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何姣爱:初心不改三十载 点亮大山那束光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生祥 编辑:章杰飞 2021-03-08 17:41:37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10308160906_副本.jpg

3月8日,汝城县南洞乡山联村小学校长何姣爱为复式班的学生上课。

红网时刻通讯员 邓生祥 郴州报道

孱弱的身板中透射出倔强,坚定的目光里燃烧着信念,眼前慈祥可亲的乡村教师,是湖南省汝城县南洞乡山联小学临聘教师和校长何姣爱。走近她,清新芬芳的乡野之风扑面而来;走进她,不竭源泉似涓涓细流浇注脑海……

三尺讲台育桃李,初心不改三十载。她没有正式编制,却犹如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钉稳植根于荒远偏僻山村,扛牢职责使命,挣破大山掣肘发展羁绊,点亮山区孩子期盼与梦想;

一支粉笔写春秋,年复一年燃烛光。她不负一人一校嘱托,立定全能战士姿态,用平凡生命写就不负青春不负村的拼搏之歌,坚挺起大山牛骨般的铮铮脊梁,汇聚了大山前行铿锵力量;

一颗丹心铸师魂,燃烧青春绽芳华。她领着极其微薄的薪水,无怨无悔默默耕耘,用人间大爱浇灌出一颗颗幸福山果,在毫不动摇的逐梦中,诠释了山乡渡船的热血担当和厚重情怀。

微信图片_20210308160854_副本.jpg

汝城县南洞乡山联村小学校长、临聘教师何姣爱为复式班学生上课。

初心不改三十载

山路弯弯如蛇蜿蜒、重峦叠嶂绵连不断,地处半山腰上的山联小学淹没于一眼望不穿的天然屏障。学校距离汝城县城45公里,从南洞集镇沿着曲折道路驱车前行,要绕过十多座山,历时半小时。

1990年,何姣爱以10分之差落榜高考后,没有继续选择复读,一来家庭贫困不足以支撑,二来她心里早已装着个梦想。当得知家乡师资匮乏,她毅然来到了本村小学,从容拿起了教鞭。

当时,在偏僻山乡中,拥有高中学历的女孩子并不多见。何姣爱说,自己从来都觉得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读高中时,就觉得教书育人很神圣、很光荣,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当上老师,用双手点燃山乡那束光,改变山乡和孩子的命运,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遗憾一去不返。

1994年,何姣爱嫁给了附近山联村村民刘柏珍后,转到山联小学继续担任代课教师,仍拿着每月72元的工资,过着早出晚归栉风沐雨教学生活。同年在孩子刘庆保出生后,丈夫心疼她,对她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劝阻,“有孩子了,就不要去代课了,一心一意把家照顾好。我会努力挣钱养家。”

“不行,我是发自内心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你要真疼爱我,就让我把课代下去。”何姣爱断然回绝了丈夫。

2006年,在全乡实行集中办学后,山联小学不得不停办,山村的孩子到集镇中心小学就读。当时,何姣爱心里空落落,晚上偷偷地哭鼻子。她说,已经完全习惯了与山里孩子在一起,一天不在学校心里就瘆得慌。

与爱人一合计,何姣爱全额投入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租用山联村小学场地,办起了学前班,用极其低廉的收费吸引着村里及周边的幼童到学校,接续着自己的教师梦想。

“当爱孩子已成习惯,就根本停不了为师之路。”何姣爱说。

2015年,因为村庄偏远而分散,山联小学恢复建校。在重新拿起义务教育教鞭的那一刻,何姣爱身上也兼加了校长、临聘老师、保育员、厨师的4个身份。一个人执掌一校,一干就是两年。见她忙不过来,当地为她请来了一名伙食工友,帮着孩子们做饭。

眼前环境优美、整齐宽敞的学校,在二十多年前仅为几间低矮的土坯房,这样的状况持续到2017年。在此生活工作,何姣爱从未吭过一声苦。

拿着10多年不足百元的月工资,直至2014年以后才达到1000多元,当初与何姣爱一起以临聘老师身份从教的人员纷纷离开。同时,有不少的好姐妹站出来对她进行好言相劝,“做点什么事情都比当代课老师强,何苦一根筋把自己青春年华耗费掉?”

