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表心声丨文爱华:建议为乡村金融发展营造更有利的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廖洁 编辑:胡冲 2020-05-21 23:51:01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爱华1.jpg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

红网时刻记者 陈彦兵 廖洁 采访报道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乡村金融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基本搭建乡村金融的总体框架;2035年实现乡村金融现代化,全面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在今年两会上拟提交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和加大乡村振兴财政投入的两份建议。文爱华建议,优化金融监管,加大政策扶持,为乡村金融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加大财政投入,补齐“三农”领域短板。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文爱华认为,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必须配套大力发展乡村金融,引导资金和综合金融服务向农村地区流动,大力支持乡村振兴。

然而,相比城市而言,农村金融服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金融服务主体单一、农村地区的存贷比过低、金融服务和产品简单、农村普遍存在金融知识缺乏、金融意识不强等。

文爱华建议,第一,制定乡村金融相关法律,优化乡村金融顶层设计,为乡村金融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第二,优化金融监管,加大政策扶持,为乡村金融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包括在监管部门内部单独设立乡村金融部门;继续用好差异化准备金、农业贷款贴息、涉农机构补贴等工具,对乡村金融方面积极作为的金融机构进行补贴和激励;将助农取款平台打造成综合化的支付平台。

第三,鼓励国有大型银行积极探索乡村金融新模式,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乡村金融新生态。

第四,加强平台建设,完善抵质押配套机制,促进乡村信贷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五,加快农业担保、农业保险的发展,探索有效的乡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一是加快设立国家农业融资担保基金;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农业再保险,促进农业保险体系的发展,保险机构、商业银行共担风险;鼓励在相关区域,政府部门、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组成共同体,共担或者按比例分担风险,由商业银行对共同认可的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二是进一步培育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意识,进一步加快农业保险的推广。三是加快农产品期货的推广,积极探索“保险+期货”的农产品价格保险模式。

第六,加强金融普及教育,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安全。

加大乡村振兴财政投入

文爱华指出,由于乡村基础薄弱,财政投入离实现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仍有距离。在他看来,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发力,进一步丰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手段。

文爱华建议,第一,加快顶层设计,构建完善财政支持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一是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完善支持政策体系等;二是明确各级财政对农业投资、农业补贴、精准扶贫、农村产业扶持的责任,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三是推动财政支农支出的管理模式转型,明确牵头部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从源头上解决涉农投资条块分割、管理层级过多、透明度不够的问题。

第二,整合财政投入,更好发挥财政投入的乘数和引导效应。整合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的存量项目资金,发挥财政投入的乘数效应。增加乡村收入,扩大乡村内需,发挥对社会资金投入的引导效应。同时,对财政投入情况及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处理好常量、增量、变量政策的关系,发挥财政投入的乘数和引导效应。

第三,加大财政投入,更加积极有为,补齐“三农”领域短板。一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建议农村基础养老保险发放金额与国家贫困线保持一致;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医疗保险取消个人缴费,相关差额由财政补助。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加强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医疗卫生建设。

第四,加大产业支持,推动产业融合,奠定乡村振兴的基石。一是对第一产业进行价格损失保障补贴、风险保障补贴。二是对农村二三产业就近接收农民就业的企业,以市场价或者高于市场价采购农产品,进行补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强、与农户联系密切的龙头企业。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廖洁

编辑:胡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5/21/728094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