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表助力脱贫收官|杜美霜:用常德花鼓戏精彩讲述扶贫感人故事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李丽璇 编辑:高芹 2020-10-14 16:35:42
时刻新闻
—分享—

图1_副本.jpg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德鼎城花鼓戏保护中心副主任、常德丝弦艺术团副团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花鼓戏国家级传承人杜美霜。

红网时刻记者 吴公然 实习生 李丽璇 长沙报道

“七里坳,七里坳,千年的流水石板桥,客人来了不问路,百年的樟树几丈高……”

从9月1日开始,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德鼎城花鼓戏保护中心副主任、常德丝弦艺术团副团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花鼓戏国家级传承人杜美霜几乎每天都是在排练常德花鼓戏《七里坳》中度过的。

一个半月来,杜美霜和花鼓戏剧团成员们在排练中反复雕琢每个表演动作、唱腔以及每个舞台场景。每一次的大汗淋漓、气喘吁吁都是为了能在10月下旬为观众们奉献出精彩绝伦的扶贫大戏。

由常德市鼎城区文旅广体局牵头打造的《七里坳》,取材于火热的脱贫攻坚战场,不管是戏中人物还是情节,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杜美霜告诉红网时刻记者,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作为一名文艺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有责任和义务演好它,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讲好扶贫感人故事。

图2_副本.jpg

常德花鼓戏《七里坳》排练现场。

常德花鼓戏精彩讲述扶贫感人故事

“不听劝告,你太任性,固执己见,你一意孤行啦……”记者探班时看到,戏开场不久,便是女一号蓝桂英(杜美霜饰)想把下乡扶贫的丈夫易耕经喊回去,因为家里正忙着搞拆迁。可易耕经没有回头,他决心带领七里坳乡亲脱贫致富。

易耕经下乡既没带资金,也没带村民们期盼的生活物资,带的只是一些草莓技术资料。颇感失望的村民对易耕经大泼冷水,认为在世代种水稻的七里坳种草莓,水土不合,成功概率低,劝易耕经要慎重,毕竟这是牵扯全村的大事。

易耕经解释,自己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做足了功课,经过了科学调查和考证,得出草莓适合在七里坳村种植的结论。同时鼓励村民摒弃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大胆创新创业,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围绕草莓种植,《七里坳》中有大量戏剧冲突。比如,易耕经把家里拆迁款拿出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与妻子的冲突;与不配合草莓生产的村民产生的冲突;因残留物不达标终止草莓购销合同与等着分红的村民的冲突。

面临扶贫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一根筋”的易耕经没有退缩,闯过了一个个难关,最终获得村民、妻子的理解和配合,走出一条脱贫增收之路。

杜美霜说,整部戏共有20多个演员参与,不管角色大小都十分卖力,大家用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演好自己的角色,讲好扶贫故事,向社会传递扶贫正能量。

图3_副本.jpg

舞台上的杜美霜。

三年三大步快速提升代表履职本领

常言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自从2018年担起了全国人大代表这个角色,杜美霜的人生大戏中加入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厚重。她通过学习加强法律法规、深入基层调研、代表视察等活动,增强履职本领,为百姓脱贫贡献代表力量。

2018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杜美霜提出摆脱“人穷志短”需“精神扶贫”,建议组织和发动宣传文化部门及团体多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实施“扶志”活动,增强脱贫的内生力。该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捐建学习阵地和文化活动场所、开展送文化宣传活动、建设群众文艺团体等举措逐步在贫困地区普及起来。

2019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杜美霜进一步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议出台政策鼓励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件建议得到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和办理。截至2019年底,83%的县(市、区)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86%的行政村(社区)建成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能有效满足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扶志扶智的重要作用。

在2020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杜美霜提交了应增评正高职称、加强全国县级专业剧团发展的若干建议,旨在解决县级剧团没有正高职称(一级演员)、留不住人才的问题,以激活文艺战线基层细胞,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目前,文化和旅游部正在研究此事,将在县级专业剧团增评正高职称,争取今年落实到位。

从2018年全国两会的3件建议到今年全国两会的7件建议,在代表履职舞台上,杜美霜用一年一大步的优异表现,赢得百姓认可。今年,她将把《七里坳》花鼓戏演出全国人大代表的风采,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油鼓劲。

图4_副本.jpg

杜美霜在基层调研。

从艺40年赢得“德艺双馨”口碑

杜美霜14岁与戏结缘,从艺40年来,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用专业与爱心赢得“德艺双馨”口碑,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大奖。

1965年,杜美霜出生在桃源县一个农民家庭。因缘巧合,14岁那年,她加入了来家乡演戏的戏班子,并靠着勤奋与天赋,逐渐成为戏班子的名角。

后来,杜美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常德鼎城花鼓戏剧团,一呆就是34年。在剧团,她迅速成为“台柱子”。1986年,她领唱的《嘻队长》演进了中南海。1994年,她获得全国“映山红”戏剧节优秀演员奖。

之后,杜美霜一发不可收,先后10多次获得文化部及省级嘉奖,她的金嗓子常常为常德丝弦艺术团摘金夺银:1997年,常德丝弦《待挂金匾》获文化部金奖;2002年,她主唱的常德丝弦《生在潇湘多自豪》获第四届中国曲艺节一等奖;2005年,她主唱的常德丝弦《枕头风》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曲艺节牡丹奖。

2006年,杜美霜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花鼓戏省级传承人;2018年,她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花鼓戏国家级传承人。她还出版了200多万字的《常德花鼓戏集成》。

为了让花鼓戏与丝弦走进寻常百姓家,她主动担任“常德丝弦进校园”活动的专职老师。同时带领剧团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展100多场文化下乡演出。

戏剧已融入生命的杜美霜决心将常德花鼓戏、常德丝弦传承下去,为戏剧奉献终生,让艺术发扬光大,造福于民。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李丽璇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10/14/84846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