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山深处的幸福旋律:教育接力点亮乡村留守儿童梦想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张立 2020-07-08 21:55:27
时刻新闻
—分享—

“播撒知识阳光,传递校园之声,启航之声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夏日傍晚,晚霞挥动着绚丽的纱巾,湖南省祁东县启航学校的广播如期响起,校园里飘荡着婉转悠扬的旋律。操场上,孩子们开心地奔跑玩耍,整个校园沐浴在金色的夕阳下。

▲位于湖南省祁东县官家嘴镇大源村的启航学校。

▲启航学校广播站内,两位小主播正商量着当天的播音内容。

这里是位于祁东县官家嘴镇大源村的一所民办寄宿制农村学校。这所学校有1565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有1361人,占86.9%。2017年,在湖南科技大学支教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启航学校成立了湖南省第一支留守儿童合唱团。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逐渐打开了封闭的心门,希望的种子悄悄地在他们稚嫩的心灵里萌芽。今年10月,他们将代表湖南留守儿童群体,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用清澈的歌声划破寂静的夜空,点亮属于他们的最亮星空。

近日,观潮君走进大源村,探访启航学校,零距离接触这些可爱的孩子,和一群守护孩子们人生梦想的辛勤园丁,感受爱的接力,聆听大山深处的幸福旋律。

音乐之歌:梦想

▲走进启航学校,要经过一个坡,路面上写着八个大字:“人生辉煌,从此启航”。

走进启航学校,要经过一个陡坡。在这个陡坡的路面上,写着八个醒目的黄色大字:“人生辉煌,从此启航”。踏上陡坡,顿时豁然开朗,宽阔的操场,红色的教学楼映入眼帘。爬坡,向上……这样的道路,在不经意间,仿佛折射着人生的轨迹。

▲合唱团成员们正在排练。

7月4日上午,留守儿童合唱团排练室里传来了清纯的歌声,孩子们正精心地排练着10月份去北京表演的曲目。在排练间隙,观潮君见到了扎着马尾辫、笑容灿烂的佳欣。

10岁的佳欣,今年上4年级,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在启航学校读书,现在是合唱团中声部的一名成员。

看着活泼开朗的佳欣,很难联想到她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因患脑瘤住院治疗,母亲在广东打工,平常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佳欣笑着说,“爸爸、妈妈都喜欢听我唱歌,每次我唱歌时,他们都会很开心。当我告诉妈妈,我有机会去北京参加合唱表演后,我深深地记得妈妈跟我说的一句话:‘妈妈没去过北京,你是我们家第一个去北京的,加油。’”

佳欣的爸爸,目前正在衡阳的一所医院治病,佳欣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到爸爸了。谈到如今最大的愿望,佳欣眼中闪过泪光,重复说了两次,“我希望爸爸能快点好起来”。

佳欣说,长大后,她想成为一名歌唱家,为爸爸妈妈歌唱,让他们永远开心,也能让更多人听见自己的歌声。

奋斗之歌:情怀

▲启航学校校长陈亮伟和孩子们在一起。

“敞开心中一片天,放飞心灵健康梦”“给留守儿童一个安全有爱的家……”走在启航校园里,随处可见一张张充满童真的宣传海报。海报上的一行行标语,温暖着每一个过往的行人。

阅览室,游泳池,特色课,营养师订制菜谱……从橱窗宣传,到课程设计、生活保障,校园里的每一个细节,无不折射出办学者的用心。启航学校的“掌舵人”,正是孩子们口中亲切称呼的“爱心爸爸”,祁东启航学校校长陈亮伟。

“我在孩子身上都能看见自己小时候的影子。”陈亮伟出身于祁东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自他小学3年级起,就去了广州打工;5年级时,他就在老家隔壁的镇上,开启了寄宿读书生活,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他上大学。

在长辈们看来,小时候的陈亮伟文质彬彬,是个懂事的孩子,但只有他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性格内向,渴望父母的关爱,碰到问题,想让别人了解,却不知道怎么开口。

陈亮伟回忆,“每年暑假,有不少同龄的孩子从城里回到老家,他们既会唱歌,又会跳舞,可我什么都不会,那时觉得很自卑。我记得有一次,有个城里的孩子,送给我几块水果形状的橡皮擦,有水果香,我从来没见过,直接咬了一口,被大家笑了好一阵。每当听他们说起城里的故事,我都十分向往,渴望有一天,能走出农村,到城里去看看”。

