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霸得蛮的湖南人,在任何年代干事总是轰轰烈烈。上个世纪,湖南人干过的这四件大事,已成为湖南在建设年代永恒的记忆,其精神仍是新时代湖南前行的不竭动力。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近火热岁月里的那群湖南人。
1952年,湖南动员21个县市25万群众,整修南洞庭湖。那时的工地上红旗招展,人人各司其职,干得热火朝天。通过整修,千百年来威胁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洪涝灾害得到大幅减轻。
事实证明,那是一个集中力量好办大事的年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湖南100多万干部群众奔赴湘西、湘中、湘南的崇山峻岭,参加三线建设,其规模之大,在湖南建设史上前所未有。从此,深山沟里照射进来现代工业的第一缕阳光,壮大了“贫弱”的湖南经济。
湖南人干事,总是契合国家需要,彰显责任担当。
新中国成立之初,湖南八千女青年西上天山,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芳华。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拓荒创业,她们也成了新中国建设史上最值得赞誉的女性群体之一。
“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另一段传奇却鲜为人知。
橡胶对现代人至关重要,也是国家间较量的筹码,但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一直实施橡胶封锁。到了1959年,为增强云南橡胶生产的力量,在党中央号召下,数万名湖南青年惜别故土,奔赴彩云之南。从此,醴陵、祁东、祁阳三地的青年扎根在这里,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原始森林中为新中国开垦橡胶林。
下洞庭、进深山;走西北、入西南。湖湘儿女的这种实干与担当精神,与生俱来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时至今日,仍未改变。(红网·飒青年工作室出品)
来源:红网
作者:陈海波 张广蓉 黎娜 周震 彭莎 周颖 张立 廖轩仪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