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委书记谢学龙(圆桌边中间者)参加茅塘镇道童村龙井片屋场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涟源报道
在涟源蹲点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为切实化解脱贫攻坚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打通乡村治理的“任督二脉”,涟源市委、市政府创新社会治理方法,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全面推行“屋场会群众工作法”,推动形成了“群众说事、屋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得到湖南省委领导充分肯定。
管理学界有句俗话,叫作“世上本无事,沟通在作怪”,意思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大都与沟通不畅、不充分有关,而一旦建立起了顺畅的沟通渠道,有了涉事双方或多方充分的沟通,很多问题便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不再成其为问题。这句话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在属于管理学范畴的社会治理领域同样适用。
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中,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是治理的应有之义。换作另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便是“为人民服务”。回应诉求、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必须了解诉求、了解问题之所在,而做到这一点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间接获取或被动获取,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各种材料、报告的形式;二是直接获取或主动获取,现实中主要表现为与群众面对面沟通的形式。
涟源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杰(左四)在石马山镇塘冲村参加屋场会。
间接获取的信息,通常是经历过材料或报告撰写者加工、筛选的,即使能够避免失真,也有可能出现重点偏移或遗漏现象,而这些问题只有在直接获取中才能得到解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做群众工作始终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个中深意即在于此。而“为人民服务”之所以重心落在“服务”上,强调的也正是“服务”所蕴含的积极、主动之义。明了于此,再来看“涟源屋场会”群众工作模式,我们便能更深刻地理解其意义了。
这种屋场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一事一议,也可集中商讨。会议地点是在群众居住较为集中的屋场或院子,甚至是群众的家里;会议的时间是在晚上或农闲时间;会议现场没有主席台,没有人高高在上,而是干部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说话时没有官话、套话,而是聊家常,聊心里话,畅所欲言;出题的不是干部,而是群众,干部则成了被“盘问”者,成了答题人。
这样的形式,无疑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也让听实话、知实情、办实事成为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当场解决固然更好,但当场解决也罢,过后交给相应单位答复或解决也罢,都不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是群众的声音有人认真倾听,群众提出的问题有人认真对待,群众的困难有人认真地解决。
目前,涟源市已开展“屋场会”6000余场,其中政策宣传类2300余场、信访矛盾纠纷类670余场、脱贫攻坚类2400余场,解决问题1352个,化解矛盾纠纷500余起,排查消防安全隐患200余起。通过“屋场会”收集各类案件线索,大力整治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仅2019年就劝返和追回电信诈骗逃犯48人。涟源市全面推行的“屋场会”工作法,很好地彰显了为民情怀,显著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涟源市杨市镇东园村屋场会现场。
同时,我们不难看出,没有了“作怪”的沟通,很多问题便不再成其为“问题”,而是一个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按照正常的程序就可以自然而然完成的事。民意得听,民忧得解,民心得暖,如此一来,融洽的干群关系、不断提升的群众满意度也就成了自然而然之事。
这一切的背后,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坚守,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践行,是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共产党人的真挚情怀。
发端于脱贫攻坚的“屋场会”,生命力早已超越了涟源一市一地——在内容上,屋场会的内容不断丰富完善,涵盖了党建、信访维稳、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创文创卫等诸多战线,最终汇聚到了经济社会层面。与此同时,“屋场会”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上榜2020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这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群众说事、屋场共治的“屋场会群众工作法”不仅是基层治理领域的一大实践和探索,也是值得推而广之,值得被更多地方、在更多领域采用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法”。如此,不仅有助于我们夺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更有助于我们夺取更多领域、更大的胜利。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陈加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