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图片是凝固的历史,一张张的图片诉说着岁月变迁的故事,为隆重庆祝建党百年,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红网时刻特别策划《让色彩照进百年历史》专栏,通过AI修复,清晰再现彩色历史瞬间,还原一个全彩的历史。今天推出第六篇“春天的列车”。
红网时刻记者 李慧 张必闻 何青 秦楼 长沙报道
湖南省新华书店热烈庆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发行。
湖南省衡阳新华书店热烈庆祝《毛泽东选集》发行。
50、60年代五一路书店内景。
湖南省新华书店员工向读者热情推销年画。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长沙读书人进城有两件事:“一是买沙利文的糕饼,饱肚子;二是去新华书店,饱精神。”
七十年代,恢复高考,为了买《数理化自学丛书》,读者挤破了新华书店的门。
八十年代,文学风行,为了买《唐诗三百首》,读者排队排了一公里。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新华书店顺时打造有声读物门市部,买磁带学外语成为长沙人的新时尚。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新华书店却一直像一个老朋友般静静守候在那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新华书店成为了一代代人成长的回忆,中华崛起路上有它。
成长路上,你又与新华书店有着怎样的缘分?
湖南省新华书店开展员工业务技能比赛。
1937年,战火纷飞的中华大地上,新华书店在革命圣地延安清凉山一孔窑洞中创建,当飘着油墨香、由“新华书店印行”的《解放》周刊从这间小小书店出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伴随着湖南的和平解放,1949年8月27日,湖南省新华书店在长沙府正街63号原正中书局旧址成立,两台印刷机、一台圆盘机、一架切纸刀,从此掀开了我省图书发行事业的新篇章。
第十中学旧教学楼,省新华书店在此度过三年。
开往春天的列车,满载一代代人驶进新时代
1977年10月21日,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恢复,1977年冬天,中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一年的高考考场,1978年春天入学。
70年代火爆的销售场景。
十年中积压下来的570多万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男女,从车间、从农田,从军营……走进了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考场,读书热立即被引爆。
省新华书店原副总经理伍小戈回忆,那时候门口排长队的不是肉店、不是米店,而是书店。凌晨四五点带上板凳来长沙市新华书店购买《数理化自学丛书》,场面十分壮观,一书难求。
新华书店如同一列开往春天的列车,运载着一车车书而来,帮助他们用知识的力量改变命运。
送书就像搞双抢,为赴从未迟到的“开学之约”
1977年,十分重视教育的邓小平,要求保证“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发行重任落在了新华书店肩上。
伍小戈说,2月和9月开学季,我们出版、印刷和发行工作就跟农民搞双抢和春耕一样,加班加点保障“课前到书”。
赵尊德同志50年代为读者送书下乡。
车子去不了地方就用骡马送,骡马去不了的地方就用肩膀扛。多山的湖南,一走就是几十里路,一爬就是三四个小时。
六千名发行员,用脚步丈量大地, 每一场“开学之约”,湖南新华人都不曾迟到。
有炊烟的地方,皆有新华人送书的身影
1989年,1990年,全省图书发行呼声最高的是农村。为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伍小戈等新华人前往湘西、怀化、邵阳、永州等地调研。“一农户八个小孩早上被放出去自己找东西吃,两三百人的学校竟然只有几个女生……”在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调研时,伍小戈被这里经济文化落后情况震撼了。
把知识送进群众手中,为了弥补乡镇网点的不足,湖南新华每年都组织上千名员工赴各乡镇或集市流动售书和摆摊设点,把实用性、指导性较强、价位适中的图书送到农民群众手中。
80、90年代,新华书店依托农村供销社,每个乡村能买到书的愿望得以实现。伍小戈回忆,当时最畅销的是农技类、生活类的书,《农家历》是当时最热销的书,涵盖二十四节气和农学常识,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现在的新华书店。
70多年来,从手提肩扛、走村串巷,到汽车书店、流动供应,再到连锁门店、线上线下平台融合,不管服务形式如何变化,湖南新华书店始终坚守“哪里有人民群众,哪里就要有新华书店”使命,传播先进思想,传递知识力量。
(支持单位:湖南新华书店集团 长沙市档案馆)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张必闻 何青 秦楼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