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湖南大学:坚持实事求是,培养新时代经世致用领军人才

来源:红网 作者:陈珉颖 编辑:陈星晓 2022-06-18 10:00:25
时刻新闻
—分享—

由宋真宗亲笔题写的“岳麓书院”四字匾额一挂便是千年。

编者按:从湘西大山深处到长沙工厂一线,从岳麓书院到马栏山,从沙洲村到洞庭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到湖南考察调研,他深入三湘大地的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意,为湖南的发展确定新坐标,锚定新方向,赋予新使命。6月13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让我们循着总书记的足迹,感受湖南山水间的蝶变。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珉颖 长沙报道

湘江西岸,麓山脚下,岳麓书院矗立千年。

在书院讲堂内,摆放着两把椅子,以此纪念开启书院伟大历程的“朱张会讲”。“经世致用”成为延续书院千年历程的精神内核。

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作为校训,制成匾额悬挂于书院讲堂。这是书院精神的又一次升华,成就湖湘文化的另一个高峰。

2020年9月17日下午,细雨中的岳麓书院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总书记对“实事求是”这一党的思想路线溯源,把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今天的岳麓书院,再次走进它发展历史中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在岳麓书院的门口,面对闻讯赶来的湖大学子,习近平总书记嘱咐大家要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紧张、兴奋、激动,是每一个在场师生共同的感受。而习近平总书记对岳麓书院的牵挂,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调,对学子们的殷殷嘱托,已成为湖南大学全体师生奋斗的动力与方向。

培养新时代经世致用领军人才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在题为《弘扬实事求是优良传统培养经世致用领军人才》的微党课中讲到:“从岳麓书院治学精神到党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何更好地传承实事求是优良传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目前湖南大学紧紧围绕经世致用领军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四个面向”,紧贴国家战略,服务社会需求,正在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

一是调专业,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制定实施新工科新文科行动计划,筹建未来技术学院,深化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二是建课程,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湖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有机融入,努力打造示范“金科”。

三是做事业,推进培养模式试点,实施大类培养,开展拔尖培养,探索书院制,推行导师制,开办文科理科试验班和六大特色人才培养试验班。

邓卫说:“我们更加欣喜的看到,传承实事求是优良传统,争做经世致用领军人才,正在成为湖南大学广大青年学子的自觉行动。”

在思想上,实事求是已成为广大青年学子为人处事的重要指引。在文化上,实事求是已成为学子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标识。大家深刻认识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它的文化根源不在别处,而是在中国本土,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行动上,经世致用也是广大青年学子求学就业的重要指南。他们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攻关的意识愈发强烈,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更加坚决。主动到国际组织到央企国企到一线基层,到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坚持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培育有血有肉的追梦人

2020年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调研时,观摩了一堂思政课,当时授课的老师,是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龙兵。

龙兵正在岳麓书院给学生们上思政课。

龙兵说,总书记肯定了自己的“移动”思政课,嘱咐他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来讲清楚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这让龙兵觉得自己20多年的坚守方向对了,特别值!

开设“移动”思政课堂的想法来自一次上课的瞬间。龙兵回忆, 那时他刚刚从事思政教育不久,正在给学生们讲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正在投入讲解的他,忽然看到台下一名学生空洞的眼神,他意识到,学生没有代入感,很难感同身受。

他开始探索“移动” 思政课堂,带着学生走进岳麓书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着学生踏上日本飞机轰炸过的图书馆遗址,了解那段苦难与屈辱;带着学生参观新民学会旧址,感受先辈们的觉醒与奋斗。

从1997年兼任思政课老师,到2000年全职教授思政课至今,龙兵一直在钻研思政课的守正创新。他创设的“移动”思政课堂,长期位于学生最喜爱的课程榜榜首。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龙兵不仅通过自己的思政课,还通过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学生们。他时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学生宿舍进行“家访”,了解到学生家中有困难,他就会慷慨解囊。近几年来,龙兵陆续资助了10余名学生。

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学生沙尔合提跟龙兵说,自己的母亲本想亲自向他道谢,但因不会普通话,只能让自己代为转达。那一刻龙兵觉得很幸福,因为爱可以穿越语言的障碍,直抵人心。

来自西藏的桑姆,毕业后在与不丹接壤的边陲小镇——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拉康镇人民政府工作,扎根基层。她说是龙老师帮自己渡过难关,是学生的贴心人,她也要帮更多的人解决问题,做百姓的贴心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龙兵说,等他退休后,回顾起这一辈子,引导了学生走正路,引导了学生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这就是他作为一个思政老师最大的幸福。

钻研与创新,不负嘱托,不负青春韶华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调研,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陈谨林正是现场众多聆听总书记嘱托的学生之一。

陈谨林正在调试阻尼器。

陈谨林师从我国桥梁工程专家陈政清院士,专注于磁阻尼减振技术的研究。

“重要领域的科研瓶颈之所以被称为‘卡脖子’技术,是因为祖国基础建设在稳步推进中因为科技落后而处处受到掣肘”,陈谨林深知磁阻尼技术对加快和保障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作用。

通过不懈的努力,在陈政清院士的带领下,陈谨林和伙伴们不仅在科研上有了革命性的突破,还应用他们研发的磁阻尼技术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中心大厦等大型建筑的抗风抗震能力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还在世界最高的摩洛哥努奥三期吸热塔上应用上中国制造,让我们在阻尼技术上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的飞跃。

他先后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获得国家专利12项,参编规范2项。2019年获得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全国总决赛金奖,成为湖南大学第一个得此殊荣的学生。

2020年9月,陈谨林再一次面临选择,这次他犹豫了。公司已上轨道,现有的技术已有稳定的应用,只要稳扎稳打,公司业绩不成问题。但做科研总有攀不完的“珠峰”,是否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向着世界之巅进发?

就在这时,总书记来了。岳麓书院门口的小广场上,殷殷嘱托让陈谨林看清了方向,明白了为什么做,应该怎样做。

此刻,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成为他的底气,唯有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打破西方的技术垄断与封锁,才算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将科研成果应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业中,才是自己的初心与幸福。

来源:红网

作者:陈珉颖

编辑:陈星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6/18/1140287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