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道向前·沿着总书记足迹丨沙洲村:春天的誓言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志红 蒙志军 唐婷 苏莉 白培生 编辑:周怡琳 2022-04-19 09:27:56
时刻新闻
—分享—

“半条被子”主题雕塑。

3月19日,游客走进“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参观。

3月18日,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种植大户张有发在查看猕猴桃生长情况。

3月19日,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村落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 历史瞬间

“今天,我不远千里从北京到这里来看望乡亲们,也是来受教育。”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村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还专程来到“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家中看望。

“看到你们过上好日子,我十分欣慰。3名红军女战士也可以含笑九泉了。”习近平总书记说,“你们家的变化也说明一个道理,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民服务,承诺了就要兑现。让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走上小康幸福路,我们说到做到,一定会坚定不移走下去,践行党的誓言和诺言。”

红霞满天,步履匆匆。

88年前一个深秋的傍晚,在沙洲村短暂停留的3位女红军战士,临行前给徐解秀留下半条被子,也留下一句诺言:

“等革命胜利了,我们再来看你,给你送一条新被子来。”

倾情一诺,未敢忘怀!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守护……

2020年9月16日,大山深处的瑶家小山村,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考察。

“‘半条被子’的故事,代表了我们党的初心,体现了党的为民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民服务,承诺了就要兑现。”

山高水长,一诺千金。

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沙洲,耳闻目睹了一个个践诺兑诺的故事。春天的誓言,写在这片红色沃土上,也写进老百姓心田。

从“领被人”到“送被人”:“共产党给了我们幸福日子,我要好好干,报党恩”

群山如黛,薄雾如纱。

村庄在第一缕晨光中缓缓苏醒。

早上8点,朱小红已经买好自家餐馆一天的食材。他骑上摩托,赶往游客服务中心。

作为沙洲景区的保安队长,朱小红每天都很忙。

53岁的朱小红,是徐解秀老人的孙子。这位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山里汉子,从未忘记奶奶的叮咛:“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共产党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2017年,沙洲村开始发展红色旅游。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朱小红开起餐馆、办起民宿,脱了贫、致了富。

2020年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和一家人亲切地拉家常。临别时,还拍着朱小红的肩膀,鼓励他“好好干”。

“共产党给了我们幸福日子,我要好好干,报党恩。”朱小红把餐馆交给妻子打理,自己一头扎进了保安队。

游客丢了包、中暑晕倒、消费争执……桩桩件件,他都耐心处理,帮助解决。

“让沙洲给每位游客留下好印象。”这是朱小红朴素的“誓言”,“不好好干,对不起我奶奶,更对不起总书记!”

“半条被子”温暖一个村庄。80后朱利志也是那个曾经被温暖的人。

早些年,朱利志的母亲和妻子双双患病,沉重的债务,差点压垮了这位年轻汉子。

最难的时候,村两委拉了他一把。

2015年,朱利志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母亲、妻子住院可报销90%以上,女儿上学免除所有费用。村里让他担任护林员,每年有1万元工资;帮他妻子在村民俗广场支了个摊,减免第一年租金;为他申请小额贷款,种植水果;鼓励他参加培训,做起了水果电商。

吃得苦、发得狠,没几年,朱利志就脱了贫,去年家庭收入10万多元。大伙称他“沙洲村的励志哥”。

被温暖过的人,更懂得传递温暖。

妻子摆摊,朱利志叮嘱她,讲诚信,不抬价。村里有事,朱利志都会抢着做,从不讲价钱。

游客中心项目征拆中,点青苗最费事。一组的朱文成有4亩多苗圃地。他支持征拆,前提是清点准确,不能“短斤少两”。

朱利志主动揽了这“麻纱活”,钻进苗圃,来回点数,记录在册。数量精准、依标补偿,朱文成挑不出毛病,满心欢喜签了字。

因为做事认真、为人公道,2021年初村委换届,朱利志被推选为村应急专干。

沙洲景区建设时,村民们说起吃“旅游饭”,个个点赞,可一提起要占用自己的地方,却不乐意。

为打破僵局,老党员朱小勇站了出来,带头拆了自己200头规模的养猪场。这是他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老党员一带头,村民们纷纷主动拆旧房、腾土地;还有的,投工投劳,捐花捐树捐设备。

