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刘艳芳 长沙报道
黛瓦白墙、木制窗门、仿古屋檐、青石板路……
时下,走进芙蓉区白果园、化龙池等老街小巷,静谧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以老长沙的历史感厚重感。这是长沙市首批启动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之一。
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省2000年底之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约2.01万个,计划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改造。通过努力,先后涌现出了长沙白果园化龙池片区、湘潭新塘美好社区、浏阳百川里片区等一批老旧小区改造样板工程。湖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有何亮点?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白果园化龙池片区成功将历史文化风貌融合现代都市魅力,加上有机的组合与巧妙的设计,使得整个街区包容了城市的过往与未来。(芙蓉区委宣传部 供图)
老旧小区“逆生长”
鱼和熊掌可皆得
老旧小区改造不是“涂脂抹粉”,而是既要“面子”,又要“里子”。
院前有“小桥流水”,院后有木质古风走廊和戏台,这样足以构成浓浓的“网红”元素。在芙蓉区周先生的家中,记者看到,此处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你看我家改造后和以前的照片,对比一下就知道,现在多好啊!”作为白果园化龙池片区有机更新的受益者,周先生对自家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很是满意。
改造前的苏家巷。(芙蓉区定王台街道 供图)
改造之后的苏家巷,成为了长沙市的宝藏一条街。(芙蓉区定王台街道 供图)
与普通的老旧小区改建不同的是,白果园化龙池片区地处长沙市最核心的“五一商圈”,历史底蕴深厚,湘江评论印刷旧址、程潜公馆、长沙剧院等不可移动文物均聚集于此。因此,既要保住文物建筑的古风古貌,又要满足居民们的生活需要,如何让鱼和熊掌皆可得?
长沙市将老旧小区改造与修葺历史风貌建筑相结合,打造了一批文化历史街巷,增强了老城区的宜居性、持续性、生命力。(芙蓉区定王台街道 供图)
为此,芙蓉区创新提出了“三留三改三拆”的原则,以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推进建设。
“三留”,即留住古城长沙的历史记忆、留住湖湘文化的文脉精髓、留住城市发展的风格脉络;“三改”,即改造乱象提升品质、改换设施完善功能、改善环境宜居惠民;“三拆”,即拆除违法违章建筑、拆通街巷消防道路、拆去破旧安全隐患。
不少老旧小区位于老城区,改造之后的芙蓉区白果园巷,依然保留着城市的烟火气息,成为了一座城市的记忆。(芙蓉区定王台街道 供图)
长沙城市人居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白果园化龙池有机更新项目一共分为3期进行,2020年完工,不仅外塑“颜值” ,更内增“气质”,打造出长沙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样板工程。截至目前,长沙市已经有57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惠及108629户居民。
新塘美好社区建设经验
全国推广
如果说白果园化龙池片区是湖南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样板工程”,那么位于湘潭的新塘美好社区,就是湖南老旧小区改造的另一个“金字招牌”。
改造之后的湘潭市新塘美好社区,不仅有“颜值”,而且有“内涵”。(图片来源: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站)
新塘美好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国有工矿企业老旧小区,大多数建筑建于上世纪80年代,基础设施缺失,配套设施不齐,环境面貌老旧,违章建筑成群。2020年,湘潭市按照“多元化发力、系统化改造、市场化运作、立体化管理”的思路,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位于岳塘区的新塘美好社区名列其中。
新塘美好社区建设一共涉及6个小区,99栋房屋,2087户,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针对这个社区的特殊性,湘潭市岳塘区创新实施改造方案——“8+15+1”模式。“8”,即“水、电、路、气、网、梯、安、治”八项基本功能;“15”,即“菜食住行购、教科文卫体、老幼站厕园”15项公共配套服务设施;“1”,即邻里中心。
湘潭市新塘美好社区改造前后对比。(图片来源:湘潭住建)
经过改造,消除了楼房安全隐患265处,修缮了屋顶20栋;一次性疏通下水道31栋,完成雨污分流2800米;道路提质改造2000多米;立面改造17栋,合计3万多平方米;所有强电已入地,所有弱电已到户,线路“蜘蛛网”成为历史;修建停车位162个……昔日老旧小区嬗变为“美好社区”。
湘潭市新塘美好社区的建设经验全国推广。(图片来源:湘潭住建)
2021年1月15日,湘潭市岳塘区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殷涛,受邀在全国城市社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专题活动培训班上,以视频形式向全国各个省(区、市)的住建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分享了书院路街道共同缔造舒适、宜居、美好社区的经验做法。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老居民”喜迎“新生活”
或许,你会认为,上述老旧小区的“蝶变”与其城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息息相关。记者注意到,这样的典型,在湖南的一些县(市)级城市,同样随处可见。
在湖南省住建厅的指导下,2020年10月,浏阳市被确定为湖南“基层党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唯一试点县(市),位于淮川街道城西社区的百川里片区,就是受益项目之一。
