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Vlog·诗中那抹红丨张子清:红军中的“关云长”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李赛凤 陈珉颖 陈奥男 编辑:王津 2021-10-15 23:21:4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如诗人般浪漫,却又似钢铁般坚韧,红色热土上的血色浪漫,在首首或慷慨,或悲壮的诗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湖南,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和策源地,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数不胜数的动人故事,让这片红色的热土拥有着不竭的动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红网带您从那些或美、或凄却从未放弃信念和理想的诗词中,去感受那段从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红色山河。

张子清故事.jpg

张子清烈士的雕像。

红网时刻记者 任晔 李赛凤 陈珉颖 陈奥男 益阳报道

秋收会师闪金光,

生命短暂而辉煌。

功勋不朽传千古,

井冈红旗永飘扬。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著名将领张子清的外孙写下的一首赞颂外公一生功绩的诗歌。1927年,身为营长的张子清率部遭遇肖匪的袭击后,与毛泽东主力所率部队失去联系。当时部队里的其他人都认为张子清投靠了敌人,但毛泽东坚定地说张子清是红军中的“关云长”,毅然地相信张子清。

秋收起义崭露锋芒

1902年,张子清出生在益阳县板溪乡(现鸬鹚渡镇)一个爱国军人家庭。自幼受父亲张建良爱国思想的影响,张子清勤读诗文,酷爱兵法。1920年毕业于湖南讲武学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广州政治讲习班学习,结业后投身北伐。

1926年春,张子清随军入湘,党组织派他到常德市,在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师任连长。随后,黄埔军校第三分校在长沙成立,他又被调到该校任政治教官。

秋收起义时,张子清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在铜鼓起义,并随毛泽东攻打浏阳,受挫后转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后,张子清被任命为第三营营长。到达井冈山后,跟随毛泽东开辟红色根据地。

1928年3月,张子清率部随毛泽东出发,支援湘南暴动。在酃县阻击战中,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抗击敌军4个正规团的进击。浴血奋战三天三夜,终于粉碎了敌军企图卡住湘南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的通道的阴谋,为实现红军井冈山会师扫除了障碍。

张子清故事 (1).jpg

张子清让盐的绘画图。

不搞特殊 舍命献盐

但在此次战役中,一颗子弹击中了张子清的左脚踝。

张子清负伤后,毛泽东、朱德等人非常牵挂张子清,他们几次来到红军医院看望他,并且提议派人秘密护送他前往长沙,到大医院治疗,但都被张子清拒绝。他认为,红军将领不能搞特殊化。

在缺乏足够医疗物资的情况下,他先后动了5次手术,脚上那颗子弹头始终没有取出。伤口感染越来越严重,每次清理伤口都会让张子清痛得满头大汗。来看望他的战士们急在心里,便将缴获到的一袋食盐留给了张子清。

当时,根据地内各种物资都十分匮乏,食盐也成为红军战士们擦洗伤口的宝贵药品。

张子清明白这一小包食盐十分珍贵,他也不舍得用,便将食盐藏在了枕头底下。

后来,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红军伤员越来越多,盐水也供应不过来。眼看这一批重伤员的伤口不断恶化,自己也负重伤的张子清将珍藏的一包盐交给了护士排长。护士排长接过这包盐,眼泪夺眶而出。

1929年1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著名的柏露会议,决定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张子清被任命为红五军参谋长,指挥红五军及红四军之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坚持边界斗争。他拄着拐杖,由警卫员搀扶,经常亲自到前线阵地查看。

同年春,湘赣敌军攻陷井冈山,张子清被护送到深山区,只身隐藏在一条大青石石缝中。当时大雪封山,敌人又满山寻找,吃完身上带的炒豆、笋干后,张子清又冻又饿。等敌人下山后,地方党组织派人找到他时,他已经四天四夜没有吃东西了。这时,他的伤势越来越重,体质也更加虚弱了。

1930年5月,因伤重不治,张子清在永新县南乡洞里村蕉林寺牺牲,年仅28岁。

生命有限,但信仰永恒。张子清赤胆忠心、信念坚定、大义无私、为国献身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上阵杀敌、以命相搏,但我们需坚定执着地追求理想、坚守初心,用个人的成长助力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李赛凤 陈珉颖 陈奥男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10/15/102995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