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岳阳段考察时,叮嘱湖南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年来,三湘儿女牢记总书记嘱托,持续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省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即日起,红网推出系列报道,展示湖南在守护好一江碧水、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长沙望城区湘江村的钟玉德老人站在宝丰湖面前远眺。
红网时刻记者 李璐 报道
近年来,湖南163公里长江岸线整治、洞庭湖综合治理均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的变化也颇为突出。
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五结合"工程,指的是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三市一区”(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长沙市望城区)将黑臭水体治理、沟渠清淤清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五个方面结合,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以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深入清理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的“毛细血管”。
氮磷超标,就利用植物过滤;池塘水臭淤泥沉积,就清淤活水……近日,记者走访了长沙望城区湘江村和益阳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大西港村,通过综合治理,村容村貌正发生着令人惊叹的变化。
湘江村:臭水塘变身旅游景点
走在长沙望城区湘江村宝丰湖(原苦竹湖),空气清新、绿意盎然,村民屋前屋后都有花园、菜园,仿若置身生态公园中。
湘江村,因湘江而得名,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大众垸片区湘江大堤沿线,拥有936亩水域面积。近年来,湘江村宝丰湖、彭家湖纳入“五结合”工程项目,通过集中综合整治,已完成湖面水体整治、农户生活污水治理提标改造。
宝丰湖一隅。
整治前的宝丰湖。
“宝丰湖是村里改造的第一个淤塞的臭水塘,以前水都是黑的、臭的。”湘江村党总支书记邓志平介绍,早几年宝丰湖展开清淤工程,还用淤泥就近堆砌了小山,建起了亭楼、小桥、喷泉,修好了沿湖景观道。
两年多下来,宝丰湖的水质已由劣V类提升至III至IV类,部分水域已达到了II类。
环境变好了,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人工小型湿地池。
一直以来,村内小微水体主要污染源为村民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农药化肥使用不当造成的水污染,因此治脏治厕,也是湘江村把控水质的重要手段。
在湘江村村民家屋后,隔油池和三级化粪池的标牌映入眼帘。“我们通过把隔油池和三级化粪池的水再排入人工小型湿地池,经过初步净化再排放,能很大程度地降低污染。”邓志平说。
家住宝丰湖附近的钟玉德老人,今年80岁,乐呵呵地说,“我在湖边生活了一辈子,以前这个湖很臭,很脏,村民走路都绕着走。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儿子叫我去城里住,我觉得住在这里就很不错。”
大西港村:创新四格过滤模式 减排“截污”
大通湖区创新采用三格化粪池+人工小微湿地(四格式)模式,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
“厕所革命”关系广大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传统农村居民的素质提升息息相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记者一行来到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大西港村,大通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国文说,近几年来,大通湖区把农村改厕与大通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紧密融合起来抓,科学谋划,创新采用三格化粪池+人工小微湿地(四格式)模式,让新型卫生厕所成为“截污”的重要手段。
大通湖区改厕的主体工程采用玻璃钢三格化粪池方式建设,通过三格化粪池,其他指标都大幅度降低,符合农田灌溉排放标准;但是其出水的磷、氮指标浓度还是没达到标准排放。
而作为大通湖流域水环境治理重点区域,大通湖区尾水排放的磷、氮含量控管必须更加严格。
办法总比问题多。“基于此,我们结合实际,在化粪池的出水口,增设了一个投入仅200元的‘第四格’,即增加一个长80厘米、宽60厘米、深60厘米的小型人工微湿地,从下至上铺设砾石层、细砂层、覆土层,利用美人蕉、铜钱草、香蕉等挺水植物,通过水生植物的根系,吸收部分磷、氮元素后再次沉淀过滤,可以有效减少氮、磷的排放。”胡国文说。
通过“加栏过滤”,达到了“小成本投入、办出大成效”的效果。
2019年,大通湖全区完成农村厕所改造3967户,有效助力了大通湖水环境持续改善。目前全区已有90%以上农村改厕采用四格模式。值得欣慰的是,2019年1—10月,大通湖国控断面水质监测均为V类(其中2019年5月份水质总体评价为Ⅳ类),总磷浓度比上年同期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均值在Ⅲ类水以上。
据了解,在“三市一区”,2018-2019年已有222个村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五结合”项目。今年,湖南省发改委还将再投入1亿元,用于在144个村、4个集中连片示范区继续开展“五结合”整治。
绿水青山带笑颜,洞庭湖边的农村将会越来越美。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