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看凤凰县山江镇凉灯村,苗寨“挂”在山间,山路凿在悬崖上。以前由于交通不畅,这个村子几乎与世隔绝。2017年,连通外界的水泥公路修通了,凉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独特优势慢慢凸显出来,产业越做越兴旺,乡亲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幸福。
“凉灯”在苗语里的意思是:老鹰落脚的地方。村口这棵1020岁的紫薇树,默默注视着古村的变迁。
凉灯水清澈、米富硒、空气纯净,酿出的黄酒就像透明的琥珀,入口绵柔、回味悠长。2018年底,这家酿酒厂入驻凉灯,村里有十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在建的包装车间9月份投入使用后,还能再解决五十多人就业。
凤凰县凉灯村村民 龙七清:一个月有三千块钱,可以迈开大步走向小康了。
除了上班赚工钱,村民们自家田里种的优质糯米,也全都被酒厂高价收购。如今,村里种了270亩糯米地,产粮专供酒厂酿酒用。
凤凰县丰昱酒业有限公司厂长 曾德全:我们收他们的糯谷三块钱一斤,他们卖别人就是一块多钱一斤。
村里还从县里请来农业专家,指导大伙儿开展绿色高效种植,不仅糯米的品质提高了,亩产也比原来翻了两三番。
凤凰县凉灯村村支书 吴求金:技术是最好的了,每一个技术都能指导你一生的梦想,没有技术你怎么想。
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几年前村支书吴求金想都不敢想。多年贫困闭塞,让村里的年轻人几乎全都外出打工了,他也不例外。求金、求金,这个名字里,饱含着家里对于脱贫的渴望。2005年,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牵挂,他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回到村里参选新一任村支书。可当得知自己真当选时,他却嚎啕大哭。
凤凰县凉灯村村支书 吴求金:我哭了半天,哭我自己能力有限,我吓死了,真正搞凉灯村,要怎么搞呀?我暂时不承认,我暂时试一下。
吴求金这一试就是15年。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求上级部门支持村里修路。资金不足,他发动全村老少投工投劳;石材不够,他带着乡亲们直接从悬崖峭壁上凿。
凤凰县凉灯村村支书 吴求金:两个人一般抬都是两百多斤,我体重是75公斤,那我可以自己挑75公斤的重量。
要修路,难免会占田。村民龙正云家的田刚好在这条进村公路上,需要被征用。
凤凰县凉灯村村民 龙正云:我们一共就两亩田,修路占一亩,我们吃什么呀?
凉灯村有尚武的传统,龙正云是州级苗族武术传承人,在村里很有威望。村支两委开会决定,请他来做让田修路的带头人。
凤凰县凉灯村村支书 吴求金:组织需要你,党需要你,你该支持工作支持工作,(他说)同意啊,搞了,搞了就好了,大家都欢迎,全村就通车了。
18.3公里的进村公路,在政府的支持和村民的努力下,你家修几十米,他家修几十米,从没有路到砂石路,再到水泥路,修了整整十年。仅2017年硬化路面,政府就投入了1000多万元。到镇上,原本要走3个小时,翻过一座山才能到达,如今开车只需要20分钟。
凤凰县凉灯村村民 龙正云:原来有好多人要跟我学武术,但是没通车,他们也不敢来,现在通车了,星期六星期天他们也来(学武)。
修路最缺钱的时候,曾有商家找上门来,想要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买走村里的古树,都被吴求金拒绝了。他说,这126棵古树是凉灯人乡愁的一部分,要好好守护。
凤凰县凉灯村村支书 吴求金:这是我们历史留下的,必须要保护。我们下一代,祖祖辈辈都有个留念在这里。
路通了,凉灯村的青山绿水和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吸引来很多游客,不少凉灯人回老家发展乡村旅游。但早些年个别村民修的水泥楼房,显得与村庄有些格格不入。村秘书王如金的家,是当时全村最好的房子,为了不破坏古村落的全貌,更好地留住“乡愁”,他带头第一个把房子拆掉了。
凤凰县凉灯村村秘书 王如金:(村民们说)我们楼房在寨子里组里不能建了,王如金那个现在他拆掉了,我们团结一致,把凉灯村的传统村落家家户户要保持好。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2018年,进村公路装了护栏;2019年初,自来水通到村民家里,如今,村里的网络也开通了。今年底,凉灯村将实现整体脱贫。
村口的那颗千年紫薇树,深情地守护着一天天变得更美的凉灯,也见证着漂泊在外的村民们回到美丽的故乡。
凤凰县凉灯村村支书 吴求金:我的梦想是希望(村里产业)越搞越大,把凉灯所有的村民全部带回来。我相信我们凉灯会越来越好的。
本台短评《脱贫不脱乡愁》:
在高山之巅的凉灯村,乡愁就是村口那棵树龄千年的紫薇树,是苗寨特有的青瓦老屋,是那一口清爽甘甜、回味悠长的米酒。那里面蕴藏着凉灯人的情感。在发展产业、走向富裕的过程中,需要盘活这些土生土长的文化资源,让乡村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承载历史记忆、勾连文化脉络和传播文化价值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我们把乡村建设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脱贫攻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工程,也是重拾乡愁、重塑中国乡土文明的重要契机。
来源:红网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