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通讯员 吴标松 涟源报道
立春时节,遍布涟源市伏口镇同心村群山的野樱花挂上了花蕾,一座崭新的同心桥横跨于茶溪河上,将涟新路正式贯通,山里的百姓们纷纷来到桥头,用欢声笑语,迎接2021年的新年。
这座桥取名同心桥,它连通的是山涧之侧的两座大山,也连通了原郭家村和大茶村(现已合并为同心村)。同心桥这一新名字,寄托了村民对故土家园的依恋和向往。而该桥的建成,亦是他们进入一个新时代的印记。
一座践诺之桥
2018年初,湖南省有色金属管理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入驻涟源市伏口镇同心村开展新一轮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时任湖南省有色金属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勇来到对点帮扶村开展调研考察时许下承诺:“要让村民喝一口好水,走一条好路。”
在工作队驻村帮扶的三年中,同心村在湖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接续帮扶下,整合各级扶贫资金1060余万元,根据脱贫攻坚的刚需要求,分别用于实施同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在此过程中,村民们都感慨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作队刚驻村,就迅速拉开了脱贫帮扶攻坚战的序幕。为落实精准识别,队长陈晓伟带领队员挨家挨户走访。脱贫攻坚如何贯彻落实?规划方案如何制定实施?陈晓伟还在思索着。
“喝一口好水,走一条好路”,这句简单而朴素的嘱托,要实现却并不简单。
同心村坐落在涟源、新化、安化三县交界的武陵山脉腹地,群山延绵,平均海拔达700米,地形复杂,山路崎岖,交通闭塞。“十里闻鸡鸣,望山走倒马”是同心村的生动写照。
走一条好路,成为村民走出大山、走向新生活最热切的期盼。
修一条好路,成为工作队驻村帮扶、精准帮扶的首要任务。
一系列困难摆在了工作队面前。有村里干部总结同心村修路“三大难”:一是路况基础差。盘旋在群山之中的路基,坡度落差大。每拓宽一分、延伸一米,都要凿山碎石,筑坝固坡,施工难度大。二是里程长。同心村村民分散居住在各个山头,要建成环村路、入户路,公路里程近30公里。三是资金需求大。原本贫困的山村,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大额的资金投入,也因此成为同心村搁置多年的历史性难题。
如何在三年中打开新的局面?陈晓伟带领工作队队员走遍了同心村的每一条道路,与村里党员、干部、群众进行了反复讨论,很快制定出了实施方案。
第一步是保通行。将进村3.5公里基础主路拓宽是首个立项实施项目。工作队筹集资金180余万元,在第一年内完工,影响行车安全的急弯、滑坡、窄道等潜在威胁得到有效解决。
第二步是拓里程。修建环村路、硬化断头路、拉通产业路,这些在2020年启动实施,陈晓伟多方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政策支持,在一年时间内,筹集投入资金近200万元,顺利完成施工计划。
第三步是新建同心桥。有村民体谅陈晓伟四处奔波筹资的艰辛,建议只投入10万元对原有旧桥进行加固改造,维持通行现状即可。但陈晓伟深知,走一条好路,离不开桥。同心村旧桥偏离两侧主路甚远,桥头两端形成急弯,且桥基低矮,一到雨季就淹在水里,已达不到基本的安全通行要求。只有修建新桥,才能消除这一通行断点,从根本上解决村民过桥难、行路难的历史性难题。在已明显超出驻村帮扶指标的情况下,陈晓伟征得单位党委的同意和支持,又筹集130余万元资金,启动同心桥的新建工程,并在扶贫攻坚收官之年,顺利完成全部施工。
新修的涟新路——同心桥。
村民们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如今一件件变成现实:蜿蜒的盘山公路成为了群山之中靓丽的风景,车行其上再无后顾之忧;环村路拉通全村,连接到户;新装的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大山深处的夜空;崭新的同心桥飞架南北,连通了村里村外的世界……
一座发展之桥
“走一条好路”的方案在有序实施,“喝一口好水”的目标也没有落下。2019年,工作队筹集130余万元资金,启动同心村安全饮水工程。根据同心村村民居住分散及水源的分布特点,经专家考证设计,分组分片建成十套独立供水系统,既节约了资金、又优化了供水管理。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部分村民家里还安装了饮水机。同心村村民被安全饮水难的问题困扰了几十年,工作队的用心、用情帮扶,让难题终于得到了有效解决。
