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陈应时 张前宝 郭建东 郴州报道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5月29日上午,桂东县在大塘镇船塘村举行文明实践进基层暨“三讲三促”主题宣讲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共叙扶贫之路,共庆脱贫之喜,共谋小康之事,铿锵有力的歌声唱出了村民的感恩幸福之情......
实现脱贫梦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伟大实践,23万桂东人不会忘记,桂东成功脱贫摘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各级党员干部的倾心帮扶,更离不开广大脱贫户的勤劳肯干。
心里暖了
“真的感谢曾老师!要不是他,1万多元就没了”。说起当年曾老师帮助自家母牛做难产手术的事,该县沤江镇羊社村周家组的贫困户周远松心理暖融融的。
“曾老师,我家母牛难产,怎么办”。驻村干部曾垚接到周远松电话,放下手中的活,来不及吃中饭,骑上摩托车迅速赶往。
牛舍内,母牛躺着,痛苦呻吟,危在旦夕。
曾垚一阵望、闻、问、切,制定手术方案,消毒杀菌、打针、助产、手术,经过近三小时努力,母牛顺利产下牛犊。
周远松和家人笑了,曾垚也笑了。
“黄亮坤,你来啦。”寨前镇流源村计生专干黄亮坤来到贫困户邓龙波家送黄金奈李果苗,患有精神残疾的他一眼认出了黄亮坤,还准确地叫出了她的名字,一个劲的搬凳子要她坐:“感谢你的帮助,更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一家过上了好日子。”
邓龙波早年因矿难导致脑部受伤,家里贫困,没及时治疗。
看到政府把他家列为社会保障兜底户,又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上了新房子,生活好了心情就好,病情也好了。
“由于常年靠药物治疗,就帮他办理了特殊门诊。”帮扶责任人黄亮坤说:“这几年他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他的病也‘好’了。”
“哔哩啪啦……”2019年腊月,寒风凛冽,青山乡罗家村贫困户姜建科家暖意融融,笑声不断,40多岁的他终于“脱单”了。
姜建科原先住在山沟沟里头,过着背朝黄土面朝天的日子,母亲和弟弟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他一个人既要赡养八旬老母又要抚养年幼的侄子,多年来因家庭负担重,没人愿意嫁给他。
“如今,我住上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办起了玉兰片加工厂,购买了七八台烘干机,聘请了七八位贫困户帮忙……”说起现在的日子,姜建科乐呵呵地说:“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挣钱,让全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桂东县113支驻村帮扶工作队,4123名结对帮扶人,以入户走访、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向贫困群众宣讲扶贫政策,实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党员干部的务实作风,温暖了民心、安抚了民众、收获了民意,群众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钱包鼓了
“小时候,老师让我们明白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感恩党的惠民政策,奉献企业爱心,就买了些风扇送来,给孩子们送上一份夏日的清凉。”5月16日,该县桥园春茶业的陈英剑、陈观华、黄斌权三位爱心人士,将60台壁扇捐赠给了桥头中心小学。
该企业利用家家户户都种茶的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余亩,带动贫困户28户,年产红茶绿茶4000公斤以上。“桥园春”让更多村民“与茶结缘”,村民的钱袋子也一天一天鼓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因茶而脱贫致富,走向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桂东是湖南省重点产茶县,茶叶是该县的主导产业,是当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法宝”,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4.6万亩,每年产值达4.1亿元,有超过3万多人在从事跟茶叶有关的工作。
“我去年就有两万多块钱收入,今年不到半年,我已经有八千多块钱收入了。”大塘镇春风村年近7旬的黄桂平夫妻俩响应号召,种植发展了10多亩茶园,依靠茶叶收入走上了致富道路。
通过争取各项扶贫资金,郴州市委派驻大塘镇春风村工作队发动村民从2014年起开始大规模种植有机茶,已建成生态茶园2000多亩。同时,还配合大塘镇党委、政府,引进了“蓝老爹”茶叶加工厂,把茶市建到了村民家门口,解决了鲜叶销售难题。
近年来,桂东县把发展特色产业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除了茶叶,该县还立足当地实际,大力发展药材、高山禾花鱼等特色种养业,覆盖了全县99%的贫困户。
桂东县着力打造全国“药材之乡”,通过引进盛源药业、珍源药业等,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延伸产业链,让贫困群众稳定受益。
“一个月有4000块钱左右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做事,还不用太累,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沤江镇寒口村村民黄石英告诉说。
桂东县珍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福珍介绍,除了自建珍稀名贵中药材繁育基地80亩,引导农户种植中药材900多亩外,还通过收购、用工等方式帮扶贫困农户3645人。
“我家四口人,两个小孩正在读书,我和丈夫都在众意竹木公司做事,每月工资有五六千元,够孩子们的花销了。”在桂东众意竹木开发有限公司仓库旁,员工陈小秋正在装车准备发货。
