业岗位,孩子们有了父母陪伴,欢声笑语越来越多……”村党支部书记彭曲波告诉记者,这是新时代人民子弟兵与老百姓携手攻坚脱贫奋斗努力的最好见证!

武警官兵在莲花台村为孩子们教授无人机操作.jpg

武警官兵在莲花台村教孩子们操作无人机。

武警官兵为结对帮扶对象及同学辅导授课.jpg

武警官兵为结对帮扶对象及同学辅导授课。

初心是永恒的守候,在共同成长的路上实现梦想。你会体味一种怎样的力量赓续——

“这是我最难忘的事”

爱心帮助了孩子,也引导了官兵。

“中队偏远闭塞,每天不是站岗执勤,就是反复训练,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这是大学生士兵龙民刚到桑植中队时的想法。有些失落的他工作态度消极,状况频出。

“我在这里30多年,教了500多名学生。帮助他们成人成才,帮他们走出大山,这是我在教师岗位上所体现的价值……”2013年,陈银玉老师荣获“全国最美十大乡村教师”称号,中队邀请她为大家讲述任教经历。平凡的话语触动了龙民,让他对“岗位”有了全新理解。

璞玉当需细刻,顽石终究开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龙民不仅训练场上舍得出力流汗,更发挥高学历优势,积极为中队建设出谋划策,第二年他就当上副班长,第三年考上军校,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

如今,龙民已是支队机动中队一名优秀的特战排长。他认为在桑植中队艰苦环境下的锻炼,让军人的好样子在他身上扎根。谈及在桑植中队最难忘的事情时,龙民拿出珍藏的一幅卡通画说:“这是我和孩子们一起画的……”

对贫困孩子的关爱,已成为官兵心灵深处的情结。尽管这些年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这份真情代代传递!

“前不久,小朱给我打来电话,她今年即将要参加高考……”桑植中队政治指导员刘建口中的小朱是他2017年7月从退伍老兵秦旭东那里接手的资助帮扶对象。从小父母双亡的小朱因奶奶去世导致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和心理问题。

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建经过一周的资料整理,利用微信视频对小朱进行心理疏导,并将她与三名考学的战士合编为“云三互小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朱不但解开心结、学习成绩迅速提高,“云三互小组”的其他成员也感觉收获颇多。

时光荏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初心始终如一, “驻守一地、幸福一方”的情怀使命在武警张家界支队代代传承、历久弥新,而那一个个扶贫支援点,一页页助学计划、爱民故事正在这片红色沃土中接续下去,孕育开花结出硕果。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胡津铭

编辑:彭笑予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4/16/707813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