城西社区的百川里片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涉及原煤炭公司宿舍、房产局宿舍、抽纱厂宿舍、建家园小区,一共12栋320户,约2.6万平方米,片区居民以原单位职工为主。与其他老旧小区一样,这个片区的房屋因年代久远,存在屋顶漏水严重、雨污合流排水不畅、楼栋间的线网凌乱等一系列的问题。
百川里片区改造前。(浏阳市住房保障中心 供图)
百川里片区改造中。(浏阳市住房保障中心 供图)
百川里片区改造后。(浏阳市住房保障中心 供图)
浏阳市围绕“开放公共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完善功能配套”的思路,做实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项目改造。将百川里片区改造纳入“千年城关,一品淮川”规划,精心打造淮川河畔特色完整社区、绿色社区、智慧社区。
浏阳市淮川街道百川里片区改造后新景。(浏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截至2021年年底,百川里片区成功实现了“蝶变”。修复破损道路276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395平方米,新建雨污水管长约1700米,进行了供水、供电一户一表改造……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造过程中,还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盘活了闲置资产,完善了片区功能配套,实现公共资源开放共享,成功构建居民“15分钟生活圈”。
改造之后的浏阳市教师新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浏阳市住房保障中心 供图)
“在这次改造中,党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提到百川里片区的成功改造,浏阳市住房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奥妙”。这样的“五步走”形式,思路非常清晰:
第一步,涉改小区先期成立业主委员会;
第二步,将话筒交给群众,让小区居民意见统一,在详细了解居民需求之后,列出改造清单;
第三步,开展“民生吹哨,部门报到”模式;
第四步,小区党员示范带头改造;
第五步,小区居民志愿服务改造。
改造之后的浏阳市恒宜新村,将“浏阳八景”融入其中,打造“八景浮雕”,留住了乡愁、留住了记忆。(浏阳市住房保障中心 供图)
六大“法宝”齐上阵
百万户居民住上“新居”
记者从湖南省住建厅了解到,全省2019年和2020年开工建设的4144个小区已经全部完工,惠及62.7万户,2021年新开工3529个小区(涉及50万户),涌现了一大批亮点工程,实实在在让百万户“老居民”们过上了“新生活”。
湖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主要依靠六大“法宝”,为这项惠民工程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坚持高位推动。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和民生实事重点项目,摆上突出位置来抓。同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19个部门老旧小区改造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完善配套政策。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规划、土地等方面盘活存量资源的支持政策,全面部署全省旧改工作。同时,湖南省住建厅联合多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了11个配套文件,初步构建了“1+N”政策体系,并抓好政策宣传贯彻。
创新改造方式。坚持因地制宜,落实“一区一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改造,“改一片、成一片”。引导有条件的老旧小区以未来产生的收益弥补老旧小区改造支出,实现资金平衡。
加大资金投入。近三年,仅省级财政已安排了6.16亿,用于老旧小区改造。
坚持把关方案。2020年,湖南省住建厅组织对各地小区改造方案逐个开展审核,制定了省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示范文本和审核要点,组建近500人的全省专家库,共开展评审92场次,完成2710个老旧小区改造方案的审核。2021年起,由市县审核把关后实施。
坚持全过程监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全过程监管。
百川里片区改造之后的党群邻里服务中心,创新设立了共享工具房,实现党建“服务+”。(浏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湖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取得显著成效,9项经验列入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向全国推广;2021年5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了长沙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湘潭市两次受住建部邀请就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行全国授课……
房屋从“旧”到“新”,道路从“堵”到“疏”,环境从“乱”到“美”……湖南各地的老旧小区,正在经历一场全新“蜕变”,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在经历跨越式的“有机更新”与“提档升级”。下一步,湖南省还将扎实推进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项目的实施,把老旧小区改造打造成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让老旧小区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刘艳芳
编辑:江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