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丝路宝藏”来长沙 揭开神秘面纱一角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邓晓丽 韩珺 编辑:廖浩宇 2020-06-10 19:35:1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6月10日讯(记者 袁思蕾 通讯员 邓晓丽 韩珺)再过几天,“从地中海到中国:丝路宝藏——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文物展”就将作为长沙博物馆的年度重磅大展开幕。此次展览的文物开箱点交布展工作已于6月9日进行,穿越2000年时光、跨越65国国境的192件(套)丝路文物在长沙揭开神秘面纱。今天,请随红网时刻记者来看看其中几件珍品,一起先睹为快!

图片1.jpg

红绘牛头形来通。

作为古希腊人在各项仪式中常用的注酒器,来通早期被视为圣物。这件来通的造型为一头公牛头部,主体纹饰以红绘技法描绘了希腊神话中的一幕——变身为天鹅的宙斯正在诱惑绝世美女丽达的场景。公牛崇拜源于地中海东部与两河流域,在古希腊文明的前身米诺斯文化中尤为盛行,后来传播到意大利地区。

图片2.png

单耳几何纹茧形壶。

这是一件绘有同心圆与几何纹的茧形陶壶,其造型在中国的战国秦汉时期也颇为流行。塞浦路斯位于欧洲与亚洲的交界处,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岛国。因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铜矿资源,塞浦路斯当地铜的交易十分繁荣,同时深受地中海东部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

图片3.png

牛形来通。

伊朗西北部吉兰省的王侯合葬墓中曾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与金属器具,且多见各种动物造型。这件来通的造型便仿自瘤牛的形象,并突出塑造其背部的瘤峰,即脂肪囤积块。瘤牛在古代的西亚、印度、非洲等地区作为家畜饲养繁育。这类来通在前部留有注口,推测为当时仪式上使用的器具。

图片4.png

金王冠。

金冠采用橄榄枝叶为主题,吸收了希腊艺术的特点,中央镶嵌了阿富汗北部山岳地带开采的青金石,实属罕见。橄榄枝在历史上为新娘及处女所戴,象征和平及胜利。源自古希腊,于西方文化尤为特出,亦多见于地中海沿岸之文化及宗教。阿富汗的青金石开采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之后出口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被视若珍宝。但犍陀罗以及周围地区却极罕见使用青金石制作工艺品。

图片5.png

弥勒菩萨立像。

此为弥勒菩萨立像。垂下的束发及胸饰象征菩萨本为婆罗门出身,袒胸露腹,背光和两手部分缺失。台座正面雕刻有拜火教活动的装饰场面。整体雕刻精湛,衣纹线条立体感极强。

图片6.png

菩萨像。

这幅素描作品临摹的是莫高窟第57窟南壁中央说法图的胁侍菩萨。壁画上的菩萨侍立于西方阿弥陀佛像旁,头戴化佛宝冠,身饰璎珞环钏。该画作于1999年NHK特别节目组在敦煌拍摄期间。除了壁画上饰件细节处的沥粉堆金,平山郁夫精妙地捕捉到了菩萨优雅端庄的神态。

长沙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平山郁夫是一位杰出的文化使者和艺术大师,自20世纪60年代起,携其夫人平山美知子150多次遍访丝路沿线国家,更是70多次到达敦煌,先后创作了《佛教传来》《巴米扬大佛》等著名作品,一生累积了600余册素描作品,是世界上创作丝绸之路题材和数量最多的一位画家。正是源于对丝路文明的热爱,平山夫妻在寻访丝路的同时,不断收集流散于民间的丝路古美术品和遗物,又无偿捐献给美术馆。本次展览荟萃了平山郁夫收藏的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古国的文物珍品,包括环地中海地区、两河流域和伊朗地区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地区的丝路艺术,种类方面有希腊彩陶与浮雕、罗马与波斯玻璃器、波斯金银器、丝路金银币、中亚织锦以及印度佛教造像等多种,另外也包括其部分平山郁夫敦煌写生作品,全部来自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

本次展览将于6月13日开展,展期近4个月。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邓晓丽 韩珺

编辑:廖浩宇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6/10/735795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