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镇强力实施产业扶贫,贫困户在茶厂有事做,田里有收成,家里养的鸡有销路,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图为金井茶园。 章帝 摄
红网时刻8月5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任凭 彭帅)山路弯弯,翠色入画。
走进长沙县金井镇,刚通过验收的“首厕”整洁卫生,水泥路连组到户,“再生稻”涨势喜人,稻花鱼供不应求,绵延数公里的茶园清香扑鼻……
夏入三伏天似火。蒲塘村村民饶永红的日子更红火,忙起来两脚不沾地。在茶厂,他是熟练的帮工,锄草护园劲头足;在村上,他是党小组组长,更是养殖好手,一人能揽几份工。
“我是党员,也是家里顶梁柱,趁年轻,多干点!”很难想象,这竟是一个曾经远近闻名的“懒汉”说出来的话。
“不再是‘等、靠、要’,而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当然不一样!”金井镇党政负责人说,“以前都说金井山高路远发展难,但只要路走对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发展不怕难。”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金井镇,靠着党建引领,干部群众都有着这样一股子奔小康的劲头。
“走心”帮扶“懒汉”有了新奔头
“茶厂有事做,田里有收成,家里养的鸡有销路,比打工强多了。”说起当下的生活,饶永红眼里闪着光,“感谢党组织,我的生活终于有了新奔头。”
饶永红的母亲年过七旬,身体不好,自己患有慢性病,孩子年幼待抚养,妻子提出离婚……几年前,饶永红的生活突然停摆。看着家里的一老一小,“出去闯的那股劲儿消失了。”他说,“反正打工也赚不了几个钱。”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但扶贫从来不是养“懒汉”。看着饶永红一天天消沉下去,蒲塘村党总支书记杨莽带队上门做工作。
“要让无法离家、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户,能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杨莽说。
“你才40出头,好日子还没开始过,就放弃了怎么行?你还是党员呐!”
“村里也有产业,不如就近做点事,老人孩子也有个依靠。”
几次三番“掏心窝”,饶永红终于心动了。
两年前,他在金井茶厂找到一份新工作,每年可领工资一万多元,“工作时间灵活,不用每天去,还能照顾家里。”饶永红还利用家中闲置山林搞起了副业,去年养鸡80多只,带来8000多元收入。
得益于危房改造惠民政策,饶永红还告别了原来居住的危房,住进新房。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16年,饶永红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以前靠吃低保,现在靠双手,日子越过越有底气!”
自2019年以来,金井镇通过实施“党建+企业+贫困户”“党建+合作社+贫困户”“党建+种植+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共计580户。在蒲塘村,越来越多像饶永红一样的老乡,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乡村“土专家”领跑特色产业
“生态大米这么好,稻花鱼也不错,为啥又养起了甲鱼?”
“单一农业哪有前途,复合农业才是小康希望。”长沙智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智勇侃侃而谈,“水产和稻田、荷塘之间营造了一种互惠关系,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农药不用打,经济收入高,还能开发旅游项目。”
湘丰村党员戴智勇的“致富经”,来自金井镇一期接一期的“学习班”。
镇党委通过各村(社区)党总支,采取集中学习、集中授课、经验交流等方式,抓好村务管理、农业技术、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培训,着力培养固大局、有能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田秀才”“土专家”,使村里不断冒出产业发展的领路人和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退伍回家的戴智勇就是其中的代表。如今他已流转土地500多亩,绿色有机稻米、稻香鱼、稻香虾、莲藕甲鱼纷纷成长为招牌,名气越来越大。
“等以后这里火了,吃上了旅游饭,好日子就真的不远了。”戴智勇说,目前基地也逐渐做成集生态种养、旅游休闲及农业科普为一体的农业企业,年产值已突破百万元。
戴智勇还定期为当地村民提供免费培训,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和再生稻种植技术,并安排当地村民到公司做事。去年,他的公司给当地农户支出的工资超过40万元。
2019年5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一行赴金井镇调研再生稻种植、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时,对戴智勇的生态基地表示充分肯定,并勉励他继续利用当前掌握的科学种养技术发展农业产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针对传统种植管理粗放、结构单一、农户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金井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主打特色农产品,鼓励大家都做新型职业农民。
目前,该镇的巨型稻、猕猴桃、茶叶种植、中药种植等产业,都成功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以戴智勇所在的湘丰村为例,仅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超过了100万元。
脱帽不脱政策 持续“造血”防返贫
“我们贫困户养的鸡8月就能出笼,你看看公司能不能帮着打开销售渠道?”
“帮着卖可以,但是长期合作,还得让老乡们再学学技术。”
办公室里,新沙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纬敏正和湘佳牧业公司负责人商量着如何持续“造血”。
虽然早在2018年底,新沙村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均已脱贫。但张纬敏从不闲着,“脱帽不脱政策,我们努力防止‘刚越线,又返贫’现象发生。”
张纬敏介绍,今年以来,他与支村两委及帮扶责任人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用好用活脱贫攻坚到户政策。紧盯“两业”扶贫的牛鼻子,提升产业扶贫覆盖率,让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帮扶。
2019年,新沙村通过委托长沙县广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为37户建档立卡户实施企业带动项目,由广吉农业向贫困户提供鸡、鸭、羊、牛、猪等家禽和无抗饲料、生物防治药物,确保所提供的家禽均通过检验检疫,负责全部技术指导并在贫困户自愿的前提下回收家禽,保证了贫困户的保底收益。
为解决帮扶干部精力不够、分身乏术的难题,金井镇还积极探索出一条“亲帮亲、邻帮邻”的扶贫路子,构建脱贫攻坚的“双保险”,以“调近水、解近渴”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最直接、最紧迫的生产生活困难。
通过推行党员联户“135”工作模式,金井镇给党员设岗定责,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写在纸上的“责任单”,变成扶贫实际行动的“助力器”。
截至目前,全镇村(社区)党员联系群众达14374余户,解决群众问题266个。
来源:红网
作者:任凭 彭帅
编辑:张雨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