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乡:贫瘠土地开出了“小康”之花

来源:红网 作者:邬艳 周杰 编辑:张雨豪 2020-07-31 09:02:18
时刻新闻
—分享—

高华农业水果基地内,贫困群众正在对采摘下来的黄桃分拣打包,在这里她们能赚80元一天。邬艳 摄

红网时刻7月31日讯(宁乡站记者 邬艳 周杰)从宁乡城区出发,蜿蜒50余公里,才来到流沙河镇大田方村。初见大田方村,映入眼间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美不胜收,仿若世外桃源之地,让人根本不能与省定贫困村联系起来。

交通不便,山多田少,再加上土地贫瘠,除了外出务工就是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2014年大田方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村集体经济为零;6年时间过去了,强有力的产业扶贫政策,让整个村的年人均收入提到了65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更是达到了15万元以上,顺利摘脱“贫帽”,“小康”之花正含苞待放。

贫困户不贫苦

在大田方村高华农业水果基地,贫困户尹水平、尹玉连两人正在黄桃园内结伴摘黄桃。

“我2月份就开始过来做事了,现在已经做了4个月了,你呢?”在摘桃间隙,尹水平问尹玉连。

“我之前家里有事没有过来,才来半个月。”

“这里做事80元一天,那你也赚了1200多元啦,不要着急呢,后面天天有事做。”

尹水平快60岁了,丈夫两年前过世后,她就一直在水果基地做事,每年都能赚一万多元。“摘完桃后,就是施肥、砍枝、除草……反正一年四季都有事做,只要有时间就可以过来。”尹水平告诉记者,能在家门口找到这样的工作,真的非常满足,只希望以后每年都能够过来做事。

“水果基地现在有40多名贫困群众在做事,今年发放的工资超过50万元。”高华农业水果基地负责人刘明飞如是说。

“大田方村要脱贫,要致富,只有发展产业、增加就业,没有第二条更好的路走。”驻大田方村第一书记谢金龙初到这里,就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从2015年开始,他就一直在为更好地发展产业,助贫困户脱贫,让大田方村摘掉省定贫困村的“贫帽”而奋斗。

贫困群众胡福良,在谢金龙的鼓励下,从2015年开始发展庭院经济,养猪、养牛、养蜂,什么赚钱养什么。除此之外,胡福良和老伴还在水果基地做事,如今一家六口的年均收入已在万元以上,顺利脱贫。

“截至2019年年底,我村贫困户246户910人已脱贫,只剩下1户1人今年脱贫。”谢金龙笑着告诉记者,来大田方村的时候,村上无实体经济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村民收入又很低,心里虽然想着要帮他们脱贫,但真的没底;如今,村上修起了水泥路,建起了水果基地、扶贫车间,村民的收入多了,笑容更多了。

产品不再愁卖

“贫困户的农特产品,水果基地的水果都卖出去了,钱到了贫困户的手中。”为了让每一份付出都变成回报,真正解决农特产品的销路,7月28日,谢金龙组织举行了大田方村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微消费暨水果开园活动,集中了宁乡市工信局、长沙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理委员会等3个帮扶单位的优质资源,来强势推介大田方村的产品。

“这里的农业产品品质很好,又便宜,比市场上买的好多了。”在产业扶贫微消费现场,市民刘先生不仅购买了水果,还在现场开设的扶贫集市上购买了干蘑菇等农特产品,他表示,好东西就是要买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

“今天的东西卖得很好,今天带了4斤干豆角过来,被一个人买走了。”拿着卖干豆角的100元钱,来自大田方村一组的贫困群众黄枚香笑得眯起了眼睛,除了干豆角,她准备的红薯粉、干刀豆丝等都卖的非常好,“这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呀!”

当谈及举行产业扶贫微消费活动的初衷,谢金龙说,这是未雨绸缪,“今年我们果园的水果产量在7万斤左右,黄桃4万斤,黄金李、法国香梨都在1.5万斤的样子,数量不大不愁卖,但从2021年开始,果园的果树会逐步进入丰产期,到时候产量就是翻一番,甚至翻两番、三番,必须提前找好销路。”

线上、线下一起联动,将大田方村的水果以及各类农特产品推销出去,让其全民皆知,是谢金龙的心愿,更是大田方村所有村民的心愿。

来源:红网

作者:邬艳 周杰

编辑:张雨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7/30/779528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