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从星星点灯到万家灯火 智能计量“电”亮美好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兵 姜 媚 朱依琳 编辑:徐丹 2022-06-14 15:10:3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从湘西大山深处到长沙工厂一线,从岳麓书院到马栏山,从沙洲村到洞庭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到湖南考察调研,他深入三湘大地的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意,为湖南的发展确定新坐标,锚定新方向,赋予新使命。6月13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让我们循着总书记的足迹,感受湖南山水间的蝶变。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兵 姜媚 通讯员 朱依琳 长沙报道

电,点亮了万家灯火,也带来无尽的希冀和可能。

WechatIMG407.jpg

小小电能表,带来无尽希冀。

同电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国家电网长沙供电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彭国泉深有感触。

1975年最开始工作时是用小本子抄电表,到1997年开始使用抄表机,再到2017年底智能电表覆盖长沙之后,进行远程自动抄表……彭国泉一共使用了7代抄表机。

“以前,一个人负责好几千户抄表工作,6天时间要抄完。这是一项特别‘熬人’的工作。”彭国泉回忆道。

现在,智能电表在长沙城区全覆盖后,他再也不用到现场去抄表了。每月1日,客户的用电数据会自动上传到系统,彭国泉只需对没有成功读数的客户进行跟踪核查。

从走街串巷人工抄表,到借助远程抄表系统自动抄表,智能电表的出现,改变了彭国泉的工作模式。

1.jpg

威胜集团。

威胜集团,就是这种变化产生的重要参与者。1994年,中国第1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0.5S级三相多功能电能表在威胜诞生;三年后,威胜制造的电能表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电力公司挂网运行,开启了国产电子式电能表出口的新篇章;进入21世纪,威胜生产出第一只智能物联电能表。二十多年来,威胜用智能计量“电”亮我们的美好生活。

万家灯火的快乐

“过去家乡的夜是单调的,大部分的夜晚是靠月光给小村庄带来些许明亮。”在岳阳市新庄村村民李新民的记忆中,几十年前停电是家常便饭,不是这家电表烧了,就是那家电线着火了。

“那个年代为了送电,电工师傅就得爬电线杆子架设线路。”李新民说,“线路就算架设好了,依然存在电力供应不足、带不动的状态。电压一低,连屋里的灯泡都不亮了。”李新民最大的快乐就是站在巷弄里大喊“来电了,来电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块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的招标价要近5000美元。“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只能花大价钱进口。”威胜集团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陈红芳说,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他们决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进军电子式电能表行业,威胜的第一代产品就选择研发电子式三相电能表。但追梦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一没资料参考,二没技术模型,基本属于一穷二白的境地。”陈红芳这样形容当时的境况。怎么办?大伙只得铆足了劲儿往前“犇”。

实验、失败,实验、失败,再实验……研发团队另辟蹊径,带头研究算法,采用先进的A/D采样、数字乘法器计算技术,将模拟量转化成数字量的计量算法,终于在1994年,团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数字算法的三相多功能电能表。

到2004年,威胜已经形成年产50万只三相多功能电能表的生产能力,电子式三相电能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56.jpg

威胜研发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直激励着他们前行。

创新路上一旦开始,就没有终点。2008年,威胜又将目光聚焦到了关口表。在此之前,国内一直都是采购的进口关口表,其稳定性、精准度更高。“国内不是没有,只是标准达不到要求,会产生很多计量纠纷,你想关口表一秒运行可到几十千伏,不精确会产生很多问题。”陈红芳解释说。

在不被业内看好的前提下,威胜通过改进工艺水平,经受住“雷击浪雨”的锤炼,产出第一款0.1S级关口多功能电能表,应用于省网以及发电上网关口。

66.jpg

威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一路映照着老百姓的生活。

从进口到国产,从机械到电子,从星星点灯到万家灯火,威胜产品的迭代更新正是中国电能表所走过的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缩影。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嬗变,国产电能表一路映照着老百姓的生活。

殷殷嘱托的鼓舞

2013年11月4日,是张石容铭记一生的日子,也是威胜的“高光”时刻。

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威胜控股有限公司,观看产品展示、前往车间了解生产和工艺流程、与员工代表亲切交流……视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看得认真、问得仔细,原计划20分钟的参观时间被临时增加至近一个小时。

威胜控股执行董事,威胜信息执行董事、总裁李鸿回忆道,“总书记问我们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比例是多少,我们说占销售额的6%,总书记点了点头,并鼓励我们继续加大研发、不断创新。”

对彼时的车间工人张石容来说,那一天也是一份特别珍贵的回忆。

在威胜一号厂房三楼的电装车间,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各自的工作,他们手腕上统一制式的蓝色手环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手腕上佩戴的手环是起什么作用的?”习近平总书记走到一位女工旁边,指着她的手环问道。

“我带的是一个防静电手环,是释放人体静电来确保产品质量的,是我们上岗前必戴的工具。”当时20多岁的张石容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会向自己提问,紧张之余,她向总书记认真解释了手环的作用。

