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现虚假诉讼线索2820条 湖南检察为何如此有“数”?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编辑:江雪 2022-05-27 15:39:4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5月27日讯(记者 肖依诺)5月27日,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湖南民事检察虚假诉讼监督工作的相关情况。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以数字赋能新时代法律监督,积极引入大数据平台,主动甄别发现虚假诉讼线索2820条。

按照最高检察院的统一部署,湖南省检察机关自2020年11月开始试运行“智慧民事检察监督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应用,虚假诉讼民事检察监督实现了由过去传统的“数字驱动、个案办理、案件审查”的个案办理式监督向“质效导向、类案为主、数据赋能”的类案治理式监督方式转变。平台以公开的海量裁判文书数据为基础,通过梳理、构建、运用各类虚假诉讼监督模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挖掘异常信息、可疑信息,主动发现监督线索。

如长沙市芙蓉区检察院办理的谭某涉“校园贷”民间借贷纠纷虚假诉讼检察监督系列案,正是依托大数据被筛查出来。检方通过“智慧民事检察监督平台”排查发现,2019年一年,谭某作为原告的“批量”起诉民间借贷案件多达100余件;均采取格式化借款协议;借贷金额小,一般为几千元;债务人均为在校学生;为“校园贷”这一虚假诉讼高发多发领域;除1件外,其他案件均为缺席判决。检察人员通过对该案系列判决列表比对、关联查询、延伸调查,遂判断该系列案为虚假诉讼案件。

通过数字赋能,全省检察机关发现了大量虚假诉讼线索,监督领域不断拓展;线索成案率较高,办结的虚假诉讼案件数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通过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和抗诉,虚假诉讼案件均获得改判。

大数据筛查虚假诉讼线索,实现了人工筛查所不能满足的全量、高效和精准。随着虚假诉讼手段的不断翻新,和检察机关办理虚假诉讼案件规律的不断总结,“智慧民事检察监督平台”数字模型不断丰富,“智商”越来越高,通过大数据筛查虚假诉讼线索的成效必将进一步凸显,从而真正实现数字赋能新时代法律监督的目标。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编辑:江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5/27/1131861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