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县:扶贫产业“金钥匙”撬开村民“贫困锁”

来源:星沙时报 作者:陈盼 编辑:吴思静 2020-09-16 16:40:08
时刻新闻
—分享—

开慧村新村部建筑外形左圆右方,像一把钥匙,朱有志笑着说:“那是打开村集体经济的钥匙。” 陈盼 摄

从星沙城区驾车出发,沿京港澳高速行驶四十分钟左右,就到了“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之一的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

夏末秋初,村庄里花红绿柳,笔直的乡村公路上,不时有公交车、旅游大巴穿行。公路两旁,是整齐靓丽的民居、人气颇旺的农家乐、水果采摘基地等,一派富饶、美丽的新农村景象。很难想到,这个曾经是一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省级贫困村。

开慧村是毛泽东的伴侣、革命烈士杨开慧的故乡,环境优美。曾经,粮食产业是村里的主导产业,村民们主要依靠种田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基本没有二三产业,经济基础薄弱。全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有63个村民小组、6861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88人。

村民如何富?在省社科院原院长、开慧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朱有志看来,“村民致富离不开土地生金,但不能靠卖土地一夜暴富”。经过一代代开慧人的摸索,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逐渐清晰:深挖红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开慧村不断探索集体经济的“五元回馈”新机制,2014年,村里成立土地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引进现代农业企业“扎下根”,并启动一系列高效种植、养殖项目,让土地生金。随后,该村陆续成立了水稻、水果、蔬菜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搞生产、闯市场,努力让村民富起来。

村民刘跃赛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2012年,刘跃赛自主创业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小水果。农业生产没有技术寸步难行,开慧村党总支积极牵线搭桥,联系到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并与合作社建立长期帮扶指导关系,帮助合作社发展步入正轨。目前合作社种植的五个葡萄品种全部获得湖南省葡萄鉴品金奖。

“致富不能忘乡亲,合作社积极开展产业扶贫,要让大家一起奔小康。”说起未来发展,刘跃赛干劲十足。

2019年,开慧村新村部顺利落成。村部建筑外形左圆右方,像一把钥匙,朱有志笑着说:“那是打开村集体经济的钥匙。”

有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金钥匙,开慧村的发展变化看得见。

近年来,村里先后完成村办幼儿园建设,拉通3.8公里开慧大道,引进孩真有趣公司、光伏项目、研创中心等项目,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完整产业链。目前,该村流转土地超过2000亩。

发展还不止这些。生产“开慧”牌湘绣、果酒、红薯干,形成当地旅游商品系列;开发猕猴桃、葡萄、蓝莓采摘观光体验游;招商引资,拓展种养业升值空间……2020年,开慧村村集体收入预计可突破一百万元。

扶贫成效好不好,不仅看数据变化,更要看民心向背。

在村扶贫专干的引领下,记者走进开慧村新屋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顶元家。

72岁的陈顶元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他的儿子、儿媳均为四级智力残疾,还有8岁的孙女需要抚养,家庭一度陷入贫困。近年来,转机出现。2019年5月,村上的扶贫专干为陈顶元介绍了产业扶贫项目,并牵来了一头“扶贫牛”,经过细心饲养,如今这头母牛也已怀上了小牛犊,长大些又能卖六七千块钱。

“国家政策支持,镇村扶贫干部三天两头来家里帮忙‘想法子’,生活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如今,陈顶元的儿子在星沙城区上班,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家庭变迁折射的是村子里点滴民生改变。在开慧村,类似的扶贫故事不胜枚举。

据介绍,下一步,开慧村将持续把“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将本土产业与一村一户的发展融和起来,探索出更多适合本村发展的特色产业。(星沙时报记者 陈盼)

来源:星沙时报

作者:陈盼

编辑:吴思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