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桃花源旅游区。
红网时刻 记者 张军 黄刚 常德报道
良田美池,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桃花源是一首浪漫的诗,是一幅秀美的画,是一支欢乐的歌,是一个千年的梦,寄托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向往。
9月4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播出的大型直播特别节目《走进乡村看小康》,走进了常德桃花源镇汤家山村,镜头里,农村生产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跃然纸上。
风景如画的桃花源风景区。
不只是乡村变美了,常德桃花源也变了。变得风景如画 ,生活如诗。
回望这几年,游客说的最多的是桃花源风景变美了,外地人说的最多的是桃花源品牌变响了,党员干部说的最多的是桃花源基层更有精气神了,当地的老百姓则认为桃花源群众变得更自信了。
“我们坚持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桃花源的格局越来越大、品牌越来越响、产业越来越旺、游客越来越多、群众越来越富,桃花源正逐步成为全市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和全省文化旅游的亮丽名片。”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伍彩霞接受红网时刻记者采访时说到。
砥砺前行,桃花源名头变响了
桃花源景区人流如织。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在5A级景区桃花源游客集散中心的广场上,跳舞的、锻炼的、散步的、玩耍的,人头攒动,歌声、笑声、嬉戏声,声声不息,这里成了游客和周边村民休闲娱乐的群众舞台。
“我们是从江西过来的,来了之后,感觉环境非常好,不虚此行,主要是心灵得到了放松,非常不错。”一位游客告诉记者,自己这是第二次过来,感觉变化非常大,环境更好了,景区面积也更大了。
“我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秦溪,土地平旷、豁然开朗的秦谷,印象非常深刻。”今年即将上高中的李敏更是对桃花源这个研学旅行基地赞不绝口。“来这里就感觉从陶渊明的笔下走了出来,还有桃川书院的国学教育,六艺工坊的非遗体验,都让我对桃花源有了更深的感受。”
在常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桃花源人经过不断努力。2020年12月,桃花源旅游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桃花源人多年的梦想,也结束了常德没有5A 的历史。常德桃花源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扩大。
桃花源通过持续的市场开拓与服务提质,设计推出了1000多条旅游线路,先后对接中旅集团、景域集团、湖南广电集团等国内外文旅企业300多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桃花源、投资桃花源,3年累计争资引资超10亿元。重点客源地涵盖全国各地和近10个境外市场,游客接待量突破300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率近40%。
近年来,桃花源先后获评中国十大文化景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森林康养林场、全省首批十大文旅特色小镇、全省十大文旅地标、首批湖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第三批精品旅游线路等一批金字招牌和靓丽名片,策划运营的“湘遇桃花源”荣获北京世园会展园金奖。
躬身力行,桃花源作风更好了
疫情期间,桃花源党委主要领导坐镇一线,全体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切实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7月30日,银川市发布成都市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张某某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公告,其活动轨迹涉及到桃花源。当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迅速关闭了桃花源景区。
疫情就是命令,全区上下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迅速部署各项防控工作,成立了以管理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伍彩霞为组长的防控领导小组。全区迅速动员了200多名社会力量和年轻干部的志愿者队伍,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在这场战疫中,桃花源全体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守护了桃花源本土0病例、0感染、0报告的良好局面。
“这场战疫,是桃花源的党员干部和老百姓以及在这里的游客朋友们一起努力打赢的。”谈起疫情防控工作,伍彩霞说,这也是检验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党员干部队伍的一个窗口。
近年来,常德桃花源旅游度假区坚持以党建总揽全局,在实践中甄选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优秀干部。让基层干部发展有奔头,干事有活力,扎实开展各项主题活动,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组织培训集中学、日常工作实践学等多种方式推进基层组织队伍优化提质,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并通过让干部上台亮思想、谈体会、晒实绩等形式,检验党员干部学习实效。
好的做法带来了好的效果,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是干部的辛苦指数。通过旅游、文创、餐饮、住宿、擂茶等产业带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在桃花源落地生根,老百姓的就业多了、收入多了。三年累计投入2亿多元改善民生,全区农田、水利、道路、桥梁、学校、村部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务实笃行,桃花源产业变实了
