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美的答卷——衡阳市珠晖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来源:珠晖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唐兰荣 编辑:张梦婷 2020-10-26 15:40:11
时刻新闻
—分享—

IMG_20200503_103622.jpg

珠晖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心打造了茶山坳、双水湾两个3A级景区。

PB4A78231.jpg

珠晖区消费扶贫上线260余个品种,累计销售农副产品2400万元。

PB4A79331.jpg

贫困户在葡萄基地务工。

PB4A94971.jpg

珠晖区为全区住房无保障对象实施危房改造281户,贫困群众住上了舒心、放心、安心的房子。

微信图片_202005211617471.jpg

珠晖区开展了35场“春风行动”,共有2213家用人单位提供家政服务、餐饮娱乐等2412个种类38558个就业岗位。

微信图片_202006160851481.jpg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湖南行(衡阳珠晖站)媒体采访团走进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

这是历史的答卷!七年间,5个省级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3226名贫困户脱贫,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0.187%下降至0.07%,珠晖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时代答卷。

这是庄严的承诺!七年间,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区之力、聚全区之智,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坚决完成对43万珠晖人民的庄严承诺。

这是崭新的起点!七年间,区委、区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以“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怎么退”为工作遵循,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踏上新的征程。

条党建引领攻坚路径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战役,是党的“三农”政策在农村的集中体现,是对基层党建工作成效和党员干部作风的现实检验。用政策的“刚”、干部的“柔”、社会的“力”铺好脱贫“高速路”。

珠晖区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为统揽,紧扣“基层党组织”这一核心,“扶贫工作队”这一关键,“党员示范性”这一重点,“社会扶贫网”这一平台,不断强化组织引领功能,全区所有县级领导联点包村,33个驻(联)村帮扶工作队、53个联点单位573名干部全部帮扶入户,扎实开展了“三走访、三签字”及“六个一”活动。珠晖区委书记刘桢干表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既是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硬仗,没有任何价钱可讲,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当好答卷人!

领导力抓、部门细帮、干部实干,进农家、说农话、干农活、晓农事、暖农心,从城区到乡村,看得见的是风景、摸得着的是幸福、载得动的是梦想。

一次全参与的齐心会战

最嘹亮的号角吹响,最艰难的冲锋开始。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强化调度,到33个帮扶工作队成立;从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产业包扶、政府包底“四包”脱贫工作法,到53个区直单位与有贫困人口的村定点结对,573名干部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脱贫攻坚思想共识和工作合力空前凝聚。珠晖区委副书记、区长魏中发表示,全区县级领导干部分别担任了推进具体工作的“队长”,按照冲在最前线,干在第一线的工作要求,把各方力量,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汇聚最澎湃的脱贫攻坚合力。

工作“热起来”,队伍“强起来”,干部“动起来”,底气“足起来”,在希望的田野上,还活跃着一支支特殊的扶贫队伍——珠晖区党政代表团赴花垣县石栏镇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结下了深厚的“珠花”友谊,各级“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衡阳群众“我为扶贫攻坚出份力”,各类帮扶力量源源不断,一双双温暖有力的手与皲裂柔弱的手,紧握到一起……

一场开拓创新的探索实践

拔“穷根”、摘穷帽,不仅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更要有探索革新的勇气。

在全市首创“支部联支部、党员联到户”的“双联”工作载体,53个区直后盾单位党组织与33个有脱贫任务的村(社区)党组织成立了33个“双联”临时党支部,1033名机关和乡村党员分别结对帮扶“四类对象”,监测致贫返贫动态。

在全市首推精准健康扶贫,累计救助贫困住院患者3863人次,报销医药费1724万余元。投资建设和改造村卫生室17个,本土化培养乡村医生10人。

在全市率先推出人文化关怀、个性化服务的“两化”救助理念,实现了六大类人群救助“对象全覆盖,服务全方位”,涵盖了687名特殊困难群体服务对象,社工、“衡阳群众”日常走访和监测跟踪管理对象1028人,服务工时达17063小时,经验在全省推介。

脱贫攻坚不仅需要物资帮扶,还需要精神帮扶。珠晖区把“富脑袋”摆在与“富口袋”同样重要的位置,开展“扶志、扶德、扶智、扶勤、扶能”的“五扶”精神脱贫法,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村大舞台等阵地建设。同时,开展珠晖好人、脱贫之星等评选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强自立等美德,增强致富内生动力。

