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色桑植⑥丨“为了下一代吃上大米饭”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谷秀芹 张雪 肖磊 余源 编辑:陆波 2021-05-08 15:51:25
时刻新闻
—分享—

吃上一碗大米饭有多难?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少有人会在意它的答案,可您知道吗?九十多年前,一碗米饭却承载着一个男人的生命之重。

这个人就是贺龙元帅的堂侄,红军团长贺桂如,1897年贺桂如出生在洪家关一穷苦农民家庭。一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陈桂英做小工换取一点口粮,一家人吃了上顿愁下顿。能吃上饭,能吃上白米饭是童年贺桂如最大的愿望。不幸的遭遇和艰辛的生活,磨练了他坚韧顽强的性格。他苦苦寻觅,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世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生活困苦中,堂叔贺龙给他带来了希望。

1916年3月,贺龙两把菜刀砍盐局,拉起反袁义旗。贺桂如紧紧跟随,从此走上了戎马生涯。在他看来革命就是一个人活着,不仅要让自己的家庭吃上大米饭,还要让更多穷苦的家庭都要吃上大米饭。有了这个信念,贺桂如觉得自己的一生都有了奋斗的方向。

他作战勇敢、智勇双全,从斗湖堤血战、南昌起义、桑植起义、到南岔大捷、赤溪河大捷,参加革命13年,由班长、排长升至团长,跟着堂叔贺龙在湘鄂两省交界之地,用星星之火点燃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熊熊烈火,并在战火硝烟中成长为贺氏家族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1929年的赤溪河大捷,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集结两万人发起对红四军的合围。为了保存部队,贺桂如随堂叔贺龙率部转移到桑鹤边境。这里山高路远,人迹罕至,本是安全的。可那一天,细雨霏霏,云雾蒙蒙,数万敌人将红四军压在内半坡山梁下的树林和草丛里,看到堂叔贺龙受困,贺桂如做出了选择,他带着红军战士一次次冲锋,一次次失利。看到冲到前面的二十多个战士相继阵亡,贺桂如眼睛湿润了,他不顾一切,冲到与敌人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振臂高呼:“同志们,为了下一代吃上大米饭,冲啊。”罪恶的子弹射过来,他身中七弹,血流如注。牺牲前,他抬头望了望堂叔贺龙坚持战斗的方向,那依依难舍的目光,那久久屹立不倒的身影,让人难忘。这一刻,红军战士沸腾了,大家齐声高呼“为了下一代吃上大米饭,冲啊!”一批又一批,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继,呼啸声响彻云霄,血染红了大地,映红了天空,涂红了庄耳坪的山山岭岭。经过一天的鏖战,贺龙带领红军成功突围,而贺桂如永远留在了庄儿坪。

“同志们!为了下一代吃上大米饭,冲啊。”红军团长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呐喊余音袅袅,久久不散,这是一位父亲、一个男人最朴素的思想,更是一个革命者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希望。贺桂如,一个真正的中国男儿,一个顶天立地的红军团长,就这样告别了妻儿,告别了堂叔贺龙,告别了当时还没有吃上大米饭的父老乡亲。牺牲前,他心里装的是下一代要吃上大米饭。

有的人赴死,是为了更多的人更好的活着。贺桂如牺牲了,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三十三岁,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红军战士誓死不屈,奋勇向前。

今天,当我们端起一碗米饭,或许心中已激不起一丝波澜,或许也没有人去深思它到底有多重?但是,红军团长贺桂如用生命告诉你,一碗米饭连着下一代的幸福,连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

撰稿:谷秀芹

拍摄制作:张雪 肖磊 余源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谷秀芹 张雪 肖磊 余源

编辑:陆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5/08/926978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