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勠力同心奔小康丨隆回兴隆村:摘下贫困帽 奔上小康路

来源:红网 作者:陈纲 杨贵新 胡胜伦 杜霞 钱求学 编辑:康晓乔 2020-07-06 11:59:35
时刻新闻
—分享—

1.marked.png

隆回县花门街道兴隆村风光。

红网时刻记者 陈纲 通讯员 杨贵新 胡胜伦 杜霞 钱求学 邵阳隆回报道

家在绿中,人在景中,一栋栋青砖红瓦的楼房在青山绿水间若隐若现,到处一片绿油油,一片生机盎然;蓝天白云,阡陌整齐,如在仙境,走进湖南省隆回县花门街道兴隆村,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幅美丽画卷。

谁也想不到这么美丽的乡村,几年前还是一个贫困的乡村。该村负责人介绍,自实施精准扶贫后,兴隆村彻底脱胎换骨,彻底改变了贫穷面貌,如今村里文明整洁,人心齐了,产业有了,环境好了山更绿了天更蓝了村庄变美了村民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人心齐了,劲往一处使

兴隆村是由原金盆里、罗公庙、堆上3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27个村民小组,857户2699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529人,现在未脱贫的只有5户14人,综合贫困发生率0.05%,2019年顺利退出贫困村行列。

兴隆村合村前,村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难治之症多,尤其是新修水、电、路占地矛盾重重,有资金也无法实施。隆回县审计局进驻该村扶贫后,针对个别村干部、部分党员的“山头意识”,街道和扶贫工作队就一个个找他们诚心沟通、耐心谈话,帮助他们从认识上找差距、思想上消顾虑,引导村支两委班子、党员队伍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街道和扶贫工作队制定出“战术”:全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全村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扎实开展“三会一课”及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党员意识。把那些年富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具备一定科技文化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在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村办企业骨干、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充实到党员队伍及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来,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政权基础。新培养了3名村后备干部,明确了2名村后备力量,更换了5名组长,新发展了2名预备党员,吸纳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构建了“村主干+后备干部”“党支部+党小组”“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基层组织网络,延伸和丰富了村级党组织的触角和功能。扎实开展“讲守爱”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升了村两委班子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了党员骨干带头作用,使兴隆村党支部由原来的软弱涣散组织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样板村。

村庄美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在2014年以前,兴隆村村庄脏乱差,道路都是毛坏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乱堆乱放,臭气熏天;河渠污水模流,成了臭水沟;没有自来水、没有农网改造……

自精准扶贫以来,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了农网改造等。近年来,该村新建和加宽村组水泥硬化道路共9.3公里,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整村纳入县城集中供水,100%的农户家中通生活用电,新建水坝1处、新建防洪渠道1.2公里,灌溉渠道7.7公里,农用机耕道5.6公里。新建了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村卫生室、文化体育广场,提升了服务功能。为改变生活居住环境脏乱差,生活设施破旧,穿着不整洁,卫生习惯不好,精神面貌不佳等问题,实施爱心改变面貌16户,危房改造22户。通过改善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群众的卫生状况和精神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村民富了,家家户户有产业

在实施精准扶贫以前,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该村积极想方设法盘活村集体林场,建成100千瓦光伏发电站,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采取“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动贫困户种植辣椒,与军杰公司签订帮扶合同,免费提供种苗,每年落实辣椒种植面积100余亩。该村成立了军乐农机服务合作社,引导农户种植双季稻、百合、尾参等,把村集体利益与贫困户脱贫捆绑,既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又稳定增加贫困户的家庭经济收入。积极引导和推荐农村劳动力去工业园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脱贫口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2万元。

3.marked.png

贫困户养的鸭子。

4.marked.png

贫困户养的猪。

兴隆村堆上3组66岁的村民陈真秋,经过培训后发展辣椒产业,每亩收入3万元左右,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还新建了房子,过上了幸福生活;金盆里4组龚秋云,今年57岁,想养猪,因缺资金,一直未能如愿。扶贫工作队得知情况,帮其办理了5万元小额信贷,办起养猪场。今年龚秋云养了10头母猪,目前已有2头母猪产仔,预计全年收入可达20余万元;罗公庙1组阳玉香,丈夫去世后,通过技能培训,在军杰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有了稳定收入,远远超过了脱贫标准。

乡风文明了,群众满意度高

以前,村里矛盾纠纷多,村民之间吵架闹事现象时有发生。自帮扶工作队来了后,完善了规民约,规约内容涵盖综治维稳、平安创建等,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融入规约内容。推动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盛行、婚丧喜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传承传统美德,提倡村民尊老爱幼、重教;

该村结合“村情、民情、户情、本人实情”开展扶贫工作,入户实、服务实、措施实、成效实,贫困户收入显著增加,实实在在提升了广大村民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满意度。贫困户认定程序符合要求,新增和清退的贫困户符合条件、程序合规、政策有依据、群众真信服。利用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代表会等机会,积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各项扶贫攻坚政策措施,向群众作产业发展动员,宣讲各项惠农政策,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带领人民群众听党话、知党恩、跟党走。先后召开了兴隆村脱贫攻坚报告暨群众感恩会。开展了“六一”扶贫扶智助学行动,不定期开展慰问困难群众活动;召开了兴隆村脱贫成果汇报会,召开了8场院落恳谈会,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想当贫困户,永远不会富。”这是贴在兴隆村村部墙壁上的一条标语。改造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既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的薄弱环节,也是脱贫攻坚战最大的难点。精准扶贫,关键在人。因为给钱给物,能解一时之困;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治懒治愚,拔掉穷根。


来源:红网

作者:陈纲 杨贵新 胡胜伦 杜霞 钱求学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7/06/759797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