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师节丨刘石生:扎根山区32年 践行教书育人初心

来源:红网 作者:李青 李发明 编辑:陈小婷 2021-09-06 17:46:2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9月6日讯(通讯员 李青 李发明)今年56岁的刘石生,对自己当年在回龙圩农场中学教书的情景记忆犹新。

“那时候学校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大门,校舍是低矮的土砖房,窗户靠糊上厚纸壳遮风挡雨,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边教学还要一边支农,日子虽然清苦但却充实,从那时候起,我就已经离不开回龙圩的山山水水了!”

9月4日,当刘石生回忆这些往事时,眼角泛红,眼神中却流露着坚定的幸福。回龙圩管理区中学地处永州最南部山区,交通不便,作为外地人的刘石生却在这里一干就是32年。1989年,刘石生从零陵师专毕业分配到回龙圩农场中学。

“我支农时割过禾、插过田、采过茶、摘过桔子、开过山塘水库,也挑过粪桶种过菜,还到工厂帮过工。”当时的回龙圩是一个国营农场,学生都是农场职工的子弟。每到农忙季节,学校老师必须在教学之余利用休息日支农。

曾经有一段时间国有农场效益严重下滑,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下岗,农场没了收入,发不出工资,每个教师只能发200斤谷子和100元生活费作工资,面对这个现状,老师们纷纷离职下海。

“我也动摇过,但是一想,山里的孩子要是没老师教,他们就要苦一辈子。为此,我不顾家人的反对,打消下海谋生的念头,毅然选择留在这偏远的大山脚下。”

1993年的春季,开学已经三天了,班上有个叫蒋光学的学生一直没来报到,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话,刘石生心急如焚。放学后,他匆忙骑上自行车赶往十多公里外的学生家中。一路崎岖难行,经过两个多小时才赶到学生家中。

原来,学生家有兄弟姐妹五个,他是老大,母亲体弱多病不能下地干活,全家靠父亲一人务农支撑过活,生活十分艰苦,父亲决定让孩子辍学打工补贴家用。了解到这个情况,刘石生心里五味杂陈,既为贫穷叹息,更为少年的不幸揪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绝不能让这个学生辍学!

刘石生当即劝说:“光学,你明天就去上学,学费的事我来想办法!”当年工资不高,刘石生用了将近三个月工资替他交了学费。但是在回校的路上,因道路难行刘石生连人带车翻下十多米的深沟,手脚被乱石划破,鲜血直流,还断了两根肋骨,至今腰背上都留有印记。

在刘石生的资助下,蒋光学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去了广东发展,创业成功,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帮家庭摆脱了贫困。

“那时候,虽然我的生活也很艰难,但凭我的微薄之力,帮助到一个人的成长,于我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刘石生说。

上世纪90年代的回龙圩,农场党委针对当年农场职工文化水平相对低下的情况,号召中小学老师自愿下乡扫盲,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全民教育,刘石山主动响应党委号召,到各村各户进行扫盲,教农民识字,教男主人记账,教小孩学讲普通话。有时候向村民说说安全用水、安全用电、安全生产知识。32年来,回龙圩1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千家万户,每一个村落,都留了刘石山送教下乡的足印。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将更加坚定我的步伐,不忘初心、践行使命,为乡村的教育事业贡献毕生心血!”刘石山说。

来源:红网

作者:李青 李发明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9/06/1011581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