一幅遍地花开的产业图景

金秋之珠晖,满目丰收喜悦;脱贫之战场,处处火热景象。

如果将珠晖的扶贫产业镌刻在地图上,金甲翠梨、仙碧葡萄、亮农蔬菜、玖老头牛肉、金甲岭萝卜……每个产业都根植于自己独特的土壤里。

“一村一品”工程在珠晖的山野乡间遍地开花:金甲月季、水师拓展、清源柠檬、陆基养鱼、衡岳草菇、兴旺达湘黄鸡等特色产业基地,以产业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就近就地就业增加劳务收入。衡阳市力丰农业董事长吴力告诉笔者,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了391户贫困户增收致富,所在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得到了增加,实现了农户、村集体和企业的三方共赢。近年来,珠晖区积极探索土地出租得租金、入社出工挣薪金、入股分红赚股金的“三金”产业扶贫发展模式,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长期受益。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扶贫要求,落实产业项目49个,带贫3295人次。其中,培育龙头企业6家、带贫1147人,发展专业合作社181个,建设产业扶贫基地3个、带贫576户。

珠晖区还建立了组织协调机制、资金投入机制、产业扶贫台帐制度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经验推介机制等“四大机制”,筑牢脱贫根基。以发展畜禽养殖产业、蔬菜种植产业、特色水果产业、特色水产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等“七大产业”为抓手,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务工就业等“三大扶贫模式”,与64个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遴选23名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员,对贫困户进行产业技术指导及产业扶贫服务,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全覆盖、贫困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达到100%、全区所有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一份暖意融融的民生答卷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在众志成城推进脱贫攻坚的伟大进程中,珠晖区的扶贫画笔挥洒得格外遒劲,民生答卷更是力透纸背,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依托得天独厚的乡村风光和人文底蕴深厚的“衡阳梨花第一村”“双水湾大雁文化园”“回龙谷滑草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心打造了茶山坳、双水湾两个3A级景区。茶山坳建成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特色小镇,金甲梨园获评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百强,建成“农家乐”59家。810余名贫困户通过旅游扶贫摘掉了贫困帽。加快构建电商服务体系,培育建成“夏季咀”“波哥农场”等特色农产品网店,有效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大力发展光伏扶贫等项目,全方位、多渠道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危房改建方面,为全区住房无保障对象实施危房改造281户,发放危改补贴资金587万元,贫困群众住上了舒心、放心、安心的房子。正如一位危房改造的贫困户说,现在政策很好,帮我改造了房子,住得很舒心。

社会扶贫方面,8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46处分散式供水工程全面建成,33个道路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全区37个行政村道路通畅率、安全饮水达标率均为100%。

就业扶贫方面,开展35场“春风行动”,共有2213家用人单位提供家政服务、餐饮娱乐等2412个种类38558个就业岗位,实现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50人;发放转移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1013人次;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308人次、创业培训92人次,电商培训400人次。打造了2家省级“就业扶贫基地”、4家市级“就业扶贫基地”,开发7个扶贫车间。

健康扶贫方面,64个家庭医生团队,为全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服务,实施“六个一”爱心工程,全区“四类对象”签约率均达到100%,全额资助贫困对象参保率达到100%,一站式结算报销比例不低于85%。

教育扶贫方面,全面完善残疾儿童入学保障机制,深入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建档立卡学生教育资助实现全覆盖。

消费扶贫方面,成功举办四届消费扶贫农产品现场展销会,上线260余个品种,累计销售农副产品2400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扶贫企业农副产品销售难题。

此外,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兜底对象认定工作,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救助标准及救助水平。农村低保救助标准由一类185元/人/月提高到550元/人/月,二类由130元/人/月提高到480元/人/月,三类由100元/人/月提高到450元/人/月。截至2020年8月,全区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210户2758人,其中建档立卡低保对象461户1268人。残疾人两项补贴、上门评残、办证及就学补助全面落实到位。

一个泼墨成形的幸福家园

如今,在珠晖区,一幅“点”有特色、“线”有美景的新型乡村画卷已泼墨成形。在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项目建设强力拉动下,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样本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信心和希望洋溢在村民脸上。

环境治理拉高幸福指数。开展“三清”“四改”行动,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处理)”的运行模式,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成为历史,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区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美丽环境劲催美丽经济。层层叠叠的花海沁人心脾,传统民居古朴雅致,曾经落后的村庄,如今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实现了由“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

蓝图变现实,愿景变实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全区新村有活力,老村换新颜,呈现出基础夯实、结构优化、民生改善、收入增加的良好局面,堰头村、大昌村成为全省扶贫示范村,金松村成为全市扶贫示范村。

衡岳不语千年在,湘江无声万古流。穿越荣光的时空,俯身厚重的土地,一张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最美答卷,在234平方公里的珠晖大地,徐徐舒展,朝着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的大道奔跑。(珠晖区融媒体中心 唐兰荣)

来源:珠晖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唐兰荣

编辑:张梦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