桂东有20万多亩竹林资源,但由于以前没有大型南竹加工企业,南竹利用率只有3%。2018年,桂东引进众意竹木开发有限公司,在全县建立了7家扶贫车间,安置贫困劳动力215人,10792户农户销售南竹受益,其中贫困户2731户,户均靠销售南竹收入3000多元,其中有1095户南竹销售款在5000元以上。
桂东县凭借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竹木加工、蔬菜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通过做优绿色产业来巩固脱贫成果。今年,全县通过村级管理公司流转土地21000亩,连片种植罗汉果2500亩、荷花3600亩、蔬菜1800亩、茶叶12000亩,农民仅地租收入就达1500万元。
桂东县以“县有主导产业、乡村有重点产业、户有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推进农业产业“个十百千”工程,加速打造“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成功将“输血式”扶贫变为了“造血式”扶贫。全县茶叶、中药材、黄桃、楠竹、油茶、蔬菜、优质稻等产业种植总面积达65.4万余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6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16家、县级18家,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效果明显。
腰杆直了
“要想脱贫,自己要勤快。”桂东县青山乡寨坪村黄喜生,三级肢体残疾,但身残志坚,勤劳致富奔小康。2014年,在乡、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引导下,他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他筹资金,购油茶苗,修枝剪叶,施肥除草,每天起早贪黑辛勤抚育20余亩油茶林。2015年,仅油茶就增收5000余元。
2016年脱贫后,黄喜生带领丰林组、大围组等60余户贫困群众大量新造、改造油茶林,形成了面积1200余亩,年产量2万余斤的丰林原生态油茶基地,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桂东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贫困村,通过“农家夜话”、“板凳课堂”等形式,提升脱贫攻坚意识,共话产业发展,让脱贫户的脑袋“富”起来,“腰杆”直起来。
“这几年,我们组织村民去了资兴白廊等地,向当地特色民宿‘取经’,并请专业人员到村里培训厨师、黄桃种植、养鸡等技术,村民掌握了技术,致富有了产业,发展有了方向,青竹人稳固脱贫有了保障。”桂东县沤江镇青竹村里,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黄友兰一谈起村子今后的发展规划,就关不上话匣子。
“以前我们叫他‘老龚’,现在真成我老公了。”明珠笑称。性格内敛的老龚今年51岁,是桂东县沤江镇青竹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继2016年脱贫之后,几十年的“光棍”在今年年初又迎来了人生的大喜事——顺利脱单,他的笑容是从心底透出来的甜。“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这一天,娶了明珠做老婆,越来越有奔头了!”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青竹村支“两委”带领村民转变思想,不再“等、靠、要”,迸发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极大热情。
同时,桂东县还联合中国中铁公司实施“双百工程”,举办挖掘机或职业技术教育培训303人次,累计实现就业224人。根据贫困劳动力意愿,整合培训资源,依托专门培训机构,深入乡镇、村组开展育婴师、厨师、茶叶制作、电子商务等就业创业培训2920人;开展黄桃、蔬菜、中药材等种养实用技术培训1139人。
桂东县坚持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大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专项行动,全县共有85名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67名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村支“两委”队伍。
疫情期间,青山乡彩洞瑶族民族村村民陈非凡滞留家乡,乡政府主动联系他,宣讲党的好政策,激发了他回乡创业的热情。
“我之所以决定回家创业,除了想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乡党委政府的热情服务。”陈非凡把惠州3家连锁餐馆全部转让,毅然回到家乡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
目前,项目已完成审批,创办的青牧合作社吸纳了3户贫困户,租赁山地3000亩,已引进100余只种羊,其中种母羊有40多只,预计年底可繁殖母羊100多只。今年,除了留种母羊预计出售商品羊70—80只,明年起每年可出售商品羊600只以上。
广东惠州市厨师协会得知他回乡创业,在了解了当地环境和优惠政策后,该协会多家餐饮公司与他签订了产品订购合同,并准备投资200余万共同发展腊肉、火腿、香菇、山鸡等土味产业。
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桂东县14043户42434名贫困人口中,已脱贫13701户41885人,剩余未脱贫人口342户54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0.29%。
“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感恩共产党。”这是桂东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真真切切的声音。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 陈应时 张前宝 郭建东
编辑:胡用梅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