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常德3月1日讯(通讯员 钟雯静)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安乡黄山头镇紧紧围绕“稻鸭生态立体种养”的基本定位,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为契机,聚集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形成了成熟的稻鸭产业模式。
技术支撑 确保“稻鸭共生”增效
为进一步提高黄山头镇稻鸭生态立体种养水平,实现稻鸭产业效益翻倍,该镇建立了1个鸭苗孵化车间和1个育秧工厂,鸭苗孵化车间占地1000多平方米,有全自动孵化设备10多台,年孵化鸭苗可达800万羽。育秧工厂占地20亩,可为全镇提供1800亩的秧苗订单。
育秧工厂的专业化育秧,促进了秧苗商品化的形成,将集中育秧与机械移栽有机结合,增强了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能力。在非育秧季节,育秧工厂可开展蔬菜、瓜果、花卉等产业的经营与示范,带动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鸭苗孵化车间相比于传统孵苗,孵化场在选蛋、上架、控温、孵化等各个环节更专业、更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孵化成功率和存活率。目前,黄山头镇建立了万亩“稻鸭共生”示范基地,这种生产方式相比传统水稻种植,每亩的效益提高了2-3倍。
育秧工厂培育秧苗。
土地流转 实现水稻规模化生产
通过土地流转,积极引导耕地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集中。其中,界沟社区统一流转了1000多亩田块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鸭稻米,促进了“稻鸭共生”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目前,全镇共有7个村实现了整村流转,流转面积共21000亩,其中虎山、界沟土地流转率达90%,双福、军万咀、黄土堤均达到80%。
金满穗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省级农村合作示范社,近年来从界沟社区、双福村等地的农户手上流转了近2000亩田,专门种植优质稻及鸭稻米,并经营1家年加工超2000吨稻谷的加工厂。合作社负责人说,“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流转土地、订单收购农户稻米、建立示范生产基地等方式,与镇政府及农户开展水稻种植项目合作,今年在全镇建立了300亩“鸭稻共生”示范生产基地,目前已完成机插秧。”
生产加工 畅通稻鸭产业链条
黄山头镇以海佳食品公司为领头,以守安鸭业、金满穗合作社为平台,以孵化车间、育秧工厂为载体,畅通了稻鸭全产业链条。守安鸭业与养鸭农户签订产、供、销协议,实行“四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鸭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蛋品和淘汰鸭,减少了周转环节。金满穗有3000平方米的仓库,有成熟的大米加工技术,注册的“冲凤峪原香大米”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海佳食品对收回的原料鸭进行生产加工、腌制、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年创收达2000余万元。2020年以来,农户每养一只鸭可纯赚25元,稻鸭谷每亩产值为1400斤。
海佳食品生产车间进行板鸭加工。
搭建平台 打响本土品牌知名度
为搭建特色农产品的集中展示和销售平台,我镇打造了一个农产品展销中心,其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共有3个功能区(产品展销区、直播带货区和商业洽谈区),形成了一个线上线下联合销售大卖场。通过采用“政府搭建平台+合作社经营+直播带货”的方式,为优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提供一个良好途径,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选购农副产品提供了“一站式购齐”服务。目前入驻展销中心的产品有黄山头板鸭、冲凤峪大米、南禅春芽、大都会高粱酒等特色农副产品共35种。同时积极引导镇域范围内的产品等进行“绿色、有机”食品论证,我镇出产的“冲凤峪”鸭稻米色泽晶莹、软硬适中、食后回味甘甜、香滑可口,供不应求。2017年,央视农业频道对黄山头板鸭进行《千湖安乡板鸭香》进行过专题推介,黄山头板鸭更是火爆大江南北,打响了本土品牌的知名度。
如今,黄山头镇稻鸭产业形成了由种植、加工与深加工、品牌建立、产品销售等环节构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系统。全镇种植优质稻近4万亩,年产优质稻2.4万吨,稻鸭生态种养面积1.2万亩,“黄山头板鸭”地标不断稳固。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钟雯静
编辑:胡金贵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