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益阳清溪村:穿越时空的“山乡巨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邢玲 编辑:周怡琳 2022-05-09 08:55:52
时刻新闻
—分享—

薄雾下的清溪村,如诗如画。

梦回清溪长廊。

大型现代花鼓戏《山那边人家》在清溪剧院上演。

清溪村印象广场上的喜庆丰收群雕。

村庄剪影

“盛佑亭上身穿件旧青布棉袄,肩上补了两块布。腰围巾也是补疤驮补疤,看不出原来的布色……冬闲时节,清溪乡的农家只吃两餐饭。”这是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里,描写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清溪乡。

“稻田翻金浪,莲藕满池塘。浅水翻鱼跃,山林飘果香。设施现代化,居住小洋房。路灯太阳能,大道近门庭。”这是周立波堂侄儿、75岁的周宾兴老人如今居住的清溪村。

益阳市委、市政府和益阳高新区以周立波故居为依托,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将清溪村打造成集爱国主义教育与乡村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点。清溪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幸福村、中国绿色村庄、首批中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中国特色村等,享有“山乡巨变第一村”美誉,每年吸引超80万人次游客旅游观光研学。2021年,村集体经济资产超30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万余元。

带您“打卡”

村口,铁路高架桥上,不时有一列列货车、动车驶向远方。桥墩上,绘有一幅幅《山乡巨变》连环画,述说着这篇名著创作背景地独特的文化气质。

村中,宁静的田野、清澈的蓝天、悠闲的白云、清亮的荷塘、碧绿的竹木,与清一色的青瓦坡屋顶、灰白搭子墙民居相映成趣。用一只风筝或一骑单车,便能在浓郁的草木花香中,邂逅诗情画意的春天。

这就是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一个因周立波及其红色文学经典《山乡巨变》而兴的新时代村庄。

人间五月天,浅夏胜春烟。记者带您“打卡”清溪村,感受红色文学经典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

1. 铸魂——

文化不仅要看得见、摸得着,还要活起来

“你知道周立波吗?”沿着洁净的村道步行,记者“逮”住两位村民。

“说是清溪没有溪,田塍道上草萋萋。山边大树迎风啸,村外机车逐鸟啼。这就是周立波爷爷写的。”周立波关于清溪村的打油诗,一个叫妞妞的垂髫小儿张口就来。

“他写过《山乡巨变》《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还是写的我们这里呢。”五旬农妇杨爱元对周立波的作品如数家珍。她说,在村里,如果有人不知道周立波,应该就不是本村人。

在清溪村妇孺皆知的周立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清溪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他是人民作家。”耄耋老人周萼梅说,周立波一生坚定跟党走,扎根人民、为人民而作。

“他是画家。”回乡青年邓旭东说,周立波在《山乡巨变》中生动描绘上世纪五十年代,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景象,更为清溪勾画了美好未来:“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

“他是能人。”高中学子邓昊说,周立波用自己的勤奋好学影响着村里的读书伢,还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是一个对家乡有贡献的人。

“他是我们村的代言人。”村里老农周雪飞说,是周立波将清溪村写进小说,让几代人、天南地北的人都知道了清溪村。

每一个答案里,都有周立波之于清溪的特殊意义。

“受周立波精神感召,我们村回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村党总支书记贺志昂介绍,近年来,60多名年轻人陆续从广州、深圳、长沙等大城市返村,投身乡村振兴。村委会班子7名成员中,80后、90后就有5个。

周立波,及其笔下的红色文学经典作品,不只在清溪人的心里,也在每一个到过清溪的人心里。

清溪旁,柳荫下,记者偶遇带着小女儿钓龙虾的益阳市民邹晴。“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带她来这里。春赏花、夏采荷、秋观稻、冬踏雪,感受四季的变化。”邹晴说,更吸引她的,是田野旁边,挑担、赶牛的雕塑群展现的一幅幅农耕画卷;方言墙上,“梭梭里里”“红桃花色”等给孩子上的一堂堂地域文化课;立波故居,《勤奋好学的周立波》《周立波的故乡情结》等故事让她们获得的一次次文化滋养。

“文化不仅要看得见、摸得着,还要活起来。”湖南清溪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月介绍,以周立波短篇小说集《山那面人家》为原型创作的大型现代花鼓戏《山那边人家》,就是让文化活起来的力作。

这台花鼓戏透过周立波回家乡体验生活的见闻,反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与进步,歌颂周立波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以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精神。这台戏一经推出,艳惊四座。“它让我走近农村、走近周立波、走近求新求变的劳动人民,是一次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清溪剧院观看此剧的市民赵新华说。

参加“湖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荣获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田汉大奖”、“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在“红星云”展播,《山那边人家》的大火,让清溪、让红色文化走得更远、更深。

2. 赋能——

一年有超80万人次游客来清溪感受红色力量

周立波的红色文学经典作品不仅滋养着清溪人,也滋润着这方水土。

“周立波故居经过了几次提质改造,立波梨园是后来恢复的。你刚刚看到的印象广场、梦回清溪长廊、清溪剧院、清溪荷塘、清溪里民宿……都是这几年建的。”村党总支书记贺志昂开着车,带着记者在村里走走停停。他说,近些年,益阳以周立波故居为依托,深入挖掘“山乡巨变——新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纪念地”“中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等红色文旅资源,发展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如今清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游客打卡地,不少读书会和研学机构也在这里开展活动,带动民宿、文艺演出、农特产品销售等蓬勃发展,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文旅服务产业链。

