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功勋》热播,这些旧照片带你走进“袁隆平的梦”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彭渊林 曾琳 编辑:梁馨雨 2021-10-20 09:31:4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彭渊林 通讯员 曾琳 怀化报道

近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出题、组织推进的重大现实题材作品《功勋》正在热播。该剧取材于首批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用单元剧形式串联起他们的人生华彩篇章。

其中,《袁隆平的梦》单元作为系列电视剧《功勋》的“最后一棒”,讲述了袁隆平如何心心念念为解决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几十年不懈探索和奋斗的故事。

10月19日,记者来到袁隆平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翻开学校珍藏的旧照片,带你走进“袁隆平的梦”。

1.jpg

袁隆平的毕业证书。

1953年7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

2.jpg

青年袁隆平。

1954年,袁隆平被调任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担任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3.jpg

袁隆平发现的第一棵天然杂交水稻稻株。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袁隆平被这些景象深深刺痛了,立志用农业科学战胜饥饿。1961年,袁隆平在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里,首次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优势水稻,从此他开始着手对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4.jpg

袁隆平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手稿,现保存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自此开启了他的水稻深度科研之路。

5.jpg

袁隆平(左二)与助手尹华奇(左一)、李必湖(左三)在安江农校试验田。

1967年3月,湖南省科委把“水稻雄性不育”正式列入省科研项目,下拨科研经费400元。同年6月,由袁隆平负责的科研小组正式成立。李必湖、尹华奇加入,三人小组开始了对雄性不育秧苗的反复繁育。

6.jpg

袁隆平与科研小组成员。

7.jpg

袁隆平在试验田介绍雄性不育水稻。

8.jpg

袁隆平(左一)与科研小组成员李必湖(左二)在安江农校试验田开展研究。

9.jpg

袁隆平(右一)与科研小组成员李必湖(右三)在安江农校试验田开展研究。

10.jpg

袁隆平(左一)在实验室观察研究稻穗。

袁隆平设计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法,可研究小组对雄性不育系进行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的试验,全部失败。袁隆平意识到,杂交试验的材料亲缘关系太近,导致遗传特质下降,必须要换成用野生稻,进行远缘杂交。

为了寻觅那株神奇的野生稻,袁隆平带上同事,像候鸟一样追着太阳跑,辗转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多地。

11.jpg

在海南三亚发现“野败”的现场。

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三亚,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和农场技术员冯克珊,在一片水坑沼泽里,发现了一株雄花异常的野生稻穗。正在北京出差的袁隆平火速赶回了三亚,通过实验室检测,他确认这就是他要寻找的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把它命名为“野败”,带回湖南深入研究。

“野败”的发现,是杂交水稻研发史上一次飞跃,为人类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

12.jpg

袁隆平在海南三亚培育杂交水稻。

13.jpg

袁隆平在海南岛育种基地为主要课题组成员讲课。

1973年10月,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议上,袁隆平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他和团队选育的“南优2号”,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强优势组合。

14.jpg

15.jpg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农委在北京联合召开授奖大会,授予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特等发明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发的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16.jpg

袁隆平赴美国指导杂交水稻技术期间,经常从驻地骑自行车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农业试验站。

自1979年开始,袁降平不断出访世界各国,帮助不同肤色的民族培育水稻。他多次赴菲律宾、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家,指导当地科学技术人员培育杂交水稻;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登台讲学,传授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专家。

1982年,袁隆平受邀前往菲律宾,参加国际水稻学术报告会。当他登台后,投影仪打出他的头像,下面写着"Yuan Longping,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从此,“杂交水稻之父”的称誉不胫而走。

袁隆平曾说过,自己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斯人已逝,而其精神永存,越来越多的人将继承袁老遗志,把实现这两个梦作为自己的使命,继续奋斗。

(部分影像及文字资料来源于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彭渊林 曾琳

编辑:梁馨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10/19/1030940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