总书记的关怀给张石容带来莫大的鼓舞,直到现在,那枚手环都被她好好收藏在家中,成为了她工作的动力,也见证了她在威胜的点滴进步。

9年来,张石容由普通的车间操作员成长为带领70余人团队的生产管理骨干。这一路走来,张石容不知熬了多少个日夜,练就了一身“绣花”功夫。“手艺要像张石容一样精细”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金句。

肩上担子重了,里子也必须夯实。为了紧跟公司创新的步伐,张石容一边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2017年,她在集团生产技能比武大赛中获得双料第一名;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顺利的话,2022年7月,她将拿到本科毕业证书。

“那次特别的经历,犹如指引方向的灯塔,不断激励我前行。”经过曾经那张工位时,张石容仿佛又看到了这些年努力拼搏的自己。

12.jpg

第一届“威胜青创杯”创新大赛。

类似张石容的故事不胜枚举,近年来,威胜打好“内培外引”组合拳,创新人才管理和培训机制,全力构建产业人才技能提升体系,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从销售额的6%提升到了9.2%,“全员创新,全面创新”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为威胜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精精”计较的成就

“空调用电量6.2千瓦时,冰箱用电量……总用电量16.2千瓦时,比前天节约2.26千瓦时。”韶山市清溪镇李中昌对着APP上更新的用电数据算了一笔账。说到自家电能表这些年的变化,他用了“突飞猛进”四个字。

“电力计量就像一杆秤。电能计量器具检定,就是确保这杆秤的精确。”陈红芳说,“好比去买米,单手抓一把是两毛钱,双手捧一把也是两毛,你说老板干不干?如果计量可以随意,就会乱套。”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确保每一个计量表都能精确测量,确保所有的企业与个人都不多花一分冤枉钱。”一提到计量表,陈红芳就很兴奋。我们现在感受到的智能家居生活,都离不开这些变“聪明”的智能计量表,它们就像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深入到千家万户,千店万铺,记录着我们的用能情况。

WechatIMG220.jpg

智能车间,机器在有条不紊地作业。

这份“精精”计较的背后是威胜的对科技创新的一心一意。每年将销售收入的9.2%投入到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开发上,“大手笔”的投入,让陈红芳这样的研发者感到特别有底气。

每一次突破现有精准度的瓶颈,都会带来一种满足感。“我们0.2S级的高端电表,准确度为万分之二,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说起自家的“拳头”产品,”陈红芳很是自豪。

为了研制出这款产品,研发团队做了成百上千次的实验,电表的抗雷击标准从4000伏提高到4400伏。

2017年12月27日,随着永州市新町村王银生家的智能电表完成施工接线并送电成功,标志着湖南省实现了智能电能表全覆盖的目标。一张网、一只智能电表、一个移动终端,这种模式就是现在的我们更为熟悉的“互联网+电网”。

“互联网+电网”最直观的好处是再也不用等待抄表员入户抄表了。企业和居民都可以通过按键查询电价、剩余金额、总电量等信息,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对历史电费、用电量等详细数据进行查询。打开APP一键缴费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

万物互联的愿景

2022年春节,在长沙县老家过年的陶金霞接到电力公司的电话,说他家水表走数不正常,水管可能出现了问题。

水管不正常为啥是供电公司来通知?来不及细想,陶女士立马赶回家,发现卫生间水管裂开,水不停地外漏。幸亏发现及时,不然肯定得“水漫金山”。

“谢谢你们!让我们平安过了个好年。”当陶女士致电电力公司表示感谢时,才搞清楚原因,原来她所在小区去年做了“多表合一”信息采集,供电公司技术人员从集抄系统发现陶女士家的用电量和用水量出现了背离,猜测她家水管出了问题,这才有了那通电话。

“多表合一”信息采集,不是把电、水、气、热等计量表变成一块表,而是通过统一和规范现有集抄标准、通信、设备等技术系统,在大面积推广智能表计量和广泛应用用能信息采集系统的前提下,实现多种能源表的统一抄收和管理。

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把以前分散的抄表渠道加以统一、整合,最终形成新的服务模式。

WechatIMG267.jpg

共享智能插座,方便我们的生活。

陈红芳举了个例子:“现在我们生产的物联表能够获取一个家庭的用水数据,回传给云端数据库,经过算法计算,如果发现一位独居老人家突然用水量异常少,便可依此判断,老人是否发生了突发状况需要帮助。”

再比如,我们能够通过手机查到家中的用电情况,发现家中电器是否没关。除此之外,通过手机APP获取到家庭里每一件电器的用电量详单。由此帮助用户掌握用电情况,为人们提供适合其生活习惯的用电节电建议。“这都将成为一种‘私人定制’。”

万物互联时代,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科技创新可以让一块水表、一块电表发挥意想不到的价值。

_17A1922.jpg

智能计量创造美好生活。

时下,遍布城乡的湖南电网熠熠生辉,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长度和宽度,温暖千家万户,点亮新时代美好新生活,为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强大能源和动能。

“精确计量、透明消费、智能服务”,当万物物联网让每座城市、每个社区、每家企业、每户家庭切实体验到“一个电表让服务随心而至、万物触手可及”……这就是智慧生活的开端。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兵 姜 媚 朱依琳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6/14/113868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