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月21日讯 (冷水滩分站记者 周淑芳 周吉锋)“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发展”。近年来,随着市民健康观念和健身意识不断提升,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日常。而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重视。
图为市民在广场上跳舞、休闲、散步
运动逐渐成为习惯
傍晚时分,吃过晚饭的李美萍来到小区附近的通化街小游园,熟练地使用各种健身器材锻炼身体。
“每天锻炼身体是必要的。”李美萍说,小游园里的这些健身器材能够满足基本拉伸运动,距离生活区域也近,这让她十分满意。
此时已是晚上7点多,笔者放眼望去,在这个小游园里,跳广场舞、散步、夜跑的人群随处可见,运动,已经成为市民保持健康的首选。
图为居民在小区里健身
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近年来,冷水滩区在小游园、居民小区因地制宜地建设了篮球场、门球场,还安装了健身器材;在老旧社区见缝插针布设群众体育健身设施。2020年,全区新增健身路径6套,建成乡镇级农民健身广场2个、村级农民健身工程126个、社区城市健身广场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个、城市社区及农村社区体育设施配套33个,城区2000人以上健身广场7个、5000人以上的健身广场3个,让市民在家门口就有体育健身的运动场所。
图为2020“走红军走过的路·徒步穿越大湘南”暨“大美永州·最美乡村行”大穿越活动(冷水滩站)
为了倡导积极健康的运动方式,冷水滩区还组织了一些大型的群众体育活动,如:“走红军走过的路•徒步穿越大湘南”暨“大美永州•最美乡村行”大穿越活动、“8•8”全民健身日群众性趣味活动、老年门球赛、羽毛球赛等等,组成了冷水滩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改变从餐桌开始
1月18日一早,市民唐晓泉把手中的垃圾放入垃圾桶后,沿着滨江广场完成了3公里慢跑,“只要不下雨,每天我都会出来跑步。”对于慢跑,唐晓泉已经坚持了几十年。
为此,家里的饮食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发生着改变。
油辣鲜香,曾经是唐晓泉家中的做菜风格,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是餐桌上的常客。“那时候并没有考虑过这样的膳食结构是否合理,更不会考虑是不是会影响到自己的健康。”唐晓泉说道。
现在,他家的餐桌上更多地以谷物和薯类等粗粮为主,搭配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奶类和豆制品,烹饪的时候特别会注意少放油和盐。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减少食用高盐、高油、高糖食品,合理搭配、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当健康的饮食习惯渗透餐桌,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绿色出行成为常态
近日,笔者惊讶地发现,同住一小区的莫茜,由每天开车上下班变成了步行上下班。“开车上下班虽然方便、省力,但不利于环保,而且也经常会给城市道路‘添堵’,最为关键的是,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当被问及缘由,莫茜这样解释。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531.1万辆,连续12年蝉联全球第一位,汽车已成为很多国人家庭的必需品之一。但是人们在享有车辆出行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其造成的道路拥堵、污染环境等问题,更值得警惕得是,长时间的驾车出行,使许多人都患上了一些“亚健康”疾病。
文军曾经是一名司机,长期饮食、作息不规律,最终导致高血脂、肥胖等疾病。还因久坐,脊柱在非自然状态弯曲,导致背部肌肉和椎间盘变形,压迫神经,引起腰、背疼痛。
因此,步行或者搭乘公交车等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不仅锻炼了身体、有利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为我们城市道路的“缓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此一举多得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健康胜过力量与外貌。随着近年来冷水滩区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市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绿色出行、运动打卡、合理饮食......健康简约的生活方式正成为冷水滩人的新风尚。
来源:冷水滩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淑芳 周吉锋
编辑:王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