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7日讯(通讯员 吴昊莺)在金融工作中,一个简便易用的APP,一条资金汇划绿色通道,一张干净整洁的人民币……每一个金融设施的完善、每一点金融服务的改进,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人民银行南县支行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把贯彻执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作为落脚点,围绕县委、县政府“一县一海一基地”目标定位和建设“工业强、农业优、三产活、项目兴、生态好”现代化南县战略要求,稳步提升信贷规模,畅通融资信息渠道,落实降本降费政策,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全面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帮助企业纾困增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扎实推进,立足南县实际,紧盯金融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办好民生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抓住“关键点”,办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事”
“齐心”开新局,政银企携手“贷”动未来。为打破融资信息渠道不对称问题,该支行联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融资需求“白名单”制度,“白名单”延伸至南县先进制造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白名单”企业或涉农组织,优先满足融资需求,优化金融服务流程,在贷款利率定价、服务效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白名单”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熟悉企业的优势,整合税务、工商、农业农村等多方信息,对中小企业及涉农组织“精准画像”,及时推介企业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对“白名单”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3月,该支行已向辖内银行机构推送“白名单”企业87家,涉及融资需求15.6亿元,获信率达78.5%。如今,“白名单”已成为南县企业最为看重的一块“金字招牌”。银行机构普遍认为,“白名单”制度有利于精准筛选融资服务对象,有效降低了尽职调查成本。
“同心”聚众力,破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境。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稳住了它们,就稳住了就业、稳住了民生。为此,该支行印发《“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联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摸排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督促金融机构完善“三张清单”,采取“线上+线下”“无感授信”模式,建立绿色通道,实行限时办结制,提高了个体工商户授信覆盖面。截至2022年3月末,该支行引导全县银行机构成功对接个体工商户1345户,授信23.6亿元,累放贷款5.78亿元。其中,首贷户645户,首贷户贷款余额1.85亿元,年利率最低可至3.95%。2021年以来,该支行还积极推动财政、金融机构与益阳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在经济开发区设立办事处,创新推出“政银担”产品,以平均4.55%的利率较好地支持了园区企业发展。截至2022年3月,“政银担”贷款余额达2230万元。
抓准“切入点”,办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大事”
“连心”集民意,助力农业产业腾飞。南县依畔洞庭湖,鱼米之乡,农业大县,振兴乡村关键在产业。该支行结合南县实际和“十四五”发展规划,以“稻虾共生”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制定印发《南县金融支持稻虾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按照“政府引导、人行推动、民间组织、市场运作”的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培育小龙虾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完整产业链。在全面推广“支农再贷款+产业带动贷款”模式下,创新推出专属信贷产品“稻虾惠农贷”,创建专项统计制度,全面支持“一县一特”产业发展。同时,引导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以线上、线下交互为驱动。线上以大数据分析应用为支撑,推动各类小龙虾产品自电商平台签约上线,大力发展“互联网+绿色金融”,进一步拓宽虾、米的销售渠道。2021年以来,该支行累计发放再贷款1.5亿元,撬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4328户涉农主体提供资金支持6亿元。目前,全县银行机构累计向稻虾产业发放贷款45.6亿元,余额17.1亿元。稻虾种养面积突破60万亩,综合年产值达160亿元,助推稻虾产业实现了“量质齐飞”的局面。
“暖心”办实事,精准击破融资坚冰。为解决好涉农主体缺少抵押担保的烦心事,2021年9月以来,该支行指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中征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为当地船舶运输户办理动产融资登记,创新推出“船舶贷”产品,以优惠利率发放贷款4笔1500万元,补齐资金缺口。积极推动财政、金融机构与省农担合作,加大“微农贷”推广力度,进一步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22年3月末,全县各金融机构与省农信担合作余额3741万元,支持农户53户,利率约为3.86%。
“创心”谋发展,数字金融激发活力。传统金融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中需要迭代更新。为了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提升涉农主体信贷活力,该支行引导建设银行依托“互联网+大数据+金融”经营模式,将征信查询电子地图、数字农业产销一体化与金融科技相联合,实行技术与数据双轮驱动创新,创新推出专属信贷产品——“裕农快贷”,构建具有南县特色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同时,与大通湖区政府共同搭建平台,建立农户信息库,实现金融信息共享,优化金融生态。截至2022年3月末,建设银行南县支行已为大通湖区6182户农户匹配预审批信用额度5.2亿元,51户种养大户授予信用额度680余万元,支持农户100余户,贷款余额为950万元,数字农业产供销一体化成为全国样板。
抓实“着力点”,办好金融保障民生福祉的“急事”
“贴心”优服务,化解群众“烦心事”。跨越“数字鸿沟”,要聚焦“一老一小”。2021年以来,该支行多次组织开展银行账户服务质量暗访,指导银行网点优化业务流程,5家银行开辟老年人“绿色通道”、设立“爱心”窗口,全县所有银行完善网点办事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到的金融服务。积极推动金融知识入乡村,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辖内各金融机构纷纷走进农村、涉农企业为农户、留守老人讲授金融知识。截止到2022年3月末,开展老年人金融服务讲座和宣传共计15次,上门为老年客户服务21次,宣传、讲座覆盖人数5000余人。同时,该支行还积极推动支付降费,让利于民。通过实地暗访、突击督导、线上座谈等形式,全方位推进减费让利政策在南县落地落实,给实体经济减负。3月末,辖内金融机构累计降费规模达4000万元,企业满意度达99.44%。
“诚心”解难题,破解民生关键“小事”。凭证式国债存根联遗失难于兑付,为破局解题,该支行组织各承销银行全面做好告知提醒,并开展1981-1988年国库券收款单催兑工作,最终为三位现已八十高龄的老人办理遗失34年的国债兑付,本息共计4500元。三位老人事后送来的锦旗彰显了该支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态度。同时,该支行为更好守护群众的“信用身份证”,开展征信查询窗口标准化建设,推广应用网银、手机银行等渠道查询信用报告。设立征信服务专线,随时在线解答群众征信困惑。
此外,针对社会反映拒收现金的问题,该支行建立健全整治拒收现金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组织金融机构深入乡村开展整治拒收现金宣传活动12次,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对行政事业收费单位进行摸底排查,5次主动上门走访财政、民政等涉公共性收费的单位和部门,宣传讲解相关政策,督促进一步规范现金收付行为,实现辖内“零拒收”“零投诉”。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 吴昊莺
编辑:张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