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益阳:扎实做好“五篇文章” 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来源:红网 作者:益阳市委改革办 编辑:吴思静 2022-06-20 13:05:40
时刻新闻
—分享—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对湖南省提出“三个着力”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近年来,益阳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扛牢新一轮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重任,找准“先行先试”切入点、瞄准“特色发展”突破口,大胆探索、主动作为,扎实做好现代农业融合、创新、改革、数字、绿色“五篇文章”,奋力谱写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202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7.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1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46元。

做强融合文章,推动产业发展。

根据全市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进农业产业“一县一特”集群发展。聚集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种养加”融合。加快打造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升级版,培育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茶叶、稻虾、蔬菜、水产、休闲食品等优势主导产业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百亿级农业产业达6个,安化县连续12年位列中国茶业百强县前十强。

深入实施“百企”培育工程,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8家、省级66家,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额达1578亿元。聚焦特色,以“农业产业园区”推进三产融合。依托全市“茶乡”“渔乡”“花乡”“果乡”等资源优势,加速发展农业园区,构建形成安化黑茶、南县稻虾米、桃江笋竹、沅江芦笋、资阳休闲食品、大通湖闸蟹等特色产业差异化发展格局。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56个。同时,顺应消费需求新变化新趋势,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融合发展,形成茶乡花海、罗文涂鸦、“清溪村+国联水产”等三产融合样本。聚力共建,以“一县一品”引领品牌融合。

坚持走品牌强农之路,着力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体系,实现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协同发展,不断提升益阳农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市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12个,南县稻虾米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桃江竹笋获评全国农业十大领军地标品牌,安化黑茶成为湖南唯一进入全国首批100个中欧互认互保名单的地标产品。

做实创新文章,强化支撑保障。

遵循农业发展规律,不断推进农业投入机制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运用机制创新增活力。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实行各类补贴、专项资金支持向规模经营倾斜的投入引导机制,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全省率先开展家庭农场标准化体系建设、一亩茶园(稻虾)助推一人脱贫等改革创新试点,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3万余家,带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居全省首位。运用科技创新添动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产能,探索推动政企研多方合作,共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对接引进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中联农科等科研院所力量,联合创立稻虾米产业研究院,积极推进“数字大米”工程。全市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3个,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4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1%。

运用模式创新挖潜力。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构建以供销合作社为主力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生力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创新“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小农户”“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探索形成“供销e家”“十代”社会化服务等模式,实现单环节、多环节、全过程生产服务社会化。目前,益阳全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总面积达到225.4万亩,实现服务收入超过3亿元,为农民增收节支超过2000万元。

做深改革文章,释放要素活力。

纵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资源要素潜能,增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内生动能。土地以“分置”增益。聚焦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稳妥推进“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率达71.5%,农民土地收益不断增加。产权以“交易”增值。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涉改的1256个行政村清理账面资产48.57亿元,确认集体成员身份380.77万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全覆盖。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2个,通过平台招商引资壮大产业,让当地农民既获得财产性收入,又增加工资性收入。赫山区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联合土流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以专业经营农村生产要素流转业务为主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区、镇、村三级服务体系,推动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金融以“产品”增贷。持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形成“产品抵押+远程监控”贷款新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制定实施《益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引导桃江县10家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9亿元。推出“稻虾惠农贷”“黑茶仓乐通”等地方特色产业金融贷款产品,有效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涉农资金以“整合”增效。着力完善财政支农保护政策和农信担保机制,创新“银行+保险+担保+政府”四位一体联动支农模式,市、县两级政府分设担保风险保障金,减轻担保企业风险压力,带动社会资本投向“三农”。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吸引800余家工商企业投资乡村产业,总投资额达490亿元。

做优数字文章,建设智慧农业。

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持续拓展“互联网+农业”应用场景,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迈进。生产管理向数字化转型。携手中联重科、华为、58集团,抢先布局农村“新基建”,打造农业“云”平台。通过数字赋能,对农业生产进行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智能服务,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渔政平台。

大力推进智慧农业“5G产业链”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建成一批智慧育秧工厂和现代智慧农机作业管理平台。质量监管向智能化转型。建立农产品“身份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质量追溯相结合的“数字化全程智能追溯体系”,实现从生产到流通全程智能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组织制(修)订农业标准24个、技术操作规程161个,对483家生产企业、2004个农产品实行“身份证”管理,引导894家企业进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全市农产品综合检测合格率在98%以上。

产品销售向网络化转型。联合“58”农服打造便民服务平台,做优做强本土电商企业,完善电商(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助推更多农产品上网销售、出村进城,全市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500亿元。推广复制“互联网+直销”模式,一批“益”字号农业品牌成功“火出圈”。安化黑茶一年直播500场、带货超亿元,桃江凉席销售额排淘宝、天猫、京东同类产品销售榜第一。

做好绿色文章,确保持续发展。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控污染、守红线、谋长远,让绿色成为农业的主色调。抓绿色治理。美丽庭院“六个一”模式被农业农村部推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重大任务,扎实开展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打出“退养、截污、疏浚、增绿、活水”组合拳,稳步提升大通湖水质,协同控制洞庭湖输入性污染,水域生态持续向好。

持续推进退淤还流,“十三五”期间共疏浚沟渠2.9万公里、清淤塘坝1.2万处,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大大增强。抓绿色修复。在全省率先出台《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全力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棚房”清理、秸秆禁烧、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全市农膜回收率达86.3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3%。抓好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绘制耕地安全利用“一张图”,在安全利用区落实“六改”农艺措施71.88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成片提质行动,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322.33万亩。抓绿色发展。探索实施稻虾、稻鱼、稻蟹、稻龟鳖、稻蛙等多种“水稻+”生态种养模式,建成一批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基地,引导传统养殖向绿色生态养殖转型。

南县出台《关于推进稻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稻虾生态种养技术规范》,打造8个高标准集中连片万亩稻虾示范基地、22个千亩稻虾产业示范园,19个稻虾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30万亩稻虾田成为国家绿色产品原料基地,2021年实现综合产值超过150亿元。(益阳市委改革办)

来源:红网

作者:益阳市委改革办

编辑:吴思静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6/20/114082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