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彭娜:我和红网的情缘

来源:红网 作者:彭娜 编辑:彭笑予 2021-06-05 10:31:51
时刻新闻
—分享—

2021年,是我进入红网的第八个年头。这八年,我们舆情中心的办公室从主楼搬到演播大楼,又搬回主楼,部门从单一舆情中心迎来红网智库挂牌。这八年,变化的是我从校园到婚纱到孩子的妈,不变的是对舆情职业的热爱和对新闻理想的坚守。

回望我的职业生涯,梳理我和红网的情缘,我发现我从红网的一名忠实读者,变成了与之一起成长和奋斗的一员。

结缘:从读者到员工

2013年冬天,刚刚走出校园大门不久的我,正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工作。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大量浏览互联网新闻和评论,家乡的新闻媒体红网是我看得最多的,尤其是红辣椒评论,观点犀利,立场鲜明,其中很多评论都被我引用到了舆情报告中。也正是从那时起,回到家乡到湖南最重要的互联网媒体上班成为我的奋斗目标。

正是那年冬天,在一次同事的饭局上,我遇到了来自红网的黄海涛,他是互动评论中心的老员工,我们聊得投机。他刚从红网离职,准备来北京闯荡。从他那儿我了解到,红网的舆情工作刚刚起步,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我想我的机会来了。

在这之后,我开始关注红网舆情中心的消息,从部门定位、业务范围,到人员团队。当时,整个长沙的舆情行业还处在萌芽状态,红网舆情中心还是互动评论中心的一个二级部门,业务范围、部门定位尚未厘清,正处在起步阶段。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前辈胡江春老师将去红网主持舆情工作,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投递了简历。

QQ截图20210604101246.jpg

舆情中心2014 年工作团队。

2014年春节后,北京下了一场大雪,我冒雪回到长沙参加面试,我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系着一条夸张的围巾,我从主楼二楼电梯口出来,胡江春主任远远地跟我打招呼,办公室有一点昏暗,这是我第一次踏入红网,这个画面也一直定格在我的回忆中,这是我和红网结缘的开始。

转型:从舆情到智库

2014年3月3日,是我到红网上班的第一天。到舆情中心入职后,我主动承担主题活动、主题报道的舆情报告采写。但是部门成立不久,又面临业务转型,刚开始走得并不顺利。工作一周后,我甚至还在整天为找不到选题而发愁。

好在舆情中心工作团队有着浓厚的创新争优氛围,我们经常在下班后还在二楼会议室讨论频道改版和业务拓展问题,经过几轮讨论后,筹办湖南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班逐渐打开了大家的工作思路,也成为部门的首要任务。

紧迫的招生任务十分艰巨。当时,舒斌董事长给了我们部门很多的鼓励和信任,胡江春主任则是我们部门的“业务导师”和“精神领袖”。报告组的我们加班加点,制作招生简章,在红网论坛、红网主页等多个平台渠道发布;客服组的邹自淼、朱梦洁经常加班到深夜,常常因为敲定了一个学员,大家激动得欢呼击掌。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个月时间,首批70名学员成功招录完毕。

4月9日,湖南首期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班在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顺利开班。伴随着培训工作的顺利展开,舆情服务的其他业务也逐渐有了突破。

QQ截图20210604101342.jpg

湖南首期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班顺利开班。

2014年3月14日,新疆青年多里昆骑行中国,进入湖南境内。红网多渠道、多手段为他爱心接力,多里昆每到湖南一个新的地市,红网当地分站与网友马上与其对接联系,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为其提供相关帮助。编辑中心也迅速推出专题,全方位地报道骑行事迹。

胡江春主任敏锐地捕捉到此次题材的典型性,在他的指导下,我迅速采写了一组宣传报道经验的舆情报告,全面总结红网在宣传民族团结方面的经验做法,获得了主管部门的肯定,并作为典型案例号召媒体同行学习。

在红网领导们的帮助下,不到一年时间,舆情中心逐渐迈入正轨,之后从内容支撑部门,到业务经营口,再到智库挂牌,实现多次转型突破。部门的转型伴随着个人的成长,我内心的焦虑和慌乱,在持续了大约半年后有所好转,一年后,我不但适应了新的岗位,负责的报告还多次获得了主管部门的肯定。

投缘:从情怀到责任

在红网舆情中心工作了八年,先后承担多个领域的舆情报告任务。尽管这八年干得非常辛苦,但很有收获。

印象最深刻的是2017年夏天,湖南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袭击,宁乡遭遇历史罕见强度暴雨造成严重灾情。随着灾情加剧,各种谣言滋生蔓延,人心惶惶。我们舆情中心迅速发现了这一情况,立刻着手展开工作。从7月4日开始,以工作组形式,专职专岗,加班加点,以一日一报的节奏,采写宁乡防汛抗洪舆情分析报告5篇,及时发现受灾群众困难,倾听民意解读民情。

贺弘联总编辑对宁乡汛情高度关注,迅速组织骨干采编团队召开紧急会议,先后选派三批记者前往宁乡沩山祖塔村一线进行追踪报道,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追踪采访,推出宁乡“沩山村民大救援”系列报道。

7月9日到12日,红网连续刊发4篇报道,完整生动地再现了泥石流突发状况和村民们不顾生命危险冒死救援再次遭遇泥石流的情况,“一群泥人”照片和多名遇难者的遗照极具视觉冲击力,“90后”村官遭遇两次泥石流的细节描写感人泪下。这一系列报道被新华网、环球网、中国青年网等100多家网站转载,总阅读量超1.1亿,引发轰动。

以小见大的深度挖掘,激浊扬清,给人鼓舞,让恐慌情绪蔓延的舆论场逐渐廓清。

汛情紧急,舆情分析也刻不容缓。2017年汛情期间,红网舆情中心为宁乡、湘江新区、网信部门等采写多组舆情分析报告,帮助政府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救援措施,因为在防汛期间表现突出,2017年我还获得了第一个董事长嘉奖。

也是此次汛情之后,我对党网的重要意义和党网舆情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舆情分析不再是我年轻时的兴趣和情怀,它融入了党媒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这八年,很多领导和前辈给了我帮助和指导,让我从一名年轻的舆情编辑逐渐成长为成熟的舆情分析师。我很庆幸自己与红网结缘,也很庆幸自己遇到了一批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友善包容的领导、前辈和同事。这些将继续转化为我持续做好舆情工作的不竭动力。

作者:彭娜  系红网舆情中心编辑)

来源:红网

作者:彭娜

编辑:彭笑予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6/04/943464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