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勤劳勇敢的中国老百姓,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
开启新征程,当好追梦人。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期,近期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岳阳市湘阴县,采访致富能人和贫困户,聆听他们的脱贫故事和对全面小康的祝福、期盼,感受他们越过越红火的日子。
金龙镇扶贫干部熊范给贫困户易建方送粮油。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罗玲 赵曼 实习生 魏麒安 湘阴报道
黎铁敏开着电动车准备上门收贫困户家的农产品
“我的电商平台就是金华村农产品对外销售窗口”
“在别人的帮助下我的日子越过越好,现在有能力为别人做一点事了。”初见到黎铁敏时,他正从贫困户的家收农产品。虽然左半身行动不便,但是开车动作还算娴熟。
黎铁敏是湘阴县金龙镇金华村人,16年前一场意外让他患脑溢血后造成二级肢体残疾,而后不久妻子离开,留下一个儿子跟他相依为命。
遭受了多重打击的黎铁敏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在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的指导和帮扶下,他申请了5万元贴息扶贫小额贷款,在家中经营农村淘宝和兴盛优选配送店。
“老黎很肯钻,微店上产品的图片都是他自己拍自己修的。”金龙镇扶贫工作站站长熊范说。
谈到自己经营的微店,黎铁敏非常兴奋:“这上面销售的都是咱们村农户种的农产品,每单我有3块钱提成,虽然不多,但是能帮到村里的贫困户把东西销出去,增加他们的收入,我同样开心。我这平台相当于是金龙村一个对外的窗口。”
除了经营的农村电商平台,黎铁敏还享受了光伏发电分红、产业入股分红等政策,目前年收入近3万元,靠着政府的帮扶和自己的勤奋肯干,2017年黎铁敏实现稳定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说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相信只要肯干,日子就会越来越好。把我的微店范围扩大到周边几个村,甚至全镇,让更多农产品销出去。”黎铁敏笑着说,“儿子现在读高中,成绩也不错,日子过得也有盼头啦!”
“党建+劳务协会”让贫困户“薪响事成”
金龙镇望星村为该村残疾贫困户刘光荣提供保洁员岗位。
“自从被聘为村里的保洁员,我每月能拿1800元的工资。”6月12日,正在村道进行日常卫生清洁工作的湘阴县金龙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光荣高兴地告诉记者,该镇的劳务协会在帮助他脱贫的同时,还为他就近照顾家人提供了方便。
62岁的刘光荣是金龙镇望星村的一名贫困户,其子因精神问题需长期治疗,沉重的生活压力让这个靠刘光荣打零工支撑的家庭几近崩溃。今年3月,望星村劳务协会为他安排了本村的保洁员岗位,同时赠送30只鸡苗帮其发展养殖业,刘光荣现在有了稳定收入,还能就近照顾儿子。
不仅是望星村,还有胜利村,劳务协会安排10多名贫困人口在该村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基地长期稳定就业,月收入最高可达5000元;同时帮助42名贫困对象与该项目基地签订了劳务用工意向协议,52户贫困对象与该项目运营方达成了农产品回购意向。
“我们希望通过劳务输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利用‘党建+劳务协会+贫困户’‘党支部+产业协会+贫困户’等就业扶贫新路子,组织参加就业招聘、推荐就业岗位、引导发展种养殖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凭本事挣钱’。”金龙镇党委书记焦洪桥说。
“现在正筹备开展保洁员、保安等相关业务技能培训班,为对接辖区内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湘阴项目的保洁、保安等岗位做好充分准备。”焦洪桥介绍。后段,金龙镇将抓实党建“五双”活动,发挥党员助力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对接,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做活劳务输出文章。
打造“田园综合体”老百姓家门口“弯腰捡钱”
胜利村以合作社的形式在辖区内流转1200亩土地,创新推出“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扶贫项目。
“老周,这7000元是你这段时间的酬劳……”近日,湘阴县金龙镇胜利村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运营管理负责人涂国良一大早就来到村民服务中心,给贫困户们发放务工酬劳。该村未脱贫对象周正庚接过工资后激动地说:“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2020年初,金龙镇胜利村以合作社的形式在辖区内流转1200亩土地,创新推出“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扶贫项目,为贫困户提供土地入股分红、产业资金入股分红、劳务用工和农产品回购4种有效增收途径,受益面覆盖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
“我们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优先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务工,月收益高的能有5000元左右。”胜利村党总支书记杨勋介绍,后阶段将吸纳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及周边群众参与进来,让大家在家门口“弯腰捡钱”。
目前该村已有52户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在农产品回购意向协议上签了字,42户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村里的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达成劳务用工意向,有10多名贫困对象在该项目基地长期稳定务工。
除了帮助贫困户到农业产业扶贫项目上就业,驻村工作队员利用后盾单位资源优势,为一些弱劳动力解决实际困难。
“政府真的贴心,不仅给我们送鸡苗,还帮我们联系销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金龙镇胜利村村民杨克明拉着县一中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高石磊的手不住地感谢。
“我们学校几千师生,食堂每天食材需求量特别大,反正是要采购,不如买咱们村贫困户自家种的,一来食材安全放心,二来可以解决他们农产品销不出去的问题。”高石磊说,基地农产品成熟后将每天稳定向县一中食堂供应。
来源:红网
作者:罗玲 赵曼 魏麒安
编辑:杨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