“我就是一根筋!在我看来,教书育人就是最重要的事,人生价值不能用金钱衡量。”何姣爱总是坦言相应。

2015年,儿子刘庆保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与父亲刘柏珍联手一起轮番规劝母亲,“现在家庭经济条件好了,也没什么负担,就不要再这么辛苦操劳,小心把自己累垮累趴了。”

“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我就一直要干下去,请你们不要多费口舌。”何姣爱不留余地的回绝,让父子两觉得多说无益。

大山挺拔,同时也令人敬畏。

基于对何姣爱一人一校的减压和关爱,南洞乡中心小学领导曾经多次试图动员年轻老师到此任教,无不以失败告终。现任校长朱俊雄说,年轻人没人愿意到山联小学教书,是因为偏僻山村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未婚的还怕影响终身大事。

“何校长,没能把工作做到位、给你添帮手,真是抱歉!”朱俊雄每次到山联小学都有一丝丝愧疚感。

“没事,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我能坚持得住!”何姣爱反倒安慰。

微信图片_20210308162656_副本.jpg

汝城县南洞乡山联村小学校长、临聘教师何姣爱在学校厨房忙活。

上紧发条忙不停

山联小学不仅承担着本村一、二年级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招收淇岭、光明等邻村适龄学生,多的时候60多人,现在仍有两个年级和学前班29人。

一人一校,只能采取复式班开展教学,面对的还是一些刚从父母温暖怀抱走出的低龄启蒙学生,何姣爱的工作生活就像一盏上紧发条的时钟,紧张忙碌、不懈不怠。

每天凌晨六点,天色未亮,她就得起床备课,当听到有学生到来时,马上跑着去开校门,招呼孩子,管理秩序。在既定上课时间前,她还得为先到齐人员的班级多加一堂课,温故知新。

“为孩子多增加一堂课,就是给孩子多增加知识食粮。我执教的理念就是对孩子负责,以质量取胜,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何姣爱说。

到了8点正式上课,何姣爱先给不上课的班级布置好作业后,就到另一个年级讲课,上完这堂就又连着转场下一堂。一个上午5堂课,何姣爱根本没有一点休息时间或喘息机会,像陀螺一样不停转动。

在2017年食堂工友未到之前,何姣爱还得亲手为孩子们制作中餐。为保障学习生活两不误,她给学生布置好作业后,最多利用半个小时,把中餐做好,供孩子们饮食,跟上营养。何娇爱说,自己利用休息时间,提前备料,做足准备,一点都没耽误学生学习。

中午时分,何姣爱从不午休。她安顿好学生作业后,把学习效果较差的部分学生集中一起,巩固上午所学课程内容。她说,“在我的班里,我不想让任何孩子掉队。”

下午上完两节课后,已是4点半,接送孩子的家长陆陆续续到达学校。何姣爱利用半个小时,争分夺秒为孩子讲安全知识、养成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等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内容。

傍晚时分,大批的学生相继被家长接走,但少部分的仍得留下,因为当天学习没有跟上,需要补充“营养餐”一小时。

山村的夜,总是伴随着呼啸的山风和一些令人生惧的虫鸣鸟叫。辅导后,这些孩子需一个个送回家里,像壕里、冲头等自然村有6里多路,何姣爱骑摩托护送往返一趟至少得半小时,送完返校已是9点多钟。