“为百姓服务,为沙洲出力”,如今,许许多多像朱小红、朱利志、朱小勇一样的沙洲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用行动践行朴实的誓言。

“半条被子”一条心:“你们把我的事放在心上,我也要把你们的好记在心里”

桃花红,李花白,绿水青山入画来。

在沙洲,142户农户,家家有果园。曾有记者想数清沙洲到底有多少果树,果农们笑容里带着小得意:“这是一片种植‘幸福’的田野,幸福咋能数得清呢?”

幸福虽然数不清,但干部做过多少实事,老百姓心里最清楚。

90后朱晓英,前些年嫁到沙洲村。婚后不久,就和丈夫回了娘家广东揭阳生活。

“太穷了,只想跑”,过去,这几乎是村里所有年轻人的无奈。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

“撸起袖子‘拔穷根’!”沙洲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契机。

徐解秀老人的曾孙、村主任朱向群,放弃自己收入丰厚的建筑生意,和党员干部不分昼夜扑在工作上,用8个月时间建成沙洲红色景区,带领村民走上了红色旅游发展之路。

春去秋来,昔日山河变了样。

2018年,沙洲村整村脱贫。去年人均收入1.71万元,村集体收入70.5万元。朱向群和党员干部们,兑现了“拔穷根”的誓言。

2021年初,朱向群当选为村支书、村主任。不久,又被选拔为文明瑶族乡副乡长。

但朱向群仍打算扎根沙洲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我的新长征,就是不忘总书记的嘱托,带领沙洲村民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有担当。”来到村里的第一天,郴州市委派驻沙洲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立下誓言。

仅用3个月,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谭诗华,就和队员们走遍了全村142户542人。

第四组村民曹丁文家地势低洼,下雨就进水。面对第一次上门走访的谭诗华,老曹毫不留情面:“把我的问题解决了,我才信!”

“事不在小,关键在办。” 第二天,谭诗华就带着工程队来查看排水线路,确定施工方案。

问题解决了,曹丁文脸上“阴转晴”:“你们把我的事放在心上,我也要把你们的好记在心里!”

“半条被子”,让共产党人的初心流进了老百姓的内心,也让老百姓的信任加固了共产党人的责任。

如今,从沙洲到汝城,乃至郴州,各级党员干部苦干实干,蔚然成风。

2021年乡镇换届,汝城县14个乡镇148名班子成员中,有140人主动要求继续留在基层,62名机关干部申请到乡镇工作,提拔重用的乡村干部,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

“老百姓是天,哪里有老百姓的需要,哪里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只有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和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落到实处,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才能激发干群同心的磅礴力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郴州市委书记吴巨培感慨。

今年3月初,吴巨培履新的第一天,就把市委常委会开到了沙洲村,要求全市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好新时代“半条被子”的故事,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幸福在一起。

从“半条被子”到“幸福日子”:“幸福是党给的,也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春阳,筛过树影,洒在沙洲景区旁的后龙山。

32亩的土地上,正崛起一座“幸福新村”。今年建成后,首批48套住房,将全部安排住房需求最迫切的村民。

幸福的日子,对老百姓来说,就是这么具体而生动。

曾经的沙洲,山大沟深、人多地少,有山水美景,却无民之富庶。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也点燃了沙洲人心头的希望之火。沉寂封闭的大山,孕育出生机。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领下,村民们从过去“揣着手等”“背着手看”,到现在“甩开手干”,追着赶着把日子往好里过。

午后的春光里,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几台挖掘机隆隆作响。

蛰伏了一冬的土地,被翻转、打散,呼吸着春天的气息。

2020年9月16日,张有发就站在这块土地上,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了15分钟。

张有发是村里的种植大户。52岁的他,生得黝黑,走路带风,“舍得干”。

近年来,他流转300多亩土地,种植柰李、小黄姜等。张有发“发”了,还带动26户贫困户脱了贫。

“总书记是我们的福星。”张有发说,“总书记来了之后,我们的小黄姜身价涨了好几倍,现在一亩就可挣1.5万元。”

“去年你挣了多少?”“没多少,也就100多万元。有了总书记‘带货’,我们更有信心加油干!”