如今,陈亮伟跃出“农门”,在大城市里成就了一番事业后,又选择回到家乡,将10多年打拼的积蓄,全部投入农村教育。陈亮伟说,“我想把我小时候的成长缺失融入办学。希望能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吃好、住好、学好,在保证他们文化成绩的同时,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学生食堂内,孩子们正在开心地用餐。

启航学校为了保证学生每一餐食材的新鲜,不仅专门设有冷库,而且在每个宿舍装了空调,通了热水,还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核心素养打造,开设了合唱团、葫芦丝、手风琴、书法、国画、中国舞等20余门特色课。

从大学开始,陈亮伟就开始关注留守儿童群体,一直渴望真正为他们做点事情。在20岁生日时,陈亮伟向全班同学说出了他的人生规划,许下了“三个15年”的愿望。如今陈亮伟正全力奔跑在“第二个15年”的人生道路上。为了弥补小时候自己心中的遗憾,他将多年的心血与真挚的情怀,倾注到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中,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晴空。他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青春之歌:奉献

师者,为大爱者也。

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虽然能给予留守儿童物质上的补偿,但在教育、监护方面的缺失,却成为了许多留守儿童内心深处的一道伤疤。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与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纽带变得松弛。

生活部主任陈小花,和同事们现在做的,就是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结构、个性特征和多样需求,提供贴心的生活服务,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尽力抚平他们心中的那些伤痕。

▲洗衣老师正在晾晒洗好的衣服。

“学生生活服务这块,我们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和洗衣老师。生活老师和学生们住在一起,照顾孩子们的日常起居生活。此外,生活老师里,还包含6名夜班老师。夜班老师负责深夜查房,一般从晚上10点半开始,每隔几个小时查一次房,给孩子们盖被子,处理突发生病情况……”陈小花介绍,洗衣老师有5人。学生除了内衣裤、袜子外,所有的衣服都帮忙洗,孩子们的外套、白色衣服是洗衣老师用手刷,并进行消毒。学校里还专门设有送衣处、领衣处,一个宿舍一个筐,筐上标有宿舍号码。学生们只要在洗衣本上进行登记,第二天,便能取走干净的衣服。

如今工作得心应手的陈小花,谁承想,几年前,她还在广东中山的一家电子厂打工。那时,因为家里没人照顾孩子,她把孩子带到了中山读书,一年才回村一次,在外面既要打工,又要照顾孩子,过得十分辛苦、吃力。

2016年,得知启航学校在村里成立了,了解了学校的情况后,陈小花便和老公应聘,加入到了这支关爱留守儿童的师资队伍中。“现在既能照顾、陪伴孩子,又能就近上班,我老公也在学校做行政,我们小家庭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陈小花坦言,“如今,觉得自己正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每天和这些孩子接触,感觉他们都变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样。只要看到这些孩子,自己就觉得很踏实、很开心”。

教育之歌:关爱

▲位于大山深处的祁东启航学校。

大山里的天籁童声,守护留守儿童梦想的园丁故事,跨越地域的教育接力……祁东启航学校只是衡阳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中国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群体中,还有许多孩子正掰着手指数着父母回家的归期,与爷爷奶奶守着农屋,在孤独寂寞中变得行为孤僻、性格内向……他们需要物质资助,更需要心理辅导、精神抚慰。

衡阳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程少平表示,祁东启航学校的留守儿童合唱团是一次很好的探索,留下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本。衡阳目前共有留守儿童87705人,为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衡阳市出台了《全市青少年教育齐抓共管实施方案》,搭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共育平台,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在程少平看来,关爱留守儿童,应该围绕守住一条人身安全线、划定一条工作基准线、畅通一条亲情联系线、挖掘一条兴趣发展线四个方向发力。对于学校来说,面向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要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留守儿童中,学困生的比例也是偏高的,学校一定不能用“应试”的眼光去评判、限制他们。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挖掘他们的潜力,及时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学校里收获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启航学校内,教学楼上的“知识改变命运”黄色大字十分醒目。

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抽象的群体,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小宇宙”,只有通过丰富多元的教育形式,打开他们的心门,给予他们渴望的“精准关爱”,才能抚平流动时代的家庭之伤、社会之痛。

夕阳西下,启航学校的校园里传来孩子们清脆响亮的读书声,这里孕育着祁东1000多名留守儿童的梦想,点亮的是许多家庭“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7/08/760575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