何姣爱位于山脚松头自然村的家,离学校仅有3里多,十来分钟骑车可到达,一般般的经济条件至少会比住校舒服多了,但她仍然长期选择住校。

“选择住校也是迫不得已。”何姣爱说,时间根本不够用,到了晚上还得为几十个学生批改作业,有时需要加班至深夜、甚至凌晨。

发条持续紧绷总有脱落时候。2019年上半期,何姣爱的腰椎间盘突出突然加重,疼痛难忍,站立都站不稳。儿子刘庆保得知后回家,坚持要出钱请人代课,送母亲到县城医院康复治疗。何姣爱思虑再三,拒绝了儿子请求。

当她忍着疼痛,用一只手拄着棍子、扶着桌子,另一只手拿着粉笔上课时,孩子们响起了炙热的掌声,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两个多月,直至暑假,她才得以住院治疗。

何姣爱说,“当时考虑不请人代教,一方面年轻的请不来、没这么负责,年长的吃不消、难胜任。另一方面,在短期内师生得有个重新认知和熟悉过程,怕孩子们一时适应不了,耽搁学习,影响成绩。”

对简单的发热感冒,何姣爱自己总是用几把药物匆匆塞到嘴巴,打发过去。

微信图片_20210308162629_副本.jpg

汝城县南洞乡山联小学校长、临聘教师何姣爱把家长临时有事学生带回家中照料、辅导功课。

母爱浇注暖心田

在山联小学的学生中,有不少留守儿童和来自条件特殊的困难家庭。何姣爱另一个角色是扮演大山妈妈,用母爱浇润孩子心田,筑梦大山也呵护大山。

山联六组的学生何依依失去母亲,父亲长期在外打工顾不上家里,姐弟俩跟随年迈的爷爷何敏相依为命。为了生计,60多岁的何敏老人不得不经常外出务工挣钱养家。去年,老人到学校找到何姣爱,简单托付了一下,就匆匆忙忙到外省守木棚伐木。

三个多月来,何依依姐弟上课期间跟随老师生活,日夜不离。到了双休日,何姣爱又把他们领回家,像母亲般照料饮食起居,还浆洗衣服、辅导课程。

何敏老人务工回来,坚持要给予适当报酬,“孩子随着您,比跟着我还要照顾得好。在这又吃又用,您的工资也才一千多,说什么也得收一点点,要不然过意不去。”老人恳求。

“都是乡里乡亲的,守望互助不用客气。他们是我的学生,照料他们也是我的职责和义务。这钱我不能收!”何姣爱始终坚持自己意见,让老人当场感激涕零,“好人啊,从没见过!”

在何依依的笔记本上,她认认真真、工工整整的写了两句话,“何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我多想叫她一声妈妈!”

不仅何依依,这样的状况对何姣爱来说,多的有点数不清。何姣爱说,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在家由爷爷奶奶照料,一旦有个临时急事外出,大家都愿意把孩子托付过来。

“我想大家这么做,或许觉得我是一个特别有爱心、靠得住的人,所以我更不能辜负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我也见不得我的学生吃苦受罪。”何姣爱说。

对于村里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学生,领着微博工资的何姣爱,经常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笔墨纸张和学习用品,保障不影响学习。在学校里,一旦遇到孩子生病,马上送至村卫生室或是打电话叫来村医,何姣爱垫付的都是自己的钱。

“何老师就是一尊活菩萨,如果没有她,家里有了困难都不知道怎么办?”山联村不少村民感慨。

“何校长就是一个热心肠,如果没有她,村里教育难以想象。”山联村支部书记黄细红说,学校因为居住分散又偏僻得以保留,没人愿来始终是块心病,多年来仅仅靠着何校长一个人在苦苦撑住。“要是没了她,孩子到其他地方上学,需要租房和专门人员照料,各方面成本高,难以承担。”

山联作为曾经的贫困村,村民忙务工、忙产业、忙增收,几年来紧随脱贫攻坚步伐,义务教育保障做得踏实稳妥,控辍保学基石牢固。作为书记、主任一肩挑的铁娘子,黄细红说,比起何姣爱,自己总是觉得有不小差距。

黄细红动容说道,“全村能够实现高质量脱贫、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军功章里,何校长功不可没!”

