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解码澧县葡萄崛起之道①丨“葡萄大王”王先荣 三十年只为一粒葡萄

来源:红网 作者:黄 刚 编辑:姜珊 2020-08-16 08:36:27
时刻新闻
—分享—

e4870baa606c413a945157ad3efd1a30.jpeg

湖南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王先荣。(澧县葡萄办供图)

红网时刻记者 黄刚 澧县报道

“天高气爽地无边,沃野葡萄缀满天。”8月,葡萄成熟的季节。

澧县葡萄,不仅是澧县的一块金字招牌,更是澧县人引以为傲的一张名片。从1986年,种植“巨峰”系列葡萄开始,澧县葡萄开始了它的崛起之路。1996年,澧县开始引进“红地球”系列、2009年、澧县成功引进阳光玫瑰……

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的背后,是澧县葡萄人的艰苦奋斗与辛勤付出。如今,“澧县葡萄”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其种植规模大、品质好被消费者广泛认可,其葡萄栽培技术还被编成书在全省推广。

而有世界稻作之源美誉的澧县,本不产葡萄。葡萄的兴起源于一个人——王先荣,让葡萄在澧县“安了家”。葡萄大王王先荣更是成为了澧县葡萄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专访了湖南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王先荣。

“阳光玫瑰”,产品供不应求

微信图片_20200815101333.jpg

图为即将成熟的阳光玫瑰葡萄。

眼下正值“阳光玫瑰”葡萄即将成熟上市之际,记者走进地处湖南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葡萄长廊里挂满了晶莹剔透的葡萄,一串一串用袋子包裹了起来。在阳光照射下,黄绿耀眼,美丽绝伦,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现在还没到采摘的时候,估计要到8月10号左右。具体价格也还没出来……”采访中,王先荣时不时被电话打断,都是需要订购阳关玫瑰的经销商打过来的电话。

王先荣告诉记者,现在,澧县的“阳光玫瑰”葡萄知名度已经在全国叫响,消费者对这个口感非常认可。一大批客户都在等着澧县的阳光玫瑰发货。

王先荣说,“因为果实脆滑爽口,还有一丝清新的玫瑰香味,故得名‘阳光玫瑰’。它既是葡萄中无可媲美的美味,又是葡萄中的贵族,被称为葡萄中的‘爱马仕’。”王先荣介绍,当前,“阳光玫瑰”刚进入成熟期,具体售价还没出来,尽管其“身价”比普通葡萄高了许多,但依然供不应求。

“主要得益于澧县党委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王先荣说,对于葡萄产业的常抓不懈,澧县葡萄产业才会发展得这么好,“阳光玫瑰”才会获得市场的认可。

三十年求索,只为一粒葡萄

DSC_6097.JPG

湖南农康葡萄园挂满了葡萄。

说起王先荣,澧县葡萄人都认识,还被亲切地称为“葡萄大王”。他与葡萄的故事就是他一辈子的追求。

与葡萄结缘,要从1986年说起,当年,王先荣在四川峨眉偶然发现了巨峰葡萄。为了学习如何种植,他日夜“泡”在葡萄园,从育种、栽培、整枝修剪、病虫防治到采摘储藏都一丝不苟。1987年冬,从四川峨眉学习回来的王先荣带着2000株巨峰葡萄苗回到家乡。

“当我正准备大展拳脚时,却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王先荣说,主要是父母不认可,我们这祖祖辈辈都是种水稻、棉花的,你却来种葡萄。同时,周围的村民也是一副嘲笑的态度,认为他“不务正业”。

“眼见为实嘛,我看准了就会一直做下去。”于是,王先荣毫不动摇,认为种葡萄肯定会比种水稻、棉花强。就这样,王先荣在村里好说歹说的情况下,种了七亩巨峰葡萄,在他的细心看护下,当年葡萄开始挂果,当年就赚了几万块,成为村里的“万元户”。

1992年,尝到甜头的王先荣和5个农户,合伙将葡萄园扩大到二十多亩。当他干劲十足时,一位“不速之客”正悄然降临。“我还记得是1993年,萄园里出现了从未见过的黑痘病,我又没见过这种情况。”说起这次病灾,王先荣更是摸头不知脑,于是他辗转找到县植保站、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的专家,还是束手无策。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有人推荐他到湖南农业大学的石雪晖教授那里碰碰“运气”,功夫不负有心人,带着石雪晖教授传授的方案,最终成功治好了黑痘病,葡萄也取得了大丰收。

王先荣不甘安于现状,1998年,到沿海城市考察时发现,欧亚提子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就萌生出了在城头山自己种植的想法。回来时途径长沙,王先荣找到一位在中国南方葡萄界很有声望的前辈咨询,他告诉王先荣,南方种不出欧亚提子。王先荣偏偏“不信邪”,2000年,在澧县成功地种出欧亚提子,成功地打破了葡萄专家公认的我国南方不能种植欧亚提子的论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王先荣发现,单一的品种满足不了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2009年,他又成功引进阳光玫瑰。现在,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阳光玫瑰种植面积达3000亩,一般亩产优质葡萄2000公斤左右,阳光玫瑰已成为农康的主打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合作联社,让“澧县葡萄”走出去

微信图片_20200815101418.jpg

即将销往全国各地的澧县葡萄。

2020年年初,澧县成立了葡萄产业专业合作社联社,王先荣任联社理事长。王先荣告诉记者,联社规划用3年时间通过统一技术服务,建立专家指导体系,提高葡农种植水平和葡萄行业收入,力争产业规模达到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20万吨、年产值超20亿元,并将葡萄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让葡萄产业成为澧县优质高效的特色农业产业。

“我们采取‘六统一’模式,即统一提供种苗、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品牌包装、统一组织销售,保证了高效运营。”王先荣说,成立联社之后,技术、销售都不用自己操心,更能起到协调统筹全县葡萄产业发展的带头作用。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合作社还狠抓了技术服务,投资120多万元建立了产品检测室。成立了一支50余人的技术员队伍,这些人都是从成员中遴选,技术过硬,经验丰富。技术人员实行划片分户,接到成员电话后,三天内必须赶到田间地头。服务完后,成员会填写一张服务卡片,对服务进行评价,合作社还要进行电话回访,有3次不满意的,该技术人员就得换岗。

除了普通的技术服务,合作社还提供包产技术服务,就是为成员制定全套技术方案,承诺达到一定的产量,否则给予赔偿。“但到目前为止,还没出现违约赔偿情况。”王先荣告诉记者,技术人员的收入与服务量和质量挂钩,目前平均每人每年收入约15万元,最高的能达到50万元,有动力、有能力做好整个合作社葡萄种植的技术保障。

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销售渠道。为了保证产品的销售,合作联社还建立了销售信息平台,对成员种植面积、产量等建立数据库,结合市场情况安排销售。成员要销售葡萄,只需一个电话,合作社就会对下果时间、装箱、装车等做出具体安排。

来源:红网

作者:黄 刚

编辑:姜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8/16/81764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