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气象局关于2021年“中国天然氧吧”评价结果出炉,全国56个地区被正式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其中,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市、新田县三地脱颖而出,高分入选。
▲永州新田千余亩枫林。
天然氧吧是指负氧离子水平较高、空气质量较好、气候环境优越、设施配套完善,适宜旅游、休闲、养生的地区。它的评价指标由发展规划、生态环境、旅游配套、地区特色以及获得荣誉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组成。
截至目前,湖南省被中国气象局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达16家之多。
2018年,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岳阳平江县、永州宁远县获“中国天然氧吧”殊荣,属湖南省第一批成功创建的地区。
2019年,湘西古丈县、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常德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永州双牌县、怀化洪江市、永州江永县、永州零陵区荣膺“中国天然氧吧”。
2020年,永州道县、东安县和蓝山县上榜“中国天然氧吧”。
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空气常新 美丽潇湘铺开新画卷
在“中国天然氧吧”评价体系中,气候、空气质量、大气负氧离子水平等指标纷繁复杂,其对申报地区生态环境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湖南多地荣膺“中国天然氧吧”,既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禀赋,也有赖于长期以来坚持的大生态保护观。
八百里洞庭湖烟波浩渺,“三千奇峰”张家界层峦叠翠。山泽河岳,得天独厚,地处长江巨龙柔软腹部的湖南,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关注。
2013年来湘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湖南“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岳阳段时殷殷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
2020年9月来湘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湖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近年来,湖南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美丽湖南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绿水青山相映美、金山银山幸福长”的生态画卷在三湘大地上徐徐展开。
▲长沙蓝的天空与湘江交相辉映。
青山常在。截至2020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9.96%,森林蓄积量达6.18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7.04%,湿地保护率达75.77%。当前,湖南省共成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3个,湿地保护率达75.77%,位居全国前列。
绿水长流。今年1-6月,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0%,洞庭湖总磷平均浓度降至0.062毫克/升。生态“江湖”再现江豚翔泳、麋鹿群集的动人场景。
空气常新。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0月,全省14个市州政府所在城市环境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4.0%,无严重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1%。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 湖南唱响生态文明之歌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久久为功。
近年来,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负殷殷嘱托,以“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为主战场,以大气、水、土壤的治理为重点,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洞庭湖栖息的鸟儿。
以河长制促河长治。湖南率先在全国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明确河湖长51235名,全力呵护好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片水域。如今,人们在“一江一湖四水”,常能见到《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场景,水清岸绿的河流湖泊为潇湘百姓带来更多生态福祉。
洞庭湖专项整治铁腕重拳。曾经围堤横立的沅江市漉湖芦苇场下塞湖,如今已是湖平水阔。在拆“围”之战中,湖南以雷霆手段、霹雳之势,将下塞湖18692.6米矮围全部拆除。163公里长江岸线整治、复绿,38.6万亩欧美黑杨清除到位。
全面启动“十年禁渔”。目前,长江湖南段、洞庭湖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鱼群集体跳出水面,此起彼伏。今年7月份的调查显示,洞庭湖水域鱼类种类数量大幅增加,共调查到鱼类63种,比禁渔前增加了30多种。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空气质量一天天改善,今年上半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比达90.8%;土壤生态一寸寸康复,全省矿山生态修复总面积达9795公顷;676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完成整治、10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截至目前,湖南6700多个乡村建成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到处是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节能减排 低碳发展 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底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已成为三湘人民的普遍共识,节能减排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发展模式。
《湖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推进碳达峰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人不负青山绿水,青山绿水也定不负人。湖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绿色正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株洲园区。
株洲清水塘,在退出了全部261家化工冶炼企业后,辞旧布新,三一、绿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入驻,续写现代化产业新城新篇章;
在洞庭湖畔,常德以“产业立市”,以中联建起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成长为首个千亿产业;
在长江岸边,有着30年发展历史的巴陵石化化工项目,搬入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既解决了“化工围江”难题,又为产业链延伸“强筋健骨”;
三湘大地,低碳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两主一特”及文化创意、生物制药等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风生水起。
仰望间,苍翠峰峦连绵相拥;回眸处,山花纷飞溪水清清。如今的潇湘大地,生态文明建设正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各方面,高质量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并举,越来越高的“颜值”,越来越好的“气质”,正成为湖南引以为豪的美丽新名片。
来源:红网
作者:杨雁霞
编辑:彭笑予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