修一条好路,喝一口好水,在工作队脱贫攻坚的整体思路中,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工作队要完成的目标任务还有很多项:要帮助贫困户制定可行的脱贫方案和措施,要发展好村级集体经济,选准产业,引进项目,要进一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级服务平台,培育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道路的修缮,村级基础设施的提升,为脱贫打稳了基础。三年里,工作队驻村帮扶成效显著,2018年—2020年,同心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分别达到5507元、9478元、15223元,人均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885元、3971元、5745元,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摘帽奔小康。
村级产业的发展,为脱贫注入了活力。2018年,工作队先后组织村干部及村民代表赴长沙、邵阳、永州等地考察学习,提升发展理念,培养致富能人,研究对接油茶林、迷迭香种植、畜牧养殖等项目。2019年,工作队获得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扶贫办、涟源市扶贫办的支持,根据同心村自然环境现状,筹集70万元扶贫资金委托湖南天柱山禽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精准产业帮扶,迈开了同心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步伐。
在工作队的组织推动下,同心村新建了村级服务中心,成立了科普中心,搭起了百姓大舞台,建成了全民健身广场。乡村文明的新风,吹绿了曾经贫瘠的山冈,也在同心村的群山之间,架设起一座引领新农村创新求变的发展之桥。
村里的太阳能路灯。
一座连心之桥
2019年底,同心村顺利出列、顺利脱贫。
工作队连续三年的考核成绩被省委驻村办评定为优。2020年底,省委组织部结合省委脱贫攻坚干部考察结果,将陈晓伟列入“三个一批”中提拔重用一批的干部对象,并向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致推荐函,对陈晓伟给予客观评价:“在这一轮的帮扶工作中,该同志认真履职、敬业奉献,一心扑在扶贫事业上,帮助村里抓党建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以党建促脱贫攻坚为抓手,为推动同心村顺利脱贫出列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盛大召开,在村里收看大会直播的陈晓伟百感交集,热泪盈眶。习近平总书记振奋人心的讲话,勾起了他对三年扶贫路的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充满酸甜苦辣。
陈晓伟(左)和乡亲们在一起。
三年来,陈晓伟扎根同心村,与村里党员、干部、村民心手相连。狠抓基层党建,坚持讲党课,树作风,立规章,以身作则立榜样,将工作队与同心村支两委班子坚强凝聚起来。帮助孤寡老人,探望慰问大病重病住院建档立卡户40多次,协调各类家庭矛盾20多次。帮村民安装电路、维修房屋、挑碎石、刷油漆、修厕所、做防水,各种脏活累活抢着干。三年里,陈晓伟两次负伤遇险。一次在村里因公摔伤,腰部左侧三根肋骨骨折,致支气管病伴两肺感染;另一次赶赴涟源市参加脱贫攻坚年度验收动员会,因高速公路桥面结冰,发生车辆制动严重打滑转圈,差点车毁人亡。
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嘴里时常挂着“陈队长”,早已将他视为“同心人”。
修桥难,连心更难。陈晓伟带领着工作队,在同心村的村民心中,建起了一座连心之桥。
百年一诺,决胜一役。在这场党领导下的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伟大战场上,留下了全国300多万驻村干部冲锋陷阵的身影。此时的同心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洁白的野樱花绽放在山间,也绽放在陈晓伟的心田。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吴标松
编辑:彭笑予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