宜学宜游的清溪村,吸引了江西、湖北及本省各地的游客。“每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尤其是荷花盛开的时候,旅游大巴络绎不绝。”贺志昂说。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正英一到节假日便住到清溪村小姑子家。“开门见山、低头见溪、四季有花、林中有果。”她说,清溪村有太多迷人的地方,可以说,清溪定义了这样一种审美标准——生活在清溪,就是向往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人也将投资兴业的目光投向这里——

安化人夏劲妮来这里实现“诗和远方”的梦想,开办“清溪里”民宿,全年入住率达45%;

桃江人刘七业来这里建起“娘家柴门”农家山庄,节假日和荷花盛开季节,24张桌子天天坐得满满当当;

益阳城区的唐艳、宋喜梅来这里开办“唐宋轩”茶艺馆,不定期举办雅集活动,丰富清溪文化内涵……

“外边的人都想进来,村里的人自然不想出去。”贺志昂介绍,近些年,村里持续擦亮“周立波故居”名片,壮大红色文化旅游,通过发展生态种植养殖,引进“厨嫂当家”等餐饮服务企业、“国联水产”等食品加工企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村民生活蒸蒸日上。1070名18至59周岁的村民中,除了在外求学和在家待产、带孩子的,其余基本都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本村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就有420人。

“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资产达3000多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4.2万余元呢。”贺志昂的笑容里满是自豪。

这也难怪,今年初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新春走基层”活动,首站就在清溪村。央媒、省媒等带大家走进清溪、云游清溪,展示着益阳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那浓墨重彩的一笔。

3. 传扬——

打造中国文学之乡、乡村振兴示范区和新时代“山乡巨变”标志地

“这里是周立波书屋,那边是作家出版社书屋,再往那边是王蒙书屋。今后,清溪村还会建27家风格各异的作家书屋。”黑青柏油路旁,3家重量级书屋依次排开。

“这里会建中国现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清溪剧院对面,一栋高规格建筑将拔地而起。

记者跟随清溪文旅集团总经理周月探访在建项目,浓浓文化味扑面而来。

为将清溪村红色文化传承下去、传扬更远,益阳市正努力把清溪村打造成中国文学之乡、乡村振兴示范区和新时代“山乡巨变”标志地,书写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

省委、省政府和中国作协对此高度重视。

省委宣传部将此项工作列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和2022年重点工作。

今年2月,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率中国作协调研组,就筹建中国现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建设中国作协文学实践基地等事宜,来到清溪村实地考察。他表示,中国作协将尽快启动征集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签名版作品,与益阳合作建设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学实践基地,帮助青年作家成长,助力益阳文学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更多好消息在这个美好的季节传来——

村党总支书记贺志昂报喜:“益阳正筹办中国作协主席团十届二次会议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启动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签约式,争取中国作协将清溪村作为中国作家常年采风创作体验目的地,建设中国唯一的面向散文诗作者、读者、兴趣爱好者的乡村交流、体验、创作区。到时候,一大批作家会到我们这里做客。”

清溪文旅集团总经理周月透露:益阳正筹建“山乡巨变”展示馆,电影《周立波》计划6月开机拍摄,还将与湖南出版集团、中南大学合作,促进周立波文学研究与周立波精神传承。

益阳市文旅广体局艺术科科长刘杨柳分享:文化和旅游部专家到清溪村就创建5A级景区进行现场指导;经省文旅厅、益阳市文旅广体局推荐,大型现代花鼓戏《山那边人家》即将绽放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舞台。

益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李铁华介绍:益阳将坚持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清溪片区建成文旅高度融合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突出“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主题,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美丽画卷,展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目前,益阳市组建工作专班抓紧推动相关项目实施。该市还将该景区拓展延伸至毗邻清溪村的北峰垸村,并将赫山区新市渡镇周扬故居和桃江县莫应丰故居、桃花江竹海风景区纳入其中,进一步丰富新时代“山乡巨变”内涵。

看得见过去、记得住乡愁的清溪村,将红色文化基因一脉相承、发扬光大,新时代的“山乡巨变”跃然眼前……

青年观察

这山乡,如立波先生所愿

邓旭东(清溪村党总支部委员,返乡青年)

我是土生土长的清溪人,90后,大学毕业后入职过路桥公司,又到广州创过业,年收入曾达50万+,但2019年我选择了回村,当起了村干部。

不少人问过我:为什么?作为一个清溪伢子,我看过她不同时候的样子:我小的时候,她就是一个离城不远的山村,外边的人不晓得她,村里的人都去工业园区或沿海城市打工;我长大以后,她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山乡,本省的甚至外省的都来探访周立波故居,体验红色旅游。村里的人也都不愿意出去了,好多年轻人回了村,甚至城里有房的也住回村里了。我们村的骄傲——周立波先生在《山乡巨变》中写道:“我要经我手把清溪乡打扮起来,美化起来,使它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如今,这山乡,早已如立波先生所愿。因此,在我看来,哪里都不如清溪好。

清溪村为何能变得如此美好?我在村里找到了答案——

变。这“变”里,有国家对乡村的战略之变,也有我们老百姓的思想之变。现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乡村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我们老百姓建设美好家园的主观能动性就更强了。

推。我们清溪的巨变,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推进、社会各方的推力,也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推动和新闻媒体的推广。

干。这些年,基层党组织的凝心聚力,清溪村民齐心协力,青年志愿者、经济能人、“五老”不断给力,清溪村日新月异。

大伙都动起来了,接受过高等教育、见过世面的我们岂能袖手旁观?现在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笔已传到了我们这辈人的手里,唯有赓续红色基因、努力向阳奔跑,才能续写经典、继往开来。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邢玲

编辑:周怡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