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2月22日讯(通讯员 戴云 陈立)初冬时节,走进湘西龙山县农车镇正河村,站在村口望去,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向村子四周延伸;一段段硬化道路互通邻里;一片片油茶林绿意盎然、遍布山坡;山羊、黄牛成群结队,在山谷里自由地吃着草儿;“五马槽”凉水鱼池塘边,村民正在给鱼儿喂食。傍晚时分,炊烟升起,农家腊肉的香味迎风飘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正河村位于湘西武陵山脉腹地,风景秀丽,土地肥沃,但由于山高路远、长年闭塞、经济落后,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深度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455人,贫困发生率达到36.4%。
2018年3月,湖南省信访局进驻正河村开展扶贫攻坚,主导投入和撬动资金20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环境治理,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短短2年多时间,改变了之前贫困落后的面貌,正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2019年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并被列入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
修好产业路,发展有了“根”
“以前我们收玉米,早上6点起床就下地,三个小时最多背三四篓,一亩地要背一个星期;现在路通了,农用车开到田边,一两个小时就可把一亩玉米摘回家。”村民田波逢人就说起村里“产业路”建设“逮”得好(湘西土语“干得漂亮”的意思)。
在省信访局驻村帮扶前,正河村除了一条主干道已硬化外,没有其他像样的基础设施。本村在外经商有所成就的村民熊孟信关注家乡建设发展,2018年初带着一行老板进村考察,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要致富,先修路。扶贫工作队进驻后,第一个启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就是投入310万元修建15.5公里产业路,以回应村民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需要。
工程开始施工,80多岁的村民田云南拄着拐杖来到现场为大家加油点赞。产业路修通后,正河村土地流转单价由原每亩100元上涨至300元,全村1150亩土地每年可产生23万元的净增值。年近八旬的村民田发全说:“以前我们夫妇苦做死做,勉强把孩子养大。去年光冬季上山砍竹,我们夫妇就挣了1.8万元。”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银桥多次在扶贫工作专题研究会上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工作,紧贴贫困村实际和贫困群众所需,着力改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鼓励村民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这样的理念让村民获得了实惠,也更加支持配合工作。新修产业路20多公里没要政府任何补偿。 近两年,相继实施了整修1000米河沟、硬化8公里道路、新修1000米水渠、新建1720米安保护栏、60立方饮用水提质改造、新建2座垃圾池,添置170对垃圾箱、硬化10公里户间道等基础建设项目,覆盖了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贫困村民喜获产业分红。
发展“产业链”,致富有了“魂”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我们村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勤劳致富已成为村民思想的主流,全村已形成收入远期有油茶、中期有水果、近期有种植养殖的产业格局。”正河村党支部书记彭习南满怀信心地说。
“脱贫攻坚的关键是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发展,为村民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夯实基础。”省信访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立介绍,目前该村已投入700余万元,打造了产业项目“一、二、三、四、五”工程(即:养殖土鸡10000只、种植2000亩高产油茶、种植中药材300亩、种植400亩高品质水果、种植50亩红薯并建成粉丝加工流水生产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正河村基础设施建设也为村民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平台,村民纷纷搞起土鸡、山羊、黄牛、鸽子、蜜蜂等养殖,今年因疫情影响推迟外出务工的村民积极在家春耕生产,村里1200多亩田土没有一处抛荒。
村民田文外出务工返乡,看到家乡的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投入200多万元自主创办现代化养猪场,年出栏生猪5000头,不但自己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也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谈及当初的选择,田文说:“早就有回乡创业的想法,只是以前基础设施不完善,不是党的扶贫好政策,我怎么也不敢想。”交通便利降低了劳动成本,今年贫困户王朝明扩大了种植品种,除了玉米、水稻、红薯等传统粮食作物外,还增加了辣椒、旱藕、蘑菇、百合、烤烟等经济作物,面积也增加到30多亩;村民向旭兵去年采用传统模式养猪200头,获纯利润80余万元。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银桥(左二)调研正河村兴旺生猪养殖场,现场解决电力困难问题。
2020年8月4日,年出栏5000头生猪的正河兴旺养殖场开业。
环境大提升,幸福加了“油”
“新修建的村部,设置了村民服务中心、会议室、医务室、广播室、图书室、监控室等工作区间,并在外围砌护坡、修围墙、搞绿化,修建活动场地,加装健身器材,布置宣传标语,做到美化亮化,功能齐备、服务周全。” 在县城定居的村民向芳平说起村里的环境变化,幸福感满满的,今年暑期回乡发动村民组建了广场舞文娱活动队,将幸福延伸到精神文化层面。
近年来,正河村组织财力人力物力,定期对村域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打扫,在村民集结活动场所和村主干道摆放垃圾箱,确保村容整洁、环境卫生;对村域古水井、河码头等场所进行提质改造,极大地方便村民,也使全村整体环境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正河村也始终坚持以村民生产生活便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数量与质量并重,同时严抠细节,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可能地提高建设项目品质,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的需求。如:对成片连块农田的机耕道首尾相连,形成三个封闭式路网循环,同时加以硬化,在适当位置修建了会车道;高标准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1000米水渠主管道全部采用暗铺深埋,超前接轨现代农业灌溉技术等等。
田发文是村里的老党员,谈起村里的变化,他深有体会:“正河村有三次巨变:一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了;二是1979年改革开放,村民能吃饱饭了;三是这次脱贫攻坚,村里跨越式发展了。”
来源:红网
作者: 戴云 陈立
编辑:张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