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民宿主秒变“微田长” 抛荒地成了“旅游田”——副市长赵云海开展巡田暨全市耕地保护田长制半年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李森林 编辑:胡小红 2022-07-04 23:19:32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张家界市副市长赵云海(左)带队开展巡田。

红网时刻记者 李森林 报道

7月4日清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龙尾巴村内,一大片农作物向阳生长,美景、农田、民宿、游步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的田园山水画卷。曾经,在民宿建设之前,这里是一片荒田,当地群众种植农作物收益不高,大多进城务工。如今,田地收入更加可观,群众纷纷回到家乡,拾掇起荒田,没人要的抛荒地一跃成了香饽饽。

当天,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云海带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及两区两县相关负责人一同开展巡田,在巡田活动中,梓山漫居、璞舍等一大批高端民宿主化身“微田长”吸引赵云海和调研组注意。民宿的开发不仅没有破坏耕地,反而成为了耕地最好的保护者?带着这些疑问,赵云海等人详细了解具体情况。

2.jpg

美景、农田、民宿、游步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的田园山水画卷。

原来,随着张家界市旅游发展,大批高端民宿逐渐兴起,旅游市场的多样性滋生出部分休闲游客,一大批自驾车游客更加喜欢寻一处静谧之地,休憩在自然风光里,体验当地民宿,品尝特色美食。高端民宿恰恰符合了游客的需求,绿色、无公害、有机肥料的农作物备受游客青睐,游客们甚至出现把农作物装车带回家的情景。

有机农作物的供不应求,促成了民宿主们和当地群众之间的合作。一块田,除了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还可以获得高于市场价农作物的收益,更有“私人订制”农作物,让种植的群众再添一笔务工费。一块田三份收入,民宿增加了品质,农民增加了收入,真正把“田有人管,地有人种”落实到位,“民宿+乡村旅游”的农耕文化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抛荒地成了旅游田,地里长出了“金叶子”。

3.jpg

会议现场。

随后的座谈会上,张家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舒洪波向大家汇报张家界市“田长制”工作。目前,张家界市建立市、县、乡、村、组五级“田长制”,耕地保护底线目标为154.78万亩。全市通过探索“田长制+全域旅游”“田长制+乡村振兴”“田长制+基层党建”等张家界耕地保护特色模式,通过自然资源规划大讲堂、自然资源官方微信平台、屋场会、村村响广播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耕地保护政策,有效提升了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的耕地保护底线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支持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一分田、一份责任,赵云海充分肯定全市耕地保护所作的成绩,他要求,类似“田长制+民宿”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多发现、多挖掘,因地制宜推进“田长制”落地生效,让田地成为一种风景。要确保底线目标一亩不少,责任目标逐步补齐,真正把“田长制”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要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实现耕地提质增效和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双赢。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李森林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7/04/114695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