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武。
红网时刻记者 曾鹏辉 汪衡 长沙报道
一座园子四季果香,花开不息,40 多亩地里任你徜徉,这里不是香格里拉,也非私人花园,而是一座上世纪70年代就被废弃的仓库。去年竟吸引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万游客打卡。
1月18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之前,省人大代表、湖南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园子业主李国武作为典型代表,在代表通道上接受媒体采访,他与大家分享园子美景及产业。
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这些年来,李国武在制作酱菜的同时,在厂房坪地种植花草瓜果,经年累月,花香、果香、酱香,竟自成一片乐园。他索性建成开放式旅游工厂,游客络绎不绝。当年他怎会知道,这走的是一条最为时尚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十三村园内风景。
十三村园内风景。
园子名叫十三村,位于临湘农村,临近湖北,周边丘陵逶迤。在上世纪70年代,这里是国家粮食仓库。据临湘县志介绍,仓库可以追溯到三国,当时就是周瑜的粮仓,共13个。后来,李国武租下了整个场地经营酱菜,仓库修旧如旧,变成厂房。斑驳青砖可见历史长远。
青翠的薜荔果藤爬满了厂房墙壁,银杏、枇杷、杨梅、香柚、柿子、罗汉松、五彩梅、龙枣树……到处都是,凡有一丝空地,都种满花草。果树上挂着100多个鸟笼,各种飞鸟在这里觅食,偶尔跳入人群,也无畏惧。走在园里,时不时就踩着不知是哪个年代的石磨。园内开辟一小型农耕器具博物馆,犁、耙、风车、龙骨水车等农具齐全。园中心还有一防空洞,历史颇远,两米多高,4000多米长,两旁全是正在发酵的酱菜缸,行人穿梭中间,酱香弥漫流连忘返。厂房就在游客身旁,工人们正制作榨菜、辣萝卜、腐乳、香菇酱等。200多名工人都来自本地,上班、做家务两不误。来参观的游客,停停走走大半天后,临行都会买些发酵酱带走。
十三村园内风景。
李国武绘声绘色地跟记者描绘着他的园子,“生态工厂、生态旅游、生态产品。”几年前,园子被评为国家级3A景区。四季游客不断,最多的一天接待1200人。后来,游客实在太多,场子无法容纳,只能提前预约。很多游客参观后纷纷感言,“这是我一生都在追求的梦想地”“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工厂”。
十三村园内风景。
后来,李国武又在园内开辟一个禁毒展览馆,越做越完善,成为当地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团队游客更多了,去年“七一”前夕,就接待过80多个单位。
十三村园内风景。
树木繁茂葳蕤,一切都是原生态。李国武经营的产品也讲究原生态。比如香菇酱原料,香菇来自从河南,那边气候好,香菇品质高,而植物油等配料都来自本地农村。李国武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一直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好产品叠加好环境,形成良性循环,所以李国武不愁产品销路,游客就是销售员,他只需要让园子、产品持续呈现原生态的勃然生机。其实,李国武对经济效益并无多大追求,他乐善好施,坚持做公益事业,由此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他个人生活简朴,无别墅,甚至没有买车。
不经意间,李国武把自己的园子做成了文化园、做成了旅游网红点。当下很多人都在刻意做文化大产业,一番折腾后,反而与文化背道而驰。许多文化产业老板来取经,他只说了一句,文化来源于内心的真实美感。
李国武曾经是一位供销社下岗职工。他学过美术,爱好摄影,特别喜欢拍摄农村美景,作品《放歌新农村》被中宣部、中国摄影家协会选定在国家美术馆、中华世纪坛展览。26年前,他启动属于个人的、在农村拍摄一万张笑脸的“文化工程”,已完成7000多张。那些被拍对象并非明星脸,但因笑容灿烂、淳朴、真实,许多镜头都成经典。笑脸一串,其实就是一段完整的农村发展史、时代表情包。李国武看着那些笑脸,也会开心一笑。他的笑脸里,露出的就是文化秘籍。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湖南省将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李国武梦想着,他的园子将成为唱响湖南旅游品牌的一道声音。
来源:红网
作者:曾鹏辉 汪衡
编辑:周怡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