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湘西4月2日讯(花垣融媒记者 石慧 通讯员 曾琴)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4月1日上午11时40分,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身着正装,来到位于花垣县花垣镇吉峒坪社区公路旁的一处烈士墓前,用毛巾轻轻擦拭清洁墓碑、朗诵祭文、整理花篮绶带、行鞠躬礼,缅怀革命英烈。
而在安徽省黄山市三口镇汪家桥村的孙伏生老人家里,一家人通过微信视频连线观看了整个祭扫过程。这是一场跨越湘皖两地的“云端祭扫”,孙伏生老人终于见在手机的另一头,见到了离家73年的叔叔,了却了一个家族逾半个多世纪的心愿。
墓碑上记载,孙诗利烈士为河北省隆化县人,1932年出生,1949年9月10日为解放花垣县原团结镇(现花垣镇吉峒坪)而壮烈牺牲。已长眠花垣73年。
远在1100多公里外的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烈士陵园的英名墙上,刻写着孙师利烈士的生平简介,烈士是安徽省太平县秧溪乡高村人(上世纪70年代兴建陈村水库淹没,现为太平湖镇辖区),1925年出生,1949年4月第二野战军解放皖南时,加入第三兵团第十二军第三十六师108团,任战士。1949年11月进军大西南时,在四川永绥战斗中光荣牺牲。
烈士家属寻亲多年未果
1951年,一张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送到孙师利家中,家人们心痛得知他已在战场中牺牲。烈士牺牲后,其家人在上世纪70年代移民至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风景村(今汪家桥村),曾多方“寻亲”。苦于当时交通、通信不便及后期水库移民、部队换防、相关信息有误等原因,一直未联系上。
孙师利的母亲因为思念儿子,哭瞎了双眼,上个世纪70年代,老人家带着深深的遗憾去世。孙伏生老人的父亲孙师德作为家中的大哥,生前也多次想去四川(当时黄山市革命烈士英名录记录孙师利牺牲在四川永绥)寻找弟弟的安葬地,也因找不到地方,后带着遗憾离世。
花垣当地村民每年自发祭奠烈士
在花垣县(原永绥县)花垣镇吉峒坪社区,73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当地居民,自发守护着烈士墓,按照当地的习俗,每年清明都来拔草清扫,敬酒祭奠,谁家做了好的饭菜,都不忘先端上一碗来祭奠英雄。
孙诗利(孙师利)的事迹在当地群众口中代代相传,老人、年轻人、孩子们都知道这里躺着的是为他们今天幸福生活而献出生命的“最可敬的人”。多年来,除了祭奠,当地群众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帮烈士找到故乡和亲人。花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全局党员和共青团员纷纷争当“为烈士寻亲”志愿者,千方百计为孙诗利(孙师利)烈士寻亲。在黄山脚下汪家桥村,已经83岁的孙伏生老人一家也一直在苦苦守望,期待有一天能找到叔叔的安葬地,了却奶奶和父亲的遗愿。
两地三方紧密配合,孙师利烈士的亲人找到了
2022年3月21日,花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在又一次网络搜寻之后,发现《黄山市革命英名录》中记录了一位牺牲在四川永绥,安葬在新明乡,名叫孙师利的烈士。
姓名拼音读音一样,其他的资料经过多方查证对比高度相似。3月22日,花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安徽省黄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黄山市黄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对接,两地三方就现有资料进行比对,黄山市黄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当即开始寻找这位孙师利烈士的亲人。
2022年3月23日,花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接到了安徽省黄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黄山市黄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反馈,证实了安葬在湘西州花垣县花垣镇境内的孙诗利烈士就是《黄山市革命英名录》中的烈士孙师利。从发现烈士家乡线索,到为烈士找到亲人,两地三方密切配合只用了短短3天时间。
根据花垣县相关记录记载,1949年11月6日下午,刘、邓大军3兵团12军36师108团前卫部队,到达花垣县吉峒坪。当时的吉峒乡公所有枪兵二三十人,驻扎在太平屯大街上。下午接近四点钟,他们看见仅有十几名解放军尖兵战士向太平屯大街冲来,就开枪射击,企图阻挡解放军进街。解放军战士孙诗利(孙师利)冲在最前面,不幸被枪兵子弹击中,壮烈牺牲。
1100多公里、73年,逾半个世纪了却心愿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到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镇相距1100多公里,烈士和他的亲人走了整整73年。“爷爷,你安息吧,有空我们会来看望您。”孙师利烈士的侄外孙孙明在手机屏幕那头说道。
花垣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谢鑫也告诉烈士家属一家,他们正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烈士陵园建设项目,即将立项筹建,待烈士纪念陵园建成启用后,将会把孙师利烈士墓迁移到烈士纪念陵园安葬。
“到时,我们将邀请你们烈属代表参加迁葬仪式。在此,我代表花垣人民,代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全体干部欢迎你们等到疫情过后,前来花垣祭扫亲人,看一看孙师利烈士为之战斗牺牲的花垣新貌。”
来源:红网
作者:石慧 曾琴
编辑:杨姝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