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强,则经济强,血脉通,则活力显。
伴随国家层面深入推进金融改革的时代步伐,地方金融改革的力度与成效,越来越成为一个提升地方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护航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彰显地方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极。
当前,对湖南而言,无论是推动实施“三高四新”发展战略,还是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无论是推动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湖南自由贸易区,还是着力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危机与金融风险,推动湖南地方金融体系创新都是绕不开的“命门”式话题。
补齐金融短板,深化金融改革,日益成为湖南发展共识。
这其中,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作为地方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地方决策层高度重视的活力之源,因为它们是推动金融创新的主力军,具有很强的资金流的集聚与辐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输血机。
省政府官网截图。
为此,我们看到,近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金九条”),提出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地方金融体系,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事实上,近年来,湖南金融改革动作频频。此次专门为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而单独发文,可见湖南主政者对于深化地方金融改革的深刻洞见。
下面,笔者与大家一起聊一聊这个地方法人机构与“金九条”,到底为何是湖南振兴金融的“关键一步”。
先来看看9条具体措施:
鼓励全牌照多业态发展;
建立资本补充长效机制;
做强省级金融控股平台;
引导金融资源聚集发展;
提升法人机构服务水平;
稳健发展地方类金融企业;
加快培养引进金融人才;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有效化解高风险机构风险。
哪些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一般是指相对于国家独资或国家控股的大型金融机构之外的规模小、门类多、彼此独立的多种中小型金融机构,它包括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信托公司、中小金融租赁公司等。
简而言之,就是注册地在湖南的金融机构。其中,既有长沙银行、华融湘江银行、财信人寿、财信证券、财信信托等,还有农商行、村镇银行等。
尽管地方金融机构业务内容不尽相同,但这些机构最大的特点就是深耕湖南、服务湖南。
2019年,湖南农信系统改制收官。
因为工作关系,笔者多次采访过三农群体比较熟悉的农商银行,乐做小业务是他们给笔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在一些金融服务网点空白区,很多留守老人办理业务不便。要实现“综合金融不出镇、基础金融不出村、非现金融不出户”,主要靠的就是这类地方法人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小机构的大作为
以湖南银行业为例,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性、区域性银行在湘机构30家,外资银行6家,地方法人银行业机构177家。
仅从数量上看,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占比高达83%。可从存、贷等具体经营指标来看,177家地方法人机构存贷款等主要指标市场份额约为1/3。
为什么两个数据会出现如此大的背离?因为地方法人银行中,大部分是农商行、村镇银行。如农商行102家,村镇银行60多家。
以其中规模最小的全省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21年3月,湖南全省村镇银行存款突破500亿元,为518亿元,贷款余额367亿元,而两项数据在湖南全省存贷款中的占比仅为0.8%、0.7%。
与大行相比,这些本土银行可谓是“小不点”。但是,60多家村镇银行县域覆盖率达80%,涉农贷款占比92%。
看起来“小而散”,实际上它犹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一个个输血机、氧气瓶,仿佛激活毛细血管的“小马达”。
多措并举增强扶持含“金”量
那么,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最大的意义何在?
笔者认为,此举更多是为补短板,一补农村金融的短板,助力乡村振兴,二补金融经济不相匹配的金融短板,助力“三高四新”。
湖南连续举办融资创新考评活动,通过财政奖补和金融的杠杆效应,为实体经济、市场主体激发更多活力。
“金九条”指出,湖南新设立的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后援中心和专营机构等的奖励力度不减,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奖励。
不仅用真金白银支持,还千方百计用各项配套政策“抢人”、育才。
2016年,一批中央金融单位来湘挂职。
如加快培养引进金融人才,不断密切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及境内外金融机构的联系,在金融人才培养引进、双向交流、专业培训等方面深化合作。并给予高端金融人才子女就学、自住购房等方面政策扶持,按市场化原则确定薪酬标准或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等。
同时注重修炼内功,将金融知识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内容,提升党政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和水平。
这里多说一句,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对于金融工作而言,确实还存在着一定的知识短板,乃至本领恐慌,亟待补上这一课。
2016年6月,一批中央金融单位的干部来湘挂职,至今仍让笔者记忆犹新。
“做地方金融发展的建设者、与中央金融机构的联络员、地方招商引资的代言人”,来湘挂职的金融干部如此定位自身的角色。或许,在“金九条”的驱动下,不远的将来,湖南金融业将涌现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新鲜血液。
抓住两头增强本土金融竞争力
笔者注意到,“金九条”提到了促进本土金融发展的几个关键词:高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
如果说高适应性、普惠性是因地制宜,竞争力则意味着对本土法人金融机构中的“种子选手”向大行看齐,进一步做优做强。
如积极推动长沙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和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加快业务发展,支持其在住房公积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等方面具有国有商业银行同等相关业务办理资格,支持三湘银行依法依规开展产业数字银行业务。
近年来,湖南相继获得了保险法人、民营银行、消费金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牌照,离金融“全牌照”渐行渐近。“金九条”指出,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业务全牌照。这意味着湖南本土的公募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险公司有了推进时间表。
湖南振兴地方金融的“关键一步”
现代金融,不仅仅是存贷款,更需要多种手段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地方法人金融发展,不仅是银行业,金控、保险、证券、期货等多种金融业态的发展自然也是应有之义。
财信金控公布2021年上半年成绩单。
“金九条”还特别提到,做强省级金融控股平台。积极支持湖南财信金控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将其打造为引领湖南地方金融机构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大型国有综合性金融企业,力争2025年底前资产规模稳定在2000亿元以上。
如积极扶持法人证券公司做强做大,深耕湖南市场,服务更多省内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等。
不仅是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也是朝着湖南地方法人金融发展的方向。不仅是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建立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守住风险底线,实现地方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更是本次新规的应有之义。
不难预见,随着各项配套政策的落地,湖南金融业补短板再迈出关键一步,意义将极其深远。
来源:红网
作者:肖娟
编辑:吴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