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幸福的炊烟丨岣嵝峰下环洞村:赶走“八怪” 拥抱“八喜”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姜心玥 李璐 朱丽萍 陈曙霞 编辑:马丽红 2020-06-22 15:58:5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十八洞村是全国精准扶贫村级样板,为更好展示湖湘人民用双手书写追梦小康路上的印记,解读更多的“十八洞村”现象,红网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多个乡村一线,蹲点采访拍摄,记录精准扶贫以来的乡村剧变。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扶贫印记”“幸福的炊烟”等融媒体主题报道,让普通大众跟着记者的镜头,感受脱贫攻坚路上,奋斗者们别样的芳华和人与土地根脉相连的深厚情感。

1.jpg

环洞村位于衡阳县岣嵝乡西部,坐落于千古名山岣嵝峰下。

红网时刻记者 王嫣 姜心玥 李璐 摄影 朱丽萍 通讯员 陈曙霞 衡阳县报道

初夏时节,如丝的小雨从空中坠落,给岣嵝峰披上了蝉翼般的白纱。站在岣嵝峰上眺望,一股带着泥土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不远处,便能清晰地看见被群山环绕的环洞村。

岣嵝峰下岣嵝乡,岣嵝乡中环洞村。环洞村位于衡阳县岣嵝乡西部,坐落于千古名山岣嵝峰下,属于典型的山林地区,山多田少。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这里曾经是衡阳脱贫攻坚工作最为艰巨的地区之一,2014年,环洞村被定为湖南省级贫困村。当时,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不仅贫困人数多,而且贫困程度深。村里流传着“环洞有八怪”,“好山无好路,好水流不出;塔高无信号,供电饭不熟;小孩不读书,老婆留不住;陡坡建土屋,人穷志不富”的说法。村民出一次山,去最近的镇上做些买卖,也得走上3个多小时……

几年过去了,当地党委、政府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因地制宜,精心打造了一大批“造血”产业,大力发展高产油茶、优质水稻、三黄鸡养殖等特色产品,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幸福之路。如今走进环洞村,成片的油茶林、绿油油的稻田、宽敞的水泥路、精致的楼房、崭新的休闲文化广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一幅美丽幸福乡村新画卷跃然眼前。

造血

产业扶贫叩开幸福门

7.jpg

岣嵝乡是油茶之乡,因为气候、地形原因,环洞村的油茶更是久负盛名。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

岣嵝乡是油茶之乡,因为气候、地形原因,环洞村的油茶更是久负盛名。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金山银山不如一片油茶山,存钱存物不如存片油茶林。”

今年74岁的曹华申是当地的一位油茶种植户,从他懂事开始,就跟着父母一起种油茶。可是近年来,随着人手不足,资金投入缺乏,存活率低,产油量低,一度成为了长期萦绕在他心中的难题。

2015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曹华申家的16亩油茶林先后进行了垦复。他还加入了村里的种养合作社,每年春季,合作社都会定期发放良种油茶(寒露籽油茶)的种苗。

4.jpg

以前种植的油茶树由于年久且缺乏管理,一亩地才能产5斤油,经过低改垦复后,一亩产量能达到30斤。采访现场,曹华申难掩内心的喜悦,高兴地举起了大拇指。

采访现场,曹华申高兴地指着几株油茶树告诉记者,“这些油茶是我2015年种植的。这一片以前是老茶林,我一亩地才能产5斤油,现在经过低改垦复后,一亩产量能达到30斤。现在因为油茶品质好,客户都是直接开车到家里买,像现在看到的这批油茶,虽然2023年才能有收成,但早就已经被预订了,价格也由以前的20-30元/斤,卖到如今的70-80元/斤”。

近年来,环洞村以村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形式流转农户、贫困户430亩荒地进行新造油茶,流转老油茶林280亩进行垦复更新改造,通过村级合作社、产业大户与贫困户建立产业发展合作关系,共投入资金65万元进行油茶新造、垦复、管理。2020年以来,环洞村又流转土地450亩进行新造与垦复。

据岣嵝乡乡长蒋霁介绍,因为油茶生产周期较长,8年成熟,10年进入盛产期。因此,在油茶还未投产阶段,环洞村种养合作社每年10月会定期进行分红,目前,环洞村共有71户,226人参与油茶分红。如今,村民们看到了油茶林,就看到了脱贫增收的希望。

蝶变

“扶贫针”绣出幸福画卷

2.jpg

贫困户粟德元因车祸致残,一家的重任落在老母亲谭翠兰身上,扶贫工作队每个月会来粟德元家4次,及时解决粟德元家中遇到的困难,为谭翠兰种植的农产品和编制的箩筐找销路。

破解贫困难题,要下“针”功,更要“针针”用心。

贫困户粟德元今年49岁,2016年因车祸致残,生活不能自理,只能由70岁的老母亲谭翠兰照顾。一家的重任落在谭翠兰身上,家中靠她一人种田、种菜、编箩筐接济生活。

粟德元出车祸后,和肇事者打官司,一直处于僵持状态,拖了好几年。扶贫工作队得知粟德元家中的情况后,便多次来到他的家中,开导他,帮助他和有关部门衔接,在多方努力下,终于将官司了结。