老百姓发展农业产业,口袋鼓了起来。
夜幕降临,秦溪边牧牛,浣衣,捕鱼,丰收,全国首个全流域的河流剧场《桃花源记》惊叹您的眼球,震撼您的心灵。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桃花源里好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相亲相爱的美好生活。
《桃花源记》的演职人员有300余人,其中95%都是本地人,许多人通过参与演出实现了长期稳定脱贫。如今,白天在田间劳作或在小镇上班,晚上在秦溪河两岸演出,已成为众多桃花源镇村民的生活日常。
文丕林,桃花源本地村民,年过花甲,身体硬朗,既是鸭子的饲养员,也是《桃花源记》剧中的演员。夫妻俩白天劳作,晚上当演员,月进6000余元。作为曾经的贫困户,这样的生活,他是非常满足。问起感受时,他连说了两个“满足,满足”。除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话语间流露出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感。
桃花源记实景演出现场。
“家乡环境好了,游玩项目多了,城里人争着来,我这10间房的小客栈,月均收入上万元。”从广东返乡经营民宿的客栈店主郑朋说。截至目前,桃花源共有主题民宿50多家,农家乐近100家,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以上。
“生态固本,业态增效。我们要在守护好桃花源这块绿色金字招牌的同时,坚持把促进群众共同富裕作为以民为本的着力点,既把产业做起来,又让精神好起来,努力实现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让桃花源人的获得感更强更丰富。”伍彩霞说到。
桃花源还成立了区属国有企业湖南桃花源全域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定农耕文化博物馆、双创中心等12个年度重点产业项目。投资6亿元的故渊湖主题度假酒店项目也正式启动,长江流域农耕博物馆、桃花源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文旅项目正有序推进。
依托景区辐射发展特色产业,借助党建引领帮助农民增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桃花源旅游品质。桃花源旅游管理区选准文旅融合方向,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全面丰富小镇文旅业态。如今,“特色文旅小镇桃花源”已成为常德市文旅康养千亿元产业的中坚力量和湖南省文旅产业的亮丽名片。
携手并行,桃花源乡村变美了
桃花源美丽风景。
初秋的晌午时分,走进桃花源汤家山村,眼前一亮:一排排民房依山就势,一盏盏节能路灯排列整齐,一幅幅文化墙图文并茂,停车场、休闲娱乐广场修葺一新,村民公约等专栏一一陈列。
“村子变美了,来的游客也多了。”说起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收益,汤家山村村民王女士脸上笑开了花。原来,她将自家房屋改为民宿,开起了擂茶馆。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收入就能达到1000元。
毗邻桃花源核心景区,与桃花源古镇接壤,紧邻秦溪、常吉高速互通,生态优美的桃花源镇汤家山村,于2017年被确定为常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点。通过三年多时间的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汤家山村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8月6日,常德市委书记杨懿文到桃花源调研乡村振兴工作。他强调,要用最美的风景发展美丽经济,努力把汤家山村、桃花源村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点,不断提升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1月31日,常德市市长邹文辉调研桃花源文旅产业发展,要求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抢抓全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契机,当好全市全域旅游的典型示范,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优化组合旅游线路,全面改善综合环境,不断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桃花源通过发展产业,努力实现近者悦、远者来
如何用最美的风景发展美丽经济,伍彩霞指出,就是要继续推进景区带动镇区、农区的“三区共建”模式,完善城镇功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让桃花源乡村成为景区的延伸,努力实现“近者悦,远者来”。
通过景区引流,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汤家山村跨界交流、碰撞灵感,把桃花源的田园之美引入现代生活,把汤家山 “桑竹之属”的传统农耕,因地制宜地勾勒出更多乐见乐享的生活图景,聚集财气,兴了产业。
在谈到未来桃花源的发展时,伍彩霞说,桃花源变美了,变大了,变响亮了,但是我们心中的那个桃花源,那个向上向善、相亲相爱、健康共享的桃花源一直不会变,我们不是改造桃花源,是还原桃花源。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产业研究院经济,充分利用桃花源这块金字招牌,对接引进著名高校、大院名所、文创名企等,着力建设吸引高端生产要素、高端产业、高端人才的集聚区;继续围绕打造文旅融合排头兵、乡村振兴示范区、休闲康养新高地的目标定位,将桃花源打造成为常德城市品牌的精致名片,湖南省文化旅游的发展龙头,国内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伍彩霞告诉记者。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张军 黄刚
编辑:郑江晖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