张有发爱笑,爽朗的笑声里,三句不离“总书记”。

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百姓收入节节攀升,村庄面貌日新月异。富起来的沙洲人也越发明白了:“幸福是党给的,也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今日沙洲,干部没一个“懒人”,群众没一个“懒汉”,田土没一块荒地。今年,申报县里乡村振兴示范点,家家户户写决心书,签字按手印。为幸福生活奋斗的动力,从心底喷涌而出。

走上乡村振兴发展大道的沙洲村,散发出巨大的磁力。

曾经“跑”回广东的朱晓英回来了。如今,她已是村里三家特产店、一家奶茶店的老板,玩电商、搞直播,把沙洲特产送出大山,销往全国,去年收入30多万元。

选择回来,是因为看得见未来。朱梦嘉,放弃长沙高薪职位回村,投身红色旅游发展;朱世伟从省外返乡,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夜宵店;在广州打拼的朱雪成,带着弟弟妹妹,返乡创业,开起了瑶厨食府……

这些90后,不约而同加入了沙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沙洲,与乡村共成长。

作为徐解秀的第五代后人,00后朱滢曾无数次讲述过“半条被子”的故事。每次重温,她都忍不住动情: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回到88年前的那个秋天,我想对3位女红军战士说,谢谢你们,是你们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想告诉高祖母,我一定不忘家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我更想告诉总书记,我们沙洲人将永远牢记您的殷殷嘱托,让幸福日子锦上添花,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青年观察

如果你们回到这里

周驰凯(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20级研究生)

三位女红军战士:

你们好!

我是一名90后青年党员。阳春三月,我作为青年观察员,跟随湖南日报“大道向前”报道小组来到沙洲村,第一次如此深入地“走进”你们的故事。

站在“半条被子”的雕塑前,望着你们清澈的眼眸,仿佛时空穿越回88年前的那个深秋。你们在临别前,为徐解秀奶奶留下半条被子,那深情的一剪,剪去了半个寒冬,给黑夜留下了光明,也留下了温暖的思念。

88年了,如果你们回到这里,一定会看到:当年播撒的种子,早已在红色土地上生根发芽,蓬勃生长。今天,蔚蓝的天空下,阳光温暖,人们幸福安康,祖国繁荣富强。这盛世,正如你们所愿。

88年了,如果你们回到这里,一定会感叹:当年那个贫苦的小村庄不见了。红色旅游、特色产业,助推精准脱贫。2018年已经整村脱贫的沙洲村,去年人均收入1.71万元,村集体收入70.5万元。“天翻地覆慨而慷”。乡亲们都说,过去红军给了我们半条被子,现在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日子。

88年了,如果你们回到这里,一定会发现:“半条被子”的故事一直在传诵,“半条被子”的温暖始终在延续。现在的沙洲,到处是奋斗的身姿、勃发的能量和跃动的生机。在“半条被子”精神的激励下,干群一心,正奔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

当年的你们,也正青春吧!如今的沙洲,汇聚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他们,踏上当年你们踏上的土地,追随你们的脚步。村支两委的班子里,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里,志愿者的行列里,有了越来越多年轻的身影。他们扎根广袤田野,挥洒青春汗水,书写精彩人生。

因为你们,让我们真切触摸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何其有幸,生逢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将紧握历史“接力棒”,在新的长征路上,青春再出发。

这,就是我们的铮铮誓言!

——一名90后青年党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志红 蒙志军 唐婷 苏莉 白培生

编辑:周怡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