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诗为言 沅江67位农民3天写出117篇古诗悼念袁老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编辑:肖拓 2021-05-25 19:36:44
时刻新闻
—分享—

01_副本.jpg

沅江农民悼念袁老诗歌手稿。

00_副本.jpg

当地农民自发创作古体诗来悼念袁老。

02_副本.jpg

这些古诗一字一句间都承载着大家对袁老最真挚的感情。

红网时刻记者 王嫣 长沙报道

“当代神农,国士无双。为民温饱,造福四方。呕心沥血,百世流芳。袁老仙逝,中华之殇。惊闻噩耗,痛断肝肠。缅怀伟绩,泪雨滂沱。沅江农民,以诗追念,顿首膜拜。”5月22日至5月24日,益阳沅江市“文风”的微信群里,信息不断响起,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悼念诗歌在群里接连不断地传来。

“作为农民,我们对袁老有很深的感情。”益阳沅江市共华镇农民诗社社长唐发军回忆,“5月22日袁老逝世后,大家万分悲痛,我们这些爱好写诗、志同道合的诗社农民,就在微信群里讨论,以怎样的形式来悼念袁老,大家自发选择了以写诗的形式来寄托哀思。随后,群内67位农民积极响应,3天写出117篇悼念古诗,这些古诗一字一句间都承载着大家对袁老最真挚感情。”

“巨星殒命世人哀,恰似狂风暴雨来。五岳含悲挥泪水,三江泣血释情怀。汗流热土身无倦,心念苍生体不衰。攻克吨粮余两梦,徒儿接励再新栽……”唐发军介绍,这次参与创作的农民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最大年龄的有85岁了。“听到袁老逝世的消息后,我们感到十分悲痛,在我们农民心中,都不愿相信袁老已经离开了,我们觉得他只是在禾下睡着了”。

“我家所在的沅江市共华镇双阜村,村里以种植杂交水稻为主产业。”唐发军告诉记者,自家70年代就开始种植杂交水稻了,当时种的是“南优2号”,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种杂交水稻,现在还种了12亩。“袁老身上最重要的品格是专注研究,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精神。未来,我们这些农民诗人将把袁老这些可贵精神传承下去,以正能量题材进行诗歌创作,讴歌时代,带动当地发展。”

附:沅江市共华镇农民诗社、沅江市胭脂湖农民诗社悼念袁老创作的诗歌(节选)

陈定国

年登九一志高昂,情系田园格外忙。

品种改良施决策,杂交水稻破天荒。

风尘仆仆描春色,岁月悠悠著锦章。

赶走饥寒惊宇宙,为民足食世无双。

勤奋勤研育壮禾,专心专意谱田歌。

有功有德行天下,为帅为师树楷模。

江城子

长借春风苦育花,守中国,望天涯,追寻梦想,金浪映朝霞。天下人民怀念你,《非常稻》,世人夸。


唐发军

当代神农德绩昌,杂交水稻远名扬。

饥荒不再黎民福,爱满人间谷满仓。

临江仙

久雨沉昏天欲碎,山河泣涕含悲。神农驾鹤已西回,平生遗两憾,肠断望魂归。

告别饥荒诸感德,人间谷满仓堆。呕心沥血助腾飞,为民谋福祉,志士紧相随。


黄敬吾

当代神农为食谋,稻田挥洒写春秋。

毕生致力杂交稻,水稻移栽遍五洲。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5/25/93998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