微信图片_20210308163220_副本.jpg

地处大山腹地的汝城县南洞乡山联村小学。

点亮大山那束光

微光成炬,点亮大山,筑梦希望。

何姣爱一人一校取得的教学成绩,年年位居全乡前茅,有时候甚至还超过县城重点小学。去年下学期,8人参加一年级数学考试,6人100分,平均分达99分,超出全乡同年级20多分。

在何姣爱的抽屉里,放满了一沓沓荣誉证书,南洞乡每年都将她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她也多次参加全乡教学技能比武大赛,屡获优秀教案一等奖。

但仅此而已,受限于临聘教师身份,她参加不了更大舞台的教学比拼,也不能让荣誉成色进一步浓厚。对此,她没有发表过任何怨言。

滴水成河,汇聚洪流,一路欢歌。三十年来,经何姣爱启蒙教育、飞出大山的孩子,不知不觉已一千多人了。

2012年,光明村学生何鑫圣考取清华大学,举办谢师宴,特意把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教育启迪自己的何校长请了过去。看到自己精心呵护的苗子步入全国最高学府,何姣爱不禁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虽说自己是代课老师,但在学生启蒙起飞关键期,从自己手中倾注心血和汗水,教育出如此优秀人才,心中感到无比自豪。”何姣爱说,在当时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山区县汝城,十年难出一个清华、北大学生。

从山联小学起步、一步步奔向世界的付新,大学毕业后毅然返乡拿起教鞭,现在是汝城县重点学校思源学校骨干教师,还担任了信息中心主任。每次回家乡,他都要到山联小学,坐坐聊聊,向恩师交流心得、汇报成绩,不断听取教诲。他说,每次看望恩师,不仅是感恩,从恩师身上,他总能看到不断前行的源源动力和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范。

从小跟随母亲成长的刘庆保,2015年大学毕业后供职省内一家证券公司,每周都坚持打电话回家,与何姣爱无话不谈。他说,虽说妈妈并不像其他母亲一样、把全部爱倾洒自己孩子,但自己在心里从未抱怨过,完全能理解妈妈内心舍弃不了的那份执着、热爱和情怀。

谈及母亲,他心疼得有点哽咽,“妈妈一路走来,年复一年的负累前行,超出一般常人的辛劳好多倍。”

燃炬前行,燃烧生命,何姣爱不觉间已从二十出头的青葱年华,来到了年过半百的知命天年,丝丝白发悄悄掺杂缕缕青丝,活蹦乱跳已是步履蹒跚。手拿微薄薪水默默耕耘,亲切和蔼的脸上散发出来的永远是那份幸福和满足。

她把自己的微信起名为“无怨无悔”,同时当作座右铭,支撑自己在困顿艰难时候爬坡过坎。她总说,教了数十载的书,看到一个个孩子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建设家乡,自己虽然极其平凡,但也有了人生价值。“与孩子们在一起,是我人生中最为正确的选择和最为骄傲的事情,足以骄傲一辈子,从来就没有后悔过。”

燃起一盏灯,照亮大山那束光。

“把这样一个学校交给她,她总是欣然受命,从未打过折扣,在薪资待遇方面也从未提过任何要求,让人不禁油然起敬。”

尽管到南洞中心小学任职不到一年,校长朱俊雄每次下山联小学检查督导,走进课堂都能感受到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氛围,从何姣爱身上总能看到勤奋刻苦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朱俊雄计划,把这面旗帜立起来,在全乡教师中树好一个浑身都是闪光点的榜样。

“她是一盏灯,点亮了山村那束光。为‘伊’消得人憔悴,一生执着终不悔,这种老黄牛精神正是当前乡村教师所渴求的”。得知何姣爱情况后,汝城县教育局领导动情地伸出了大拇指。

“我们要大力宣传她的事迹和精神,用这束光去点亮其他教师心中的那束光,为汝城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增加精神动能!”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生祥

编辑:章杰飞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3/08/907371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