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哲学里的湖南丨柔性引才:用“需求侧改革”带动人才流动的活水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刘经纶 2020-08-11 23:05:48
时刻新闻
—分享—

供给与需求,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才资源,同样概莫能外。

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才承担着将生产力转化为社会财富的重要作用,甚至影响着一个地方发展的未来。因此,需求者众,而供给却常常短缺。

对此,偏远的小城市或许有着更切身的感受。

就像醴陵,作为湖南的县级市,它既没有大城市的广阔平台,也没有省会城市的附加价值,只能眼睁睁看着不少醴陵籍人才在外地建设他乡,却不曾回头望一眼故乡。

这当然无可指摘,毕竟,“人往高处走”。在市场自由流动的活水之下,人才资源同样会在“无形的手”中自主选择去向。

但换个思路来看,自由流动,也意味着人才可以摆脱外在因素的限制。于是,一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创意,开始在醴陵市委组织部的脑海中成型。

▲ 湘雅乡情的专家教授联合在醴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

湘雅医院的邬玉辉教授,正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下,兼顾着醴陵与长沙。即便,代价是长达几年的“两头跑”,但她甘之如饴。

这便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在醴陵成功落地的关键:以柔引才。

邬玉辉是土生土长的醴陵人,也是资深的医卫专家。在医院见多了人情冷暖的她,深知外地人来长挂号、排队的求医之路,有着多少艰辛。

可没有机会回乡,她也无力改变家乡人两地奔波的无奈状态。

同她一样的,还有众多醴陵籍专家。这些医卫专家,对生养他们的醴陵,同样怀抱着拳拳之心。只是碍于种种现实因素,无法实现。

与之对应的,是醴陵市委苦于人才匮乏而无法提升医疗水平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方有情,一方有心,两方一拍即合。于是,一场“借才”的大幕火热开启。从前期的筹备,到先后3次组队前往院方沟通,醴陵全员发力,一个个打开现实层面的“绳结”。

2016年的6月,“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开启,醴陵籍的医卫专家,可以在不脱离单位的前提下,利用节假日回乡义诊。这个活动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工作地与家乡,也连接了个人的奋斗与乡情的回报。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余小河教授在醴陵市妇幼计生服务中心现场看诊。

找到回报家乡路径的邬玉辉,义无反顾地报了名。而她的背后,还站着更多的醴陵籍医卫人才。

当然,柔性引才,于引进的人才而言,是被某一个温情的细节打动;然而于引才的醴陵方面来说,要找到这个“温情的细节”,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如何寻找?做柔性引才中的“需求侧改革”。

正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人才的引进同样可以置于市场的角度充分考量,从需求出发,做出引才政策的相应改变。

简单来说,就像为专家解决人事关系、档案等的限制,或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专家亲属就业、医疗、教育等提供便利……瞄准人才的需求,便是“找到温情的细节”;满足人才需求,不拘一格,便是“需求侧改革”。

不同于硬性调节,这样的人才引进改革,从市场的角度出发,让人才的活水在适当的引导下自发地“回流”,相比于冷冰冰的硬性“借调”,更有了可持续的现实基础。

但难度同样增加,满足不同人才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引才手段,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更多的调研耐心。但能将“人往高处走”的劣势转化为“自由回流”的优势的醴陵,自然不会畏惧。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才在柔性的引导之下,成了生生不息的回流涌泉中,那一粒顺势而来的涓滴。

▲ 柔性引才,让醴瓷扬名海外

从农业农村、教育教学、文化艺术、医疗卫生,到陶瓷、花炮等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出现在了乡镇上的医院、学校、乡村;越来越多的人才资源开始为乡镇企业指导发展的路径。

“引不来、下不去”的难题,就这样在“无形之手”中,消解得至柔无声。

2019年,省委组织部将醴陵列为全省乡村振兴县市级柔性引才唯一试点单位。围绕“需求侧改革”的柔性引才策略,开始走上科学化的实践路径。

这双无形的柔性之手,从医疗卫生行业出发,一路拂过工业、文化、教育,将产业、资源、服务带去农村,带向基层。从一个点,到串成线,再到织就一个面,醴陵的柔性引才,逐渐覆盖整座城市的乡镇与基层。

正如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少峰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健全以需求导向、靶向实施、质量评估为重点的引才用才机制,推进以市场标准、柔性方式引才用才”,醴陵,用一步一步地调研走访、一个一个地柔情引进,换来了一座城市的人才资源蝶变,也趟出了一条可供复制推广的柔性引才之路。

这条路,也为当前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的助益。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曾说,要强化财政、金融、项目、人才、科技等方面政策支持,推动更多资源和力量向“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聚焦。

▲ 湖南农业大学蔬菜专家刘明月教授、省内生态循环农业专家黄仕叶等走进皓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指导生产。

以需求侧出发的柔性引才政策,能以情感的导向、市场的逻辑,自发汇聚人才聚焦于“贫中之贫”。破解了“引才用才”之困,就能带动更多的资源与力量,形成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进而形成强大的合力。

而这,正是湖南人才政策的一个缩影。

从“近者悦远者来”的引才政策,到铸才育才的环境塑造,各类人才正在湖南的优才氛围中“如鱼得水”,也正相应的,带动湖南的经济充分涌流。

不论是醴陵的“柔性引才”,抑或是三湘热土上无数奋斗着的人才、专家,他们的汇聚成团、发光发热,背后,正是湖南面对人才的“柔”字。

柔者,爱惜之心,爱护之意。以需求出发的柔,必将收获柔的供给。充分流动的人才活水,也正温柔地护航着湖南的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8/11/81152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