“扶贫无小事,要从百姓衣食住行做起。”据衡阳市财政局驻岣嵝乡环洞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康利荣介绍,扶贫工作队一般每个月会来粟德元家4次,除了给他送药,还会应时送来被子、电扇等一些季节物资,并及时解决粟德元家中遇到的困难,为谭翠兰种植的农产品和编制的手工制品找销路,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给予这个小家庭无限关怀。经过扶贫工作队几年的努力,粟德元心中的心结慢慢解开,开始积极面对生活,曾经只能躺在床上的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可以慢慢下地走路。

谭翠兰告诉记者,自2017年开始,自家被纳入社会兜底户。如今,除了平常自己种田种菜、编制箩筐挣的钱,加上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金、残疾人补贴(生活、护理补贴等),每个月共有1500元以上的收入来源。在她看来,自己有高血压、心脏病,家里又缺少劳动力,这些年如果没有国家的帮助,没有大家的关心,自己这个小家庭不可能像现在一样,越来越好。

幸福蝶变不仅发生在像粟德元一样因病致贫的小家庭里,还在环洞村更多家庭中上演。

8.jpg

环洞村粟祠安置点。

“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住进了干净整洁的两室一厅新房。现在出门很方便,饭后还能去楼下的健身器材那里锻炼锻炼,真的太幸福了。”说起眼下的生活条件,如今家住环洞村粟祠安置点的赵解元、唐代翠夫妇感慨万千。

谁承想到,这样一个幸福的小家庭,2年前,曾住在一个每逢雨季,家里就特别潮湿,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土坯房里。

2018年6月,易地扶贫搬迁的春风吹进了赵解元家,因符合整户搬迁的条件,当年,赵解元夫妇直接拎包入住了粟祠安置点的新家,彻底改变了一下雨就忧心的困难局面。赵解元笑着说,“现在的房子无论从空间,还是空气环境方面,我们都很满意,能在新家里安度晚年,我们感觉很安心”。

3.jpg

说起眼下的生活条件,如今家住环洞村粟祠安置点的赵解元、唐代翠夫妇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连说了几声太幸福、好开心。

在采访现场,记者发现一个细节,在粟祠安置点的21户住户,每家都把大门敞开。唐代翠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白天从不蔽户,搬来新房后,自己在这边没有土地,邻居就把自家的土地分了一些给我们,如今,自己和老伴也可以在附近种点小菜,邻里关系十分和谐,生活舒适又惬意”。

扶志

点亮心灯“斩断”穷根

5.jpg

复课后的岣嵝乡神皇完小的校园里朝气蓬勃,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冲到操场上,开心地玩耍。

“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根本之策。

6月10日,复课后的岣嵝乡神皇完小的校园里朝气蓬勃。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冲到操场上,开心地玩耍。环绕四周,干净整洁的校园,崭新明亮的教学楼,完善的教学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环洞村党总支书记粟余粮告诉记者,以前环洞村的孩子并不是在这里读书,因为环洞村生源不足,教育师资欠缺,校园设施落后等因素,2008年开始,神皇、环洞、福星村3个村小学合并,300多名学生一起上学。目前,环洞村有30多名学生在这里读书,其中包括10多个贫困户的孩子。

6.jpg

目前,环洞村有30多名学生在岣嵝乡神皇完小读书,其中包括10多个贫困户的孩子,赵浩(左一)、粟雨泽(右一)就是在这里上学的学生,现在,每天他们都在学校过得很开心。

采访现场,记者见到了正在神皇完小读二年级的学生赵浩、赵媛兄妹的爷爷赵大生。“我们家有3个孩子,除了赵浩、赵媛在这里读小学,还有一个小孩在读初中。几个孩子能够上学,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帮扶,有了助学金和贫困户补贴,孩子才能安心上学。孩子现在上学距离比以前远了一点,但每天早上7点,都会有校车到家门口接;下午4点,会把孩子按时送回家,我很放心。”

近年来,岣嵝乡从孩子抓起,积极贯彻落实贫困户子女就学的各项助学扶贫政策,对读中职、高职的贫困学生实施了雨露计划。岣嵝乡党委书记贺一琪介绍,从2017年起,当地开展了一系列助学活动,广东佛山爱心助学活动就是其中之一。每年7月份,10多位来自广东的企业家,都会带上自己的孩子,到村民家去,送书包、文具,进行对口帮扶,从资金、物资、心理上给予关怀与帮助,让贫困学生变得更加自信。3年来,广东佛山爱心助学会累计投资帮扶50万元,帮扶128人次,解决了许多面临辍学寒门学子的燃眉之急。

除了在教育扶贫方向上深耕发力,当地还积极组织了贫困户参与“致富带头人”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并邀请农业专家授课,组织贫困人员集中学习农业技术,让更多的贫困户能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在贺一琪看来,贫困并不可怕,只要人穷志不穷,自强不息,“贫困”只不过是“起步致富”的代名词,也有信心让脱贫群众不再返贫。

“好山通好路,好水唱新曲;电改灯火亮,塔高信号足;小孩有书读,老婆留得住;平地建新房,家家争致富。”如今,曾经在环洞村流传的“环洞八怪”,已经变成了村民们交口称赞的“环洞八喜”。村民们在这个群山环绕的村庄里,怡然自得,过着宁静安逸的幸福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姜心玥 李璐 朱丽萍 陈曙霞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6/22/749167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