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万传文 记者 王义正 澧县报道
码头铺镇龙洞峪村位于常德澧县西北边陲,离县城75公里,没有国、省、县道贯穿其境,交通不便,地处偏远。
这个位置十分偏僻的村子,曾因村支书贪污而蒙尘,因为基层治理的混乱而发展滞后。2018年11月5日,该村原党总支书记刘姻文因犯贪污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追缴违法所得56.55万元上交国库。
如今,这里已是山清水秀,环境宜居,高效产业如雨后春笋,党风政风民风焕然一新,以案促改上演一场变形记,乡村振兴新图景正逐步展开……
公开晒账,干部重获信任
“咱们村有2100多人,是省级贫困村。这些年项目多,资金多,以前村里没有制约监督机制,任性的刘姻文咎由自取。现在好了,不仅‘三湘e监督’助力,而且每个月在村部张贴各种收入支出事由、明细。”
离村部约200米处有一家小卖部,平时大伙儿三五成群喜欢在他店里坐坐。说到村务晒账,快人快语的汪大伯直言不讳。
村会计黄晶晶介绍,村务大小事“四议两公开”,每一笔支出,必须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3名成员集体审核,大到村里工程项目预决算,小到一次笔墨纸张等几十元耗材。当然,村民更重要的是关注村干部是否“揩油”。
“像陈书记这样清白的干部我们一百个拥护!” 当了多年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刘睦义感慨不已,去年,驻村第一书记陈尊辉(负责全面工作)只报销差旅费等所有开支3060元,而该村全年争取项目资金118万余元。
2014年—2017年,前任村支书刘姻文却以“争资引项”为幌子,把188.5万元项目资金中的56.55万元揣入自己口袋。鲜明的对比,让群众感受强烈。
遗留问题,正在云淡风轻
“违反法律法规,套取部分农户危改资金22.18万元用于幸福园建设。”这是刘姻文严重违纪违法事实的一部分。而这个面子工程,换来的却是人去楼空,没有一个五保户享用幸福园。低保户黄仕银就是被套取对象之一,事发于2016年。
“决不能让黄仕银和年近8旬的母亲住在危房里,刘姻文留下的问题必须逐步解决。”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形成一致意见。2019年初,村里筹资为黄仕银进行房屋维修改造。不久,母子俩人终于住进70多平方米修缮一新的房子里。
4组村民房屋大多傍山而建,100多亩农作物种在一河之隔的对面山脚下。多年以来,肩挑手提趟水而过,很不安全。
“必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2018年4月,从陈尊辉主持工作以来,致力把争取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当年11月上旬,4组修建的一座便民桥竣工了,10多户村民在竣工那天自发燃起鞭炮,村民夏秋香还自掏腰包请施工队伍和部分村民打“牙祭”以示庆贺,爽朗的笑声弥漫整个农家小院。
“随着一个个遗留问题的解决,往日越级上访情况没有了。取而代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带头值班值守卡口,群防群控。洪灾来临时,水库、堰塘等关键地段,党员示范岗挂牌承包,随时出现在一线,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镇纪委书记邹涛介绍,刘姻文案发生后,我们把处分决定“一张纸”变成警示教育“一堂课”,着力强化干部作风建设。
产业发展,村民腰包更鼓
人心齐,泰山移。村支两委凝心聚力,谋划龙洞峪的未来。而基础设施提质换挡,也迎来了该村产业发展的春天。
2组村民刘金州是种植中草药的“老把式”。然而,在2018年以前,一直是小打小闹种了10多亩,不成气候。期间,也曾找过村支两委多次,可前任村支书刘姻文对支持大户产业发展并不积极。
这两年,刘金州流转土地70多亩,种上了白芨、玉竹等中药材,去年纯收入30多万元。目前,全村在他的带领下,发展中药材种植140亩。
对贫困户产业发展,村里采取以奖代补的“硬核”举措,你养蜂,就送你蜂箱;你种药材,就送你肥料;你栽果树,就送你苗子。7组贫困户罗先义享受了村里的一揽子优惠政策,栽种玉竹、柿子、蜜柚,养了一头母猪,去年收入6万多元,正在向小康水平进发。
“目前,我们村有93户种植茶叶141.7亩,56户养土蜂315箱,还有一些从事小型养殖的,144名贫困劳力实现了就业,全村形成了“一村多品”的产业发展格局,95户贫困户已脱贫90户285人,今年可如期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去年“七一”荣获常德市优秀共产党员的陈尊辉介绍情况时如数家珍,信心满满。
来源:红网
作者:万传文 王义正
编辑:彭笑予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