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湖南省通道县万佛山镇石岩村桃园中农民正在享受丰收的喜悦。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年多来,湖南紧密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长沙报道
6月11日,湖南衡南县栗江镇六合村村民张娥珠在村里的花椒基地务工,一天收入80元,跟城里“白领”一样上下班。
近年来,六合村通过发展黄桃、花椒产业,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3万元,更重要的是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村民有了钱、农村有了人,乡村振兴就能驶入快车道,这也是乡村振兴首在产业兴旺的关键所在。六合村的发展路径,只是湖南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6月11日,湖南衡南县栗江镇六合村村民张娥珠(左)在村里的花椒基地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更有底气。
6月14日,湖南省通道县万佛山镇石岩村桃园种植基地,村民正在忙着采摘桃子。今年,石岩村桃园预计产量可达3万多斤,给村集体经济增加10万余元,47户贫困户共188人直接受益。
没有产业发展就没有脱贫致富的“出路”,就没有乡村振兴的“进路”。一棵桃树富裕一个村子,这样的故事在三湘大地上随处可见。
柏加镇的精品苗木。
在浏阳市柏加镇,全镇90%以上的土地种植花卉苗木,90%以上的农民从事与花木相关的行业,“花木小镇”的花木年销售额达40亿元。
在“洞庭明珠”益阳南县,一株稻和一只虾成就一个产业的传奇。“稻虾第一村”南洲镇南山村,正是通过大力发展稻虾产业,让村民的人均收入实现了翻番。
如今,南山村已经成为南县乡村振兴的示范村。村美民富,生态、生产、生活贯穿于乡村振兴的一条主线上。南山村党支部书记赵志详说,“稻虾产业为村子带来的不仅仅是改变,更是未来。”
2019年,南县稻虾生态种养基地达55万亩,年产小龙虾9万吨、稻虾米原粮28万吨,综合产值达130亿元,稻虾产业已成为南县稳粮增收、脱贫攻坚、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南县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
6月10日下午,靖州杨梅走进长沙,尝杨梅鲜果、饮杨梅汁、品杨梅酒,一场杨梅盛宴吸引了大批采购商和消费者,靖州杨梅“扬眉”星城。
杨梅虽好吃,但却是个“娇滴滴”的主儿,不易运输、储藏。为了让杨梅甜进消费者的口里,更甜进梅农的心里,靖州积极探索杨梅产业的发展新业态,提出“一级杨梅进商场,二级杨梅进市场,三级杨梅进工厂”的思路,将产业做成产业链,将产业链做得更长、更深,真正实现了把杨梅“榨干吃尽”。梅农收益更高,生活更好,乡村发展也愈加有活力和动力。
怀化靖州的杨梅饮料生产线。
提到黑茶,总会让人想起安化,安化黑茶已然成为湖南的一张名片,而安化的黑茶产业也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
近年来,安化通过新基建让这个“千年产业”迭代升级,让这片叶子成为激活安化农业农村发展的“兴奋点”。
“早晨起床用的是黑茶牙膏,吃的是茶早点;白天走的是茶马古道,游的是茶乡花海,品的是韵味黑茶;晚上赏的是《天下黑茶》实景演出,住的茶园民宿,睡觉前敷的是黑茶面膜,入睡后梦到的是茶花女。”这是2019年安化县委书记刘勇会在农业农村部汇报时所勾勒的“安化24小时健康茶生活”,也是安化现在和未来的常态。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传感器、卫星遥感,这些听起来让人仰视的词汇,在过去几年已经扎根在了安化茶园的泥土之中。
安化黑茶现代农业展示馆中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新基建“重塑”了安化黑茶产业,在安化,黑茶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茶叶,已然成为一个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产业,一条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坦途。
茶旅文康融合发展,以黑茶产业为依托,衍生出了新的振兴触角,这是安化探索的乡村振兴格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日益成为三湘大地上的普遍共识;埋头苦干做强产业,日益成为三湘大地上的乡村常态;将产业变成产业链,做强做深做长、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然成为湖南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定方向。
兴产业强发展,是湖南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探索的“进路”和“近